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沾点光
“老婆,我们家现在还有多少存款?”
刘烨问。
李翠玉:“帐面余额还有七十万。这是所有公司的余额。”
七十万,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天文数字。甚至比中等乡镇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
但刘烨家那么多家公司,才七十万,真的不算多。
蛇大洞大。这些企业赚钱厉害,用钱也是如流水一般。
见刘烨面露难色,李翠玉问:“你真的想投资狮子山?”
“对。”
刘烨解释道:“何少洪不想投钱,只帮助销售。苏书海没那么多的钱。所以,他把希望寄希望于我。他自己只来一点股份。”
苏书海胆子小,投的钱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李翠玉坦言:“如果凭自己的实力,一家投资四十万也不算什么难事。关键是这样下去,我们的家底慢慢变薄,以后再想用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刘烨灵光一闪,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按年交费。哪怕给稠川村一点利息,也比一下子挤出大笔资金合算。
刘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李翠玉也觉得可行。
一年两万,逐年交,压力会减轻很多。而赚钱的能力又扩大了不少。
李翠玉点头道:“我觉得可行。”
刘烨一个电话打给枫林镇信用社主任程东,程东听说他想投资办石灰厂,也是持赞成的态度。
这天,刘烨来到程东的办公室,程东亲自递过来一杯茶,说道:“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大买卖,赚钱不会比水晶山庄少。”
水晶山度假村的旅客都是交现金,每天都有数百、数千的现金存到枫林镇信用社。程东对于水晶山度假村的收益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程东鼓励道:“刘烨,我觉得你应该放心大胆地投,不用担心。这个行业有前景。”
想想也是,刘烨的红砖厂是和建材有关的。现在又投资一家石灰厂。
根据刘烨的经验,九十年代以来的二十年,房地产起飞,涌现出很多的亿万富豪,自己何尝不趁此机会积累一点实力?
“东哥,我听你的。”
刘烨笑道。
程东一摆手,说道:“你听你自己的,我的话仅供参考。干我们这一行,也是需要对市场有所研究的。我个人觉得,这个狮子山值得投资。”
从水晶山庄开业几个月的情况看,刘烨已经实现赢利。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那里的生意会更加好得惊人。
刘烨显然是投资的行家里手。
刘烨问:“如果我的钱不够,真的可以找你贷吗?”
程东笑眯眯地说道:“别人我不敢打保票。你呢,我认为十万块以内不是问题。”
“不过,我看你们公司赢余还是挺多的嘛。”
刘烨哈哈一笑。自己所有的资金都要经过程东的信用社经过,他知道得很清楚。
经过和程东商量,他也赞成承包狮子山按年份来缴。
解决了资金的大问题,刘烨内心大定。
苏书海知道刘烨的想法,暗暗吃惊,这小子胆大包天,什么事都敢干。
刘烨似笑非笑地问道:“海叔,你敢不敢来股份?”
苏书海道:“我只有一万块存款,钱有点少啊。”
刘烨:“随你自己。我给你来股份的机会,那是看着你我关系较好。说白了,你那一万块,对我来说没啥用。”
苏书海:“张晓冬和我是老朋友,有我的参与,他们可能会客气一些。”
刘烨淡淡一笑,哪有这回事?张晓冬能看中你那几分薄面吗?
人熟好办事是事实。但也不至于像苏书海说的那样。
翌日下午。
刘烨和苏书海又一次开车来到狮子山。
张晓冬所说的位置,貌似狮子头而得名。整座山全都石灰石。
踩着脚下的土地,刘烨不由心潮澎湃。
这座山要是全部化为石灰出售,少说也值十几个亿。
苏书海有些遗憾地说道:“反正我这一辈子是看不到这座山头消失了。”
两个人从山脚爬到山头,发现这里的石灰山大多裸露在外面,基本不需要费大力气挖土。工人们要做的事只是开山放炮。
刘烨站在山头上,不由心潮起伏。
“海叔,我真的没想到,自己鬼使神差,又发展了一项新产业。”
生产石灰,并不是刘烨想干的事。仅仅是苏书海请吃饭,意外认识了何小洪,三个人喝了两瓶白酒的结果。
这个过程,让刘烨自己都觉得好笑。
一个意外的启发,竟然又让刘烨大手笔地投资一次。
苏书海:“刘烨,海叔看好你。你现在是有能力和实力的年轻人,我们这帮老骨头,实在该退休了。”
刘烨:“海叔过奖了。我没有你说的这么厉害。你知道的,我曾经也是烂泥扶不上壁,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乘了一次东风。”
两个人嬉笑着下山,直接来到张晓冬的办公室。
张晓冬是稠川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任,和苏书海是一样的角色。
彼此都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
张晓冬直言道:“刘烨,是你想承包,还是海叔想承包?”
苏书海连忙解释道:“我是介绍人。我不和稠川村发生直接的关系。”
张晓冬道:“我认识刘老板,报纸上都看了几次了。年轻才俊,前途不可限量。”
关于刘烨上报纸的事情,整个枫林镇,特别是镇村干部当中,必然是一段佳话。
刘烨自己都无法估量,自己的知名度究竟有多么大。
这个时代,通讯没有那么发达。看一台黑白电视机,还会经常因为信号不好而冒“雪花点”,有时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连声音都听不到。
张晓冬不敢相信的是,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刘烨,竟然这么年轻,最多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棱角分明。英武逼人。
刘烨淡淡一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他很清楚,苏书海这个老狐狸,由于过度谨慎,根本不敢大手笔投资。他能做的事,就是躲在自己的身后,跟着赚点小钱。
对于苏书海的这种沾光行为,有点和后世股票市场的散户相类似。
他不想发大财,也不想大亏本。只是很理性地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