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何雨柱要逍遥 > 第一百三七章 何晓出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7章 何晓出现

“抓住她...抓住她...!”

何雨柱立即走出了副食店,之后就看到副食店大约三十步的地方,这里常年搭着两座帆布棚子,临街支上几块木板就是菜市区。

那时蔬菜品种总是很单调,夏天丰富些,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秋冬季,清一色的当家白菜、成筐的萝卜和土豆。

每年冬储大白菜季节,菜市区便会门庭若市,人群熙攘。

每天,一辆辆马车运送着满载的大白菜,菜站容纳不下了,就会延伸着堆放在居民院门口两侧的山墙下,一摞摞地码垛抵到房檐。

等到白菜都被拉走,地面上一层散落着菜帮和叶子,菜站只好委托居民住户自己清理,可欢喜了院里的人,“得来全不费功夫”,一番全员上阵,既洁净了地面,又收获了鲜菜。待到晚饭上桌,家家都是以白菜为首的主菜,熬白菜、炒白菜,还有蒸出薄皮素馅大包子,笼屉一揭,热腾腾、香喷喷。

“怎么了...?”何雨柱询问。

“抓住她,她是小偷?”何雨柱得到了后面群众的解释。

何雨柱这个时候才发现,此时一个小小的人儿怀中抱着一颗大白菜,不顾一切的往自己这边跑来,小小的人儿年纪大约五岁,一米都不到,怀中抱着一颗大约十斤重的大白菜,气喘吁吁的往这边跑着。

何雨柱几乎没有废什么力气,直接将将小女孩给抱了起来。

“啊...你是谁,放开我,放开我...!”被何雨柱抱起来的小女孩激动的扭动着自己的身体,这个时候,后面一位胖大婶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直接对着小女孩的脸颊就想一巴掌打过去。

不过,这个时候,何雨柱直接一个转身躲过了胖大婶的巴掌,跟着就听何雨柱皱眉的道:“你做什么...?”

“打这个死丫头,你不知道,这个死丫头可不是第一次偷我的白菜了,真的是有娘生没娘养的东西。”胖大婶骂骂咧咧,直接从小女孩的怀中将那颗白菜给抢走了。

看到自己的白菜被抢走,小女孩‘哇’得一声就哭了起来,跟着可怜的道:“奶奶和祖祖没有白菜吃了,奶奶和祖祖没有白菜吃了。”

哭声让冉秋叶从副食店走了出来看着小女孩问向何雨柱:“雨柱,什么情况,伱怎么将这个小女孩给惹哭了。”

何雨柱也是一头雾水的道:“我也不知道,这个小女孩偷了一颗大白菜,我抓住了,刚刚卖菜的大婶将白菜给拿走了,这个小丫头就哭了起来。”

冉秋叶看向小丫头问道:“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我是红星小学的老师,你可以叫我冉老师,冉老师要告诉你,你偷东西是不对的,告诉冉老师,你爸爸妈妈呢?”

一听到冉秋叶是老师,那个小女孩明显身体紧绷了一下,何雨柱微微一笑,这明显是害怕了,呵呵...这些小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家不管你有多狂,但是遇到了老师,这些孩子们全部都毕恭毕敬。

小女孩眼圈微微的红了起来:“我叫何晓...!”

“什么...?”何雨柱一个惊讶,看着小女孩再次问道:“你说你叫什么?”

“我叫何晓。”小女孩再次回道。

“你叫何晓?”何雨柱全身都感觉一阵惊讶,这也太巧了吧,这位小女孩居然叫何晓,何雨柱以后和娄晓娥生出的儿子,就叫何晓,娄晓娥将何雨柱的姓和自己中间的晓字结合,那是一个小男孩,名字叫何晓。

而这一世,何雨柱应该不可能和娄晓娥再有什么交集,所以说何晓应该不会出现,但是没有想到,现在自己的怀中居然又来一个叫何晓的小女孩。

一时之间,何雨柱不知道该说什么,倒是冉秋叶看着何雨柱问道:“雨柱,你认识这个小女孩?”

“不认识。”何雨柱摇头:“就是感觉她也姓何,难道咱们五百年前是本家,可是何晓,你为什么偷人家的大白菜呢?”

“家里没有吃的了,奶奶和祖祖好长时间没有吃过菜了,我想给奶奶和祖祖找点菜吃!”何晓眼泪顺着脸颊落了下来。

冉秋叶有些诧异:“你是哪里的孩子?”

何晓看着冉秋叶道:“我就住在前面那个山上。”

“前面的那个山...?”冉秋叶想了一下连忙道:“哦...是小北山吧...!”

“小北山?”何雨柱问道:“什么地方?”

“就是前面挖坑填河的时候,出来一座土山,我们管它叫小北山,一群孩子爬上爬下,攻碉堡、打仗,玩儿得忘乎所以。

可是那个地方什么时候住人了?”冉秋叶疑惑了起来。

“我和祖祖,奶奶,前天才来的这里。”何晓微微的道。

“难道是讨难的?”何雨柱看向冉秋叶。

冉秋叶皱了皱眉头的问道:“你爸爸和妈妈呢?”

“爸爸死了,妈妈走了...现在就只有我和祖祖还有奶奶。”何晓答的干脆。

“应该是讨难过来的。”冉秋叶有些同情的看向何雨柱道:“雨柱,要不你给买一些蔬菜,大米,我们将小家伙给送回去吧。”

何雨柱点点头,这些讨难的,其实六十年代还是很多的,你不讨难就得死,你说你讨难不讨难?

何雨柱听过一位讨难的人叙述自己家的无奈,他们家住的是一孔破旧的土窑洞,也是人家搬走留下的,里边黑的像漆一样。

进窑门先要下两个踏步,窑宽约三米,深五米,外边高二米六、七,里边高不到二米。窑内的右边有一个盘着炕的小窑洞,有一米五宽,二米多深。

在右边的墙上有一个通外的小窗户,约一尺大小。

一家四口人都挤在这一个炕上。

窑洞又低,炕上站不起来,只能坐着。睡觉的时候,都要跪着爬进去。灶房是在院子中间一个只有一米多深,无墙无门的半截窑里,门口用柴草一挡就好了。

家里除了铣、镢、锄以外,没有一件家具,几件补丁破衣服都放在了一个纸箱子里,仅有的一点口粮也装在一条口袋里。

人均旱耕地三亩多,而且多为坡地。农作物是以小麦和玉米等秋杂粮为主。由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虽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但到头来还是勉强够吃,余粮甚微。

这里的水土不好,常吃这里的水,好多当地的孩子都得大骨节地方病(俗称柳拐子)。这地方人到中年,就行走很困难了,两手僵硬活动也不方便。他们每天起床,先要手扶炕边,不停的摇腿,活动腿关节,等关节活动热了以后才能行走。

想到这里,何雨柱点点头:“我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