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实际上,秦律非常接近我们现在的法律。”老吴也开口道。

作为考古专家,他承认自己以前也对秦朝和秦始皇误解了。

实际上,秦朝和秦始皇被黑了一两千年,我们误解,倒也可以理解。要不是云梦出土的那批竹简,这种误解还会继续下去。

“秦始皇还是仁慈了。当时把其余六国的贵族全杀光,不久没有那么多事了吗?还有儒家,当初就应该灭掉。”沈世杰说道。

他的观点也有点偏激。

沈世杰对儒家没有什么好感,感觉这玩意毒害了中国将近两千年。儒学读多了,会让人失去血性,历史上那么多汉奸,儒学绝对要背大锅。

“杀光是不可能的,只会让秦朝亡得更快。”楚健微微摇头。

当然,他对儒学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好感。

焚书坑儒,这有点扯。

秦始皇烧掉的,是其他六国的一些没什么价值的书籍。而且,好多都是有备份的。真正烧书的是项羽那小子。

项羽没怎么读书,也就没什么文化,一介武夫而已,武力值比较高。他一把火,就烧掉了多少文明?

偏偏这样的人,被史书称赞为英雄。

而坑儒也很无语。

秦始皇坑杀的,只是一些江湖术士而已,根本就不是儒生。

这黑得真的没有道理。

秦朝时期,儒家得不到重用。在汉代的时候,独尊儒术,儒家得了势,就开始疯狂抹黑秦朝和秦始皇。

这一抹黑就是一两千年之久。

可见,儒家的相当一部分人,人品真的不怎么样。

当然了,这也不能完全让儒家背锅。抹黑前朝,是当代皇帝都要做的事情,那些儒生也不过是迎合皇帝而已。

“说到秦朝和秦始皇,传说中的三大神物,不知道真假。”沈世杰忽然说道。

“三大神物?哪三大?”老余等人顿时一愣。

“啊!你们不知道?秦始皇的三大神器:磁石门、太阿剑,以及秦皇照骨镜呀!”

此话一出,楚健都哭笑不得。

“磁石门,是阿旁宫的那个吧?”老余笑问道。

沈世杰点头:“嗯!就是那个,好像史书上有记载的。”

“不能说史书记载,是古籍上有点介绍,比如……”

南北朝时所着的《三辅黄图》记载:“阿房宫……以慈石为门,怀刃者止之”。

唐代的《元和郡县志》中的陈述:“秦磁石门,在咸阳东南十五里……”

《长安志》亦有记载:“东西有阁道,垒磁石为之,着铁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过。”

古籍的记述中一般明确是阿房宫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这也是关于阿房宫最为神秘的传说。

为什么说是传说?其实是因为在正史中并未找到明确的记载。

“《三辅黄图》这本古籍没有可信度吗?”沈世杰忍不住追问。

楚健却道:“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据他所知,《三辅黄图》不仅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西汉都城长安以及秦都咸阳,更具有无以伦比的史料价值。

“磁石门,估计是世界上最早的安检门,我觉得真实存在也不奇怪。”楚健说道。

见两个年轻人都相信磁石门的存在,老吴他们也不继续反驳,笑了笑。

然后,他继续说:“那再说太阿剑吧!传说,太阿剑是东周时期越国欧冶子和吴国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这把剑,在史书上倒是有所记载,比如《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从这句话来看,秦始皇曾经拥有过泰阿剑,秦始皇去世后,这把泰阿剑作陪葬品,和秦始皇一同葬在了陵墓中。”

而事实上,关于泰阿剑下落,没有证据可考。时至今日,并没有人知道泰阿剑下落。

“所以,太阿剑可能是真的存在。”

“不过,照骨镜就有点扯了。”老余摇头笑道。

在《西阳杂俎》卷十《物异》中,曾记述广平省一带有一方镜,高约莫一丈,可以清楚地照出人的五脏,被称为始皇照骨镜。

秦王照骨镜最出名的记载,还是在《西京杂记》卷三中。

当时高祖刘邦初入咸阳宫,他绕着库府行走了一圈,里面金玉珍宝不可称言,有高七尺五寸的青玉五枝灯,还有一方四尺宽,高五尺九寸的方镜,最特殊的是这面方镜,表里有明。

人正面走来照镜子,影子就迎面走来,如果用手扣心,则能照见人的肠胃五脏,人有疾病在内,掩着心照镜子,就能得知病灶,如果有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因此秦始皇常用来照宫人,凡是发现胆张心动的人,就一把杀掉。

可这样的记载,有人会相信吗?

现在的技术,医院拍片,虽然能拍到各器官。

然而,有歹心都能照出来,那就真的太夸张了。

“而且,关于这面镜子的记载,基本上都是什么杂记之类。在古代,杂记就像现在的小说一样。”

“照骨镜应该是不存在的。”楚健也点头。

妈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法宝呢!照出五脏六腑,照出病灶,这都算了。毕竟跟现代医院的ct机差不多的功能。

但能把坏心思都照出来,简直是要把大家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呀!

“与其关心照骨镜,还不如查一查随侯珠的真实度。”楚健接着说道。

在历史上,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关于它的记载,不少古籍上也一样有。

我们从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完全可证实,他上书劝谏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我看,跟照骨镜也差不多。”老马说道。

他不太相信随侯珠真实存在,古迹上关于它的介绍,也跟神化了一样,吹得很厉害。

至于和氏璧,大概率是真的。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和氏璧就很出名,更是诞生了“完璧归赵”这样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