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死人打了太多的交道,冷锋觉得自己只要一眼看过去就能看出这个人的生死。
只是,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把这个本事用到自己的朋友身上。
是的,朋友,或者说是战友。
来到大唐这么多年,真正让冷锋感受到战友情的,只有李孝恭这一个而已。
不管是北上还是西征,李孝恭都跟他一起度过了很长的战场时光。俩人背靠背战斗的时候,都能做到对彼此的完全信任。
别人都视狙击枪为凶器,戒备都来不及,冷锋把狙击枪熔了给李恪铸剑后,额手称快的不是一个两个。但是,只有李孝恭知道狙击枪对冷锋有多么重要,甚至雕刻了一个根雕作为离别的礼物。
险死还生后,李孝恭就开始深居简出,冷锋也是在孙思邈那里得知李孝恭大病后留下了后遗症,这两三年可能就要大行。
没打听病症是什么样子的,冷锋知道,自己这个老朋友一定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衰败。今天的酒宴,与其说是他怀念往昔,更不如说是想临走前留下一点念想。或者说,是给众人留下一个还挺健康的李孝恭的模样。
李世民就坐在李孝恭另一边,听到冷锋的话后,举杯的手一抖,但是最终还是倒进了嘴里。
李崇义的眼泪顿时就出来了,他对冷锋拱拱手,呜咽着说:“冷叔,您把酒宴继续下去吧,估计父亲也想这样继续下去。”
冷锋点了点头,任由李崇义下去准备后事。
众人的酒量都小了很多,就算是号称千杯不醉的程咬金,也倒在了桌子上。武将里面就属他身体结实,就算有点小毛病也不致命,所以他是最先被撂倒的。
倒下的人就会被儿子或者亲卫抬上担架,带回家里。今天的请帖是不醉不归,既然来了,那么没有喝醉前,他们是不会离开的。
人被一个个的抬走,连李世民也坐在轮椅上迷迷糊糊的被推走了。
场间剩下的,只有冷锋和李孝恭而已。
李崇义已经做好了安排,如今正穿着孝衣等候在旁边。、
把酒壶里最后一点酒倒进嘴里后,冷锋发现自己还是没有醉倒。不过也是,自从酒宴开始之后只有李孝恭和李世民够面子跟他碰杯,剩下的老将也知道他的真实酒量,不会过来自取其辱。算起来,他实在是没喝多少。
生者逝去,不会被第一时间装入棺椁,据说是要等灵魂彻底离开身体以后才行。
把筷子放到一边,最后看了一眼李孝恭,冷锋站起来对李崇义说:“我们家的丧帖就不用送过去了,明天我要出长安去。老家伙出殡的时候,记得去我家的密室,把我那个望远镜送给他陪葬。”
李崇义并没有觉得冷锋不参加丧礼是失礼,而是点了点头:“侄子记住了。”
伸手拍了拍李崇义的肩膀,冷锋便离开了,独留下一句话:
“看在你老子的面子上,给你一个求冷家的机会。”
目送着冷锋离开,李崇义躬身施礼,许久没有直起腰杆。
他知道,逍遥王跟父亲是朋友,跟他却没有太多的交情。好多时候,家主离世后,子孙并不能得到父亲旧友的关照。他跟冷家的接触就不多,但是逍遥王肯给他一个机会,这已经是很大的关照了。
如今冷家算得上是大唐顶级的权贵,能得到冷家的一个承诺,关键时刻可是能拯救家族于危难之中的。
出了河间王府的门,冷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当初接触朝廷的时候,杜如晦等人已经步入中年,他则是一个没有成婚的小伙子。如今时光荏苒,小伙子成了中年人,原来的中年人难免成了老年人。
前段时间一些没多厚交情的人离世,冷锋还能承受得住,如今,这么快就轮到自己的熟人了。
这还只是杜如晦和李孝恭,再过一段时间,不知道又轮到谁了。
见惯了生死,不代表能看淡生死。
丧礼什么的,要参加实在是多余。人都没了,混一顿饭食能表达出什么追忆?
关键是好多时候,丧礼都变了韵味。刘弘基的几个儿子为了家产,居然在家父的丧礼上大打出手,杜如晦的丧礼上,一些以前被杜如晦看不上的家族,第一时间就过来巴结杜荷。
好在李崇义算是一个不错的家伙,应该干不出这样的事情。
避开一点吧,比如离京游玩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来到大唐多年,冷锋觉得自己有必要好好游览一下天下奇景。不是说隐士都寄情于山水嘛,不四处游玩游玩,怎么算得上是隐士。
听说夫君要出去游玩,刘淑雯和小彩也来了兴致,嚷嚷着要一起去。
刘淑雯就很怀念岭南的风土人情,总以不能再去为遗憾。
现在长安跟岭南之间的河道已经被商贾自发整治成了坦途,船在河面上随便开都不会撞到暗礁,安全的很。
那就带上,反正现在冷家的家业都已经交给了冷竞和张媛,老头老太太怎么玩耍都不是事情。
听说冷锋要出去游玩,在家闲得无聊的张仲清也加入了进来。退休以后,虽然他不至于被全程监视,可是也不能摆弄火药研究了。
听说冷锋要出去游玩,孙思邈也要加入,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行脚天下、采集药草识辨药性了。
听说师公想出去游玩,李继愿就凑了过来,随行的还有一百个精挑细选的护卫,各个身手超绝。
听说师父要出去游玩,李恪暂时放下了院长的职务,也加入了旅游团。李恪加入后不久,李泰也放下了手里的研究,选择了随行,用的借口是带着冯雨回家探亲。
当刘淑雯和小彩被皇太后挽留后,冷锋才确定,整个旅游团的成员,只有张仲清一个是真的闲的没事想要游玩,一个孙思邈是为了本职想要走遍名山大川。剩下的人,或者是出于本心,或者是收到了委托,为的就是跟着他,免得他一去不复返。
知道李承乾的一点小心思,他是怕自己行差就错之下,没有人纠正他的错误。
如今除了朝堂放权外,李承乾在好多地方都实行了大刀斧阔的改变。虽然现在这些变化都是良性的,可是没人敢保证以后就不会出现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