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找,看有没有宋代的古字画。古字画都在那边,跟我来。”高起航没忘记自己当前的任务。
大家跟着,来到另一边,古字画有几十幅那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被用玻璃柜装着,整幅作品展开,不太重要的则是卷着,整齐摆放在一起。
“以前有人告诉我,这幅字就是宋代的。”高起航指着其中一幅书法作品说道。
沈世杰靠近一看,只见那是一幅巨作——《出师表》。
众所周知,《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整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不对吧!《出师表》不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吗?”李维质疑道。
沈世杰哭笑不得,说道:“《出师表》是三国时期创作的,但你不准后世的人写它呀?一幅书法作品的实际书写年代,和它创作年代是没有太大关联的。”
李维反应过来,一拍脑袋,讪讪笑道:“也对,我想差了。”
“从这幅字的落款来看,宋代蔡京的。这样看不是很清楚,高老哥能将它取下来吗?”沈世杰问道。
“没问题!”高起航点头。
李维悄悄问楚健:“楚哥,落款是什么?”
楚健指了指作品上的一角:“看,边上的那部分,就是落款。一般落款是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另外,落款有单款的,也有双款的。
单款又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
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起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
就比如眼前这幅《出师表》,它就是单款中的长款。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而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对了,我没记错的话,蔡京好像不是什么好人呀!”李维又说道。
印象中,蔡京好像是大奸臣来的。奸臣的书迹也有人收藏的吗?也会有价值?
“是北宋末年的权相、书法家等,你可以质疑他的为人,但你不能质疑他的才华。”楚健笑道。
蔡京在宋徽宗时期,交结童贯,以书画达于禁中,讨宋徽宗欢心,得以重用,先后多次任相并罢相。
他主政期间,在宋徽宗支持下,借继承宋神宗新法之名,在都省设讲议司,推行的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不断改变盐业、茶叶的专卖制度,改革币制、完善市舶制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看得出,他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是很努力了。
而国家治理方面,蔡京将社会救济规模化、制度化,设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属得民心之举。
在教育上,崇宁年间,蔡京主持“崇宁兴学”,要求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等。
干了这么多事,你不能完全否认他的努力,一味贬低他。
当然了,失败的方面也很致命。
在政治上,蔡京持续大规模打击以元佑党人为主的不同政见者,最终致使朝廷几无可用之人。
蔡京虽然促进了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暂缓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满足了最高统治者的奢侈之求,但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改革,过早地消耗了民力,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因此,北宋末年,金兵围攻开封,世人追究其祸国之罪,蔡京也被称“六贼之首”。
虽然这货贬死在道路上,天下人仍以没处死他为恨。
但说回来,北宋灭亡也不能把黑锅都扣人头上。
当时的皇帝难道就没有责任吗?宋徽宗自己的责任也很大好不好?
宋徽宗很清楚蔡京的为人奸诈,故屡罢屡起,并选与蔡京不合的人为执政来牵制他。
蔡京每当要被免职时,就去向皇帝哀求,跪地磕头,毫无廉耻。然后宋徽宗又“原谅”他,一次又一次这样玩。
最后,把自己国家玩没了。
好玩吧?
“艺术的价值,跟创作它的作者人品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你看西方的那些油画,好多画家还是精神病之类呢!各种丑闻一大堆,但并不影响他们的作品值钱。”楚健补充道。
蔡京也是,他在书法上的成就非常牛逼。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黄、米”分别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至于“蔡”,就是蔡京。
他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
李维感觉有点怪怪的,一个大奸臣写《出师表》?
怎么看都不对劲吧?
就好像连环杀人的杀人犯扶老奶奶过马路一样。
“所以,这是蔡京的真迹吗?”
沈世杰皱眉:“不对劲。”
“怎么不对劲?”
“就说这落款,也不对呀!不符合书法作品的定律。”沈世杰说道。
“落款还有定律的?”
楚健告诉李维、高起航他们,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通常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比如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