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忠于大明,还是忠于皇室
听到知府的回答后。
朱标冷笑了。
这个知府,倒是相当地执着,直到现在,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于是,他直接说道。
“看来,你还是不知罪喽。”
“那我便和你明说了。”
“你并不是忠心于大明,你只是忠心于皇室,而且,你所谓的忠心,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上升。”
“你浪费了如此之多的粮食,给大明造成了多少的损失,你还不知罪吗?”
朱标的话,终于是让知府证住了。
到现在,他才明白了太子所言的意思。
原来,太子是不希望太过于浪费粮食,故才会发了这么大的火气。
虽然可以明白,但知府还是难以接受。
至于吗?
就为了这一点粮食,实在是太过于小气了。
但是他心中的怨言,也不再明说。
而是马上把目光,转向了一旁的三皇子朱樉。
毕竟三皇子到凤阳一个月以来,他对于朱樉的优待不可谓不丰厚。
自己的功绩,一定也是在朱樉的眼中。
他是希望三皇子马上出来为他求情的。
果然,三皇子开始有一些心软了。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他自从来到了凤阳当令尹,确实是还相当满意于知府的招待,马上说道。
“大哥,您也不必如此苛责。”
“知府他处事方面,还是相当有条理的,在凤阳当地的百姓中,也是相当地有口碑。”
“他也是为了您着想,才会专门准备了这么多食物。”
“其实,他内心中也是不希望浪费粮食啊。”
朱樉赶忙是为知府劝道。
不过,朱标听闻后。
反倒是并没有消气。
而是又对朱樉怒声说道。
“老三!”
“你来的时候,是不是也受到了同样的招待?”
“给你准备了这么多的酒席,其他的全部给浪费了?”
朱标这个问道,倒是把三皇子给问住了。
但是想了想,他还是决定说出来实情。
“大哥,我来的时候……确实也是如此的招待。”
“但并没有浪费太多,只是他们做了三回的时候,就赴席了。”
“哦?”
“你还挺得意是吧。。”
朱标又问。
这让三皇子哑口无言了。
他知道自己也是免不了又一场批评了。
自己当时真的没有觉得这个是错的。。
甚至,他还觉得知府做得相当地用心。
甚至还想过,以为事迹,来为知府来邀功。
后来他还是放弃了。
现在想想,幸亏当时是没有这样做。
不然他就会遭到他大哥更多的批评了。
“老三,你太让我失望了。”
“这些粮食,所浪费的都是百姓的心血!!你可知道?”
“父皇他在宫中,都是一直省吃俭用,不敢浪费一粒粮食。”
“怎么你一出宫,就全然忘记了。”
“此事,若是让父皇得知,父皇又是会如何惩治于你?”
接着,朱标对他又是一顿批评。
这也倒是把朱樉给骂醒了。
也是,他父皇断然是不会接受这样的。
一旦让他父亲知道,那把他打掉一层皮都是有可能的。
可是,他之前竟然被知府给蒙蔽了眼睛,以为这是对他好。
实则,这是完全在害他。
幸亏今天是及时被朱标给发现了。
还可以提前阻止这种行为。
不然要是让他父亲来的时候看到,那可就惨了。
“大哥,我错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多。”
“等父亲来了,您可千万不要提及此事啊。”
接着,朱樉又是开始央求起来。
毕竟他父皇,马上就要来到凤阳视察了。
到时所视察的肯定就不止于是洪泽湖和祖陵了。
对于凤阳所治理的情况,那肯定也是要加强管理。
若得知了他在凤阳的奢侈生活,那不得把他的腿给打断了。
“此事,等日后再议。”
“老三你先站起来。”
朱标又是命令道。
虽然他也是想要教训他三弟一顿。
但是在外人面前,还是得给皇家人留下面子的。
“谢大哥。”
“知府,你也先站起来。”
“凤阳的鱼鳞图册,可还有记录,我要亲自去察看察看。”
接着,朱标便是问道。
现在也不是惩罚凤阳知府的时候,毕竟现在凤阳处于危急时期。
要是再把知府给换了,怕是会引起不稳定。
而且此事,最好还是等他父皇到了之后再说。
而朱标目前所心心念念的,自然便是这凤阳百姓们田地的情况。
等到洪泽湖水泄掉之后。
再用土地把这个大湖给填上。
这些土地如何划分,自然便是一个大问题。
弄不好,还是会生出民怨的。
“回殿下!这凤阳本地的鱼鳞图册,就在府中,殿下可以随时察看。”
“不过,我还是建议,殿下先用过饭之后,再行察看。”
知府如此建议道。
毕竟自从朱标来到,便是一直开始了他的工作。
在洪泽湖那边进行奔波,又专门来察看图册。
这几个时辰,根本就没有休息和吃饭的时间。
再加上,他们舟车劳顿,一路上也没有什么休息。
本来就应该直接给他们接见洗尘的。
他也没有想到,太子竟然是一个如此的工作狂。
那么陛下又会是如何呢,他难以想象出来。
“不必!等我把事情处理完之后再吃饭。”
“还有告诉厨房,不用再做饭了,等我想吃的时候,直接把饭菜热一下就行。”
接着,朱标倒是吩咐起来。
他对于此事,哪怕是这些细节,也是相当用心。
“下官明白。”
“那咱们去看鱼鳞图册。”
接着,在知府的带领之下,他们便是进入了知府里面的仓库。
里面所馆藏的,都是凤阳当地的资料。
凤阳以前虽然是小地方,但历史也不算短,所以这资料还是很多的。
而在朱元璋开国之后,大大提升了凤阳的地位。
所以也专门找来了很多有文化之人,给凤阳重新修了府志。
所以这馆藏里面的书目,自然也是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包括里面的凤阳的鱼鳞图册,自然也是有很多的记录。
甚至包括凤阳那些新开辟的官田,也都有了详细的记录。
毕竟朱元璋对于这些事情是相当地重视的。
他也会不断地让人把让给记录给送到京城察看。
要是有什么疏漏的地方被朱元璋查到,那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