第13章 总归是要开火的
秦淮茹这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在丈夫贾东旭死后,竟然第一时间跑去上了环。
悲催的何雨柱,要不是在聋老太太的帮助下,和娄晓娥有了一个孩子,那他绝对就是绝户的命。
不过对于被一直吸血的何雨柱,林天佑倒是没有什么可同情的,都是自找的不是。
对于这个傻柱的评价,就是一个拎不清的货,有贼心没贼胆,成天就想着找个漂亮的黄花大闺女,还和秦淮茹这个俊俏的小寡妇纠缠不清、藕断丝连的。
总想学着许大茂那样,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什么都想要,但自己能力有限还不自知,弄到最后什么都捞不着。
林天佑其实刚开始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倒还没觉得有什么,也就是吐槽了一下这个编剧脑子有坑。
等又看了不少相关的小说后,感觉电视剧还是演的太保守了,要是按照那些小说来拍的话,
…………
吃过午饭的林天佑,决定要去一趟街道办附近煤栈的煤铺,定点煤球回来,顺便再搞点柴火什么的。
(煤栈作为一个古老行业,其实并不好做。除了要有一定资本和一定场地,还要有足够的技工以及齐备的工具。
摇煤球大有讲究。
煤粉与黄土按比例和为煤泥,撒煤末,摊三厘米厚的大煤饼,晾一晾便用煤铲切小方块做成煤茧儿,撒上煤末放摇筐里筛,筐底拴一个瓦盆,像摇元宵一样摇。
在摇煤球的过程中,要用到铁锨、板儿锨、钉耙、剁铲、摇筐、转盆这些工具。
手工摇还是太累,尤其煤厂,量大活多,于是技术就有了突破。
根据记载,一些煤厂也用吊筐摇煤球,铁环拴三根绳儿,固定在门框或架子上,省力一些,但需要专门场地。
老四九城里自家若要摇煤球的话,还有人上门服务。这些上门摇煤球的大多就是河北定兴人。他们在北京分两拨,一拨是摇煤球的,又称铁道西的,“干黑活儿”,铁道是京汉铁道。铁道东的则是干澡堂子的,称为干白活。
上门摇煤球的人,背着家伙什儿,一个大圆筛子,一个花盆和一根棍子,或一个钉耙,一把平锨,不停地吆喝:“有要梅秋儿(摇煤球)地吗?有要梅秋儿地吗?”。
除了主动上门摇煤球的,一到深秋寒冬,街面上常能遇到送煤的。
用木轮车推着,两侧双耳煤筐,百十斤煤,到门口喊一声“送煤来啦”,和水夫一样,主人应了之后他们再进,完事退出,讲究规矩礼貌。
那时也兴到煤铺叫煤,比如,“给某某胡同某某号送两筐煤”,货到付款。
有煤就得有炉子,一般是铁皮煤炉子,不那么容易操作,尤其早年烧煤球,可比烧蜂窝煤费劲。
煤铺还负责培训,引火点炉子是技术活,需要刨花儿、劈柴块儿、煤球儿、拔火罐(小烟囱的作用);把握不好白挨呛,还不着。街边大大小小的煤铺,家伙什一应俱全,还负责专业搪炉子。
不过,自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原本高不可攀的蜂窝煤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了普通家庭的必备之物,自从烧蜂窝煤后,就有了专门的炉瓦,引炉子点火挨呛的情形就好多了。
与炉子配套的,还有消失不见的水汆儿和烙铁。
水汆儿如今见不到了,是老四九城以前烧水用的长把铁筒,等煤球一部分烧塌下去才能用,筒身可大部分插炉口里,这种铁筒烧水开得快。)
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林业树木保护法什么的,烧柴配煤球做饭还是主流,虽说烟大了点,但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哪个部门不让烧炉子的说法。
块煤和蜂窝煤也有,不过那东西对于现在的普通百姓来说算是奢侈品了。
由于生产力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大部分城镇居民供应的都是散煤,还要凭票购买,而且还是定量的,论筐或者论斤。
买散煤的话,不光要排队等半天,你还得自己背回去或者找板车拉回去。
光拉回去还不算完。
这煤拉到家以后,要把那些卖相好块煤挑出来留着起火烧堂,挑剩下的煤面还得用水搅拌,再掺上黄泥搞成煤饼完了还得晒干。
这一套流程下来,累的够呛不说,还特麻烦,反正林天佑是不想找这个麻烦。
至于买那种上好的无烟块煤,林天佑也想啊,可惜他有钱没票,再说了一般的地方你也买不到这种煤。
而蜂窝煤,尤其是无烟蜂窝煤,那是一般家庭可以用的起的么,那都是特供里的特供,搞都没地方搞去。
林天佑其实也不想搞煤球又弄柴火的,他也想用煤气罐、液化气、天然气什么的,可哪有啊!
这家里总归是要开火的,虽说那半个月在原来父母的老房子里,林天佑到是做了不少的米饭、馒头和各种家常菜什么的,空间里的存量怎么也够他吃上两三个月的。
可这家里总不开火也不是个事,时间长了就会有人说三道四,搞不好还能闲的去给你举报一下。
再说这个随身空间哪里都好,就是不能在里面做饭这个事让林天佑耿耿于怀。
由于空间里面的物品是时间恒定原则,任何吃的东西在里面都做不熟,里面连火都生不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成天怼狗系统,狗系统故意报复他的。
为了这事林天佑和狗系统大吵了一架,不过是林天佑单方面的唱独角戏罢了,狗系统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冷,叼都没叼他一下。
林天佑定完煤球又顺道去了趟供销社,他要打算把家里给重新粉刷一下,顺便先把家里简单的改造一下。
在供销社买了需要粉刷用的白灰和石灰粉,又扯了不少的蚊帐料(也叫单篡布)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