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假如主神是家公司 > 第194章 五个试用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4章 194.五个试用工

周三的临时会议,七个试用工只来了五个。

倒不是另外两个不给面子或者毫不上进,而是他们都不想执行有风险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战斗类、探险类和犯罪类的,等等。

不过大部分调查员在初期都会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你想执行某类型的项目,不代表你能执行。

说白了就是天赋和能力的问题。硬着头皮上,结果就是绩效长期垫底。

虽然公司不解聘正式调查员,但长期低收入,大部分人也没法接受,最终的结果还是自己辞职。

当然也有一些有一技之长,能够申请转岗。不过这种人很少就是了。

转岗,往往是给那些有功劳或苦劳的调查员的,大部分时候都是执行中高风险项目的特权。

零风险低风险的非战斗类项目,很难享受到这种权利。

而黯然辞职的调查员,能够抹除强化的,就抹除强化修改记忆,重新进入社会。

强化抹不掉又不适合回归普通职场的,大部分都是去外围的配套企业。

像这些试用工,几乎所有人都没什么资格取得强化,所以被淘汰后,基本都逃不过清除记忆的下场。

为了避免被淘汰,他们或早或晚都要学会向现实妥协,放弃自己感兴趣却没才能的项目类型,去尝试其他类型,乃至于一些危险或冷门的项目,指望能够捡漏做出成绩。

乔木的面试官范鸿,当初就是如此。

他最初感兴趣的其实是青春类和校园类项目,最终在被解聘前夕,听取了自家面试官的意见,选择了冷门的恐怖类项目,展现出傲人的天赋,然后一飞冲天。

那两个没来的试用工,未来可能也要面对现实——当然也可能不需要,只要能力足够强。

而来了的这五个,也不见得是有觉悟的。他们更多还是抱着长见识、和未来的上级拉近关系的心思。

很多东西,不到最后关头,面试官是不会讲的——极个别除外。

就是到了最后关头,相当一部分面试官也不会讲:这个人不符合他的胃口,他何必多费口舌?

他们终究是来为公司挑选人才、为自己挑选潜在盟友的,不是来当人生导师的。

试用工个人的利益,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即使在,也被排在最末尾了。

只有对极了他们胃口的p2,才会得到他们的倾力培养。

p10及以上甚至有一项特权,可以为某个不合格p2作保,将试用期再延长三个月,帮助对方进一步适应,提高转正的概率。

只是大部分人都极少用。因为p11已经是最高管理层了,按照公司规定,他们不得与任何员工兴趣小组有至少明面上的瓜葛。

五个试用工依次作了自我介绍。

喻文军,就是本次分部应聘的过关第一人,那个在家里蹲了两个月的应届生。

说起这个事儿,他还挺自豪。

因为他自忖是那种极度讨厌变化的人,如果那两个月找到工作了,很可能即使看到公司的招聘广告,也不回过来。

他没注意到,在他说这话的时候,在场的两位领导和两个p5,相互交换了眼神,都已经在心里给他打叉了。

极度讨厌变化,就意味着过度保守、不敢冒险,做什么都中规中矩。这种人,除非在某个方面天赋宜宾,否则几乎不可能出成绩。

所以说,职场不是你家,说话要过脑子。

喻文军自己对此倒是毫无察觉,他目前侧重的是武侠类,不过还没遇到任何“机缘”。

刘洪,28岁,大专学历,加入公司前,是某街道派出所的辅警。

他只比喻文军晚了两天,几乎可以说是一批进来的。

他是杨主任很看好的潜力股,原因无他:灵活。

他最开始选择的方向是悬疑类,毕竟辅警出身嘛。

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是辅警不是刑警,自己擅长的是说好话调解邻里矛盾,而不是采集证据抽丝剥茧。

于是他在入职半个月后就果断调整了自己的侧重方向,因为自己对历史兴趣浓厚,私下一直在看各类历史题材作品,就改到了历史和古装类。

这两个类型要求的往往不是个人战力,而是人在大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而且这两类也不怎么吃天赋和个人经历。

柯丹,20岁,大同大学的大二生,艺术生,学的是绘画专业。

这个女生本身侧重的是艺术类和职场类,目前来看成绩中规中矩,能否转正还在两可之间。

不过徐副主任私下里说,她还是很有希望通过的。

因为公司实在很缺懂艺术的调查员,国情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黄昭,25岁,九月中旬加入公司。

大学体育特招生,还拿过全国大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名次。毕业后在一所小学做体育老师。

工作三年还能维持那一身腱子肉,仅凭这一点,就能给他打个不错的自律分了。

他侧重的是体育类项目,同时捎带动作类。

施晓盛,26岁,本科学历,在事业单位工作。他来得最晚,放完国庆长假才加入公司。

据说家里为了他的事业编花了不少钱,导致他辞职的时候和父母闹得很僵。

不过他遇到了公司,自然是打死也不后悔。

他选择的项目很有意思:武侠类和恐怖类。

具体原因他没解释,但能这么选的人,要么是不过脑子,要么就是有很强且很独特的目的性和规划能力。

他具体属于哪种,还需要再观察。

不过乔木有点感兴趣的是:对方究竟想没想过,如果转正失败了,要怎么办?

这也是公司用工略显残忍的地方了:

在大家都吃财政饭的小地方,你把人家吸引过来了,让人家放弃了铁饭碗,结果三个月后发现不合格又扫地出门,连补偿金都没有,让人家怎么办?

这个还好说,有一些正式工,在最底层混了多年,最终迫于生活压力混不下去了,辞职还要清除记忆。

除了按工龄与月薪折算的补偿金,这些人就只剩下这几年的虚假记忆了。

几年的事业空窗期,基本注定了他们往后的人生会异常艰难。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公司毕竟不是做慈善的,也终究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另外还有两位女调查员没来。据徐副主任会后透露,那两位都是三十多岁的家庭主妇,既没有学历也没有家世。

一位是离婚了。只能出来打拼。

另一位生完孩子在社区待了多年,现在孩子上学了,公公婆婆恰好也退休了,能帮忙照顾孩子。她被解放了,又不想一天24小时和公婆在一起,就出来工作。

那两位的侧重点都是都市、伦理、家庭、亲子和烹饪类项目,拒绝任何风险。

乔木本以为这么大力度的招聘,说不定能吸引到一批行业精英。

没想到,至少从学历和工作经历来看,招来的都是撑死了比他高一两个档次的歪瓜裂枣。

不过这想法后来被宋太祖嘲笑了。

对方说得很直接:这种所有人一门心思就想混个铁饭碗,还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养活的地方,能有几个行业精英?

这二十年经济形势这么好,但凡稍微出息一点的,也不会在这种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的小地方待着。

一个月就赚那四五千,买个手机都得存半年钱。但凡对自己有点儿信心、愿意吃点儿苦的,谁看得上?

公司招进来的行业精英也不少,但都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三四线小城市,俩月能招来七个歪瓜裂枣,已经很不错了。

这也是为啥公司从不要求分部之间搞业绩竞争,毕竟禀赋上就有着不可弥补的差距。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会议上,乔木真正关注的,还是杨主任率先提出的项目建议。

《无形的死神》,预估风险度:零风险。

有点儿意思。

……

项目名称:无形的死神

项目编号:Kb04--01-69

预估风险度:零风险

特殊必选任务:目睹死神的“降临”,再决定是否要继续执行本项目。

注:只完成特殊必选任务,本次项目将获得最低评价。之后365个自然日内,无法再次享受该权利。

从旅馆床上醒来后,乔木一边在脑海中过着项目描述,一边换上自己的StF流体防弹衣。

和他一个房间的是喻文军,还趴在床上没有醒来。

乔木没去叫他,打开房门站在走廊中,啪啪啪地使劲拍了几下手。

很快,斜对面的房间门就打开了,孙朝阳探出头,朝他打了个招呼。

十多分钟后,所有人都聚齐了,新人们略显兴奋地叽叽喳喳起来。

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个白给的必选任务。

他们甚至有些后悔,应该放到十一月再执行的。十月的保底都做完了,现在进入这个项目,实在浪费得让人心疼。

提出这个想法的是柯丹,喻文军和施晓盛也都表达了赞同的态度。

刘洪和黄昭则不置可否。

从五人不同的态度上,也能看出他们之前项目进展的顺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