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任职的第四年,贾安开始了扩建城墙的工作。当初刚一上任,他就让贾寰帮忙去工部疏通索要水泥,结果隔三年才下了拿到手。

经过时间的发酵,现在大周朝上下即便是在偏远地区都知道水泥是个好东西,不管是拿来建房子,修城墙,铺路都要用的。

偏偏方子只掌握在皇家手中,可谓僧多粥少,能够时隔三年拿到手,已经是贾寰帮了大忙了。

不过好在这次水泥的数量很多,够贾安修完城井之后再修个水库的了。

贾安特意请了一位十分有名的风水建筑的大师,此人姓汪,汪大师曾经帮助朝廷修复过长安古城,有这么一位顶级大师帮忙绘制草图,贾安可以说是信心满满。

草图绘制出来了,那位大师果然是真材实料,新城墙的风水堪称一绝,且十分符合扶安西州本地的情况,并且还结合边疆的特点设计出别具特色的防御设施。

这样的城墙一建出来,扶安西州已经不能算是城市了,更像是座坚固的堡垒。而这正是贾安想要的,他不止一次在给大师信中提到,想要建一座防御性能极好的城墙。

因此,草图上不仅城墙极厚,且外面还围绕着一座护城河,结合地形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城墙上每隔20米就一座眺望台,台上还有做床弩,可以与远程射杀大批量的敌人。

贾涵一时好奇,偷偷的看过草图,更是惊讶的张大下巴,这未免也太过夸张了,这么大的城墙得建到什么时候?

而林英和李茂勋在看过草图之后,也纷纷劝贾安放弃这个主意,因为这个墙实在是耗费太大了,不光墙体过厚,城市里还要设置有火兵所,兵械库。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贾安要放弃现在好端端的城墙,建这么厚的这么大的墙。

而贾安心里一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总觉得未来几年很可能会遇到生死攸关的事情,所以他力排众议,坚决要按照这个草图建造。

既然拗不过长官,林英和李茂勋只能让贾安按照比例将范围缩小,实在是太大了,他们这里的资源粮草银子也跟不上。

贾安看了图纸,又翻阅了一下账本,的确就如林英和李茂勋说的那样,虽然历经三年的宏图。

衙门的银子已经上涨不少,但是这些银子还用到其他地方,贾安想要全部拿来砸出这样大的墙,根本就不够。

贾安无奈,只能让人去测算现在扶安西州总的城市面积,和林英李茂勋双方掰扯了不下数十回后,终于确定按照原有比例缩短一半。

但是在城墙厚度上贾安就是十分坚决绝不后退,林英实在想不通,如今边关太平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他为什么修这么厚的城墙?

“大人,我知道你未雨绸缪的决心,可是如今天下太平已久,实在没有必要啊。”

贾安望着舆图,玉门关外便是蛮荒之地,那里蛮族数不胜数,仅凭玉门关一处就阻挡了大部分的蛮族。

可如果有一天玉门关失守了呢?一旦那些蛮族南下,扶安西州便是第一个面对他们的关卡。

贾安不是慕白晨,他没有军事手段不懂兵法,他能做的只能打造好一个坚固的龟壳,死守扶安西州,等待边关的将领以及朝廷的军队及时救援。

所以不管林英和李茂勋如何劝说,不管城内的百姓还有那些地主们如何非议,贾安强硬的推行了建造新城墙的条例。

城墙不是路面,只需要铺好水泥就可以了,需要在原来旧的城墙上重新规划,偏偏下属来报:有部分的城墙甚至已经出现裂痕还有虫蛀,这类的城墙是需要推倒重建的。

贾安看着手底下人对旧城墙的探测,越看越心惊。

幸好他提前找人试探过了,否则都不知道这些旧城墙已经老成这个样子,别说那些蛮族,稍微会点武功的人使劲一撞,都能砸出个洞来。

这样的城墙又怎么能够防护好外敌保护百姓。

于是贾安决定将所有的城墙推倒重来,在新的地址上,规划好新城墙的具体位置。

推倒后的那些墙砖若是能用的,便用在新城墙的建造上,若是已经不能用了,便重新烧至土砖。

当地人都会使用粘土烧制青砖,只是做法实在太过费时且麻烦。若重新烧制青砖的话,未免时间太过长了些。

好在贾涵提出的想法不如用河底淤泥 ,页岩 ,煤矸石,粉煤灰进行烧制,反正也是一些杂物,在烧制青砖的时候,顺便试验一下,万一能够烧出砖来呢。

贾安有时也会被贾涵冒出来的稀奇想法惊讶到,不过他还是让工人在一个小窑里面烧了一些,反正只是费点柴火而已。

没想到还真就出来了几块砖头,而且不同于青砖那沉稳的颜色,烧出来的竟是红色的,而且也比青砖要硬些,只是更脆。

贾安看到了这一点,立刻就让工匠研究一下该如何调配出合适的红砖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那些烧砖的工匠总算调配出了合适的比例,在粘土中加入这些东西,就能烧制出红砖。

并且所消耗的粘土数量要比烧制青砖的要少很多,而且做法也简单,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贾安高兴的亲亲儿子的脸蛋,立刻就将红砖烧制之法书写上交给朝廷,递到元延帝面前。

元延帝许久之后才看到这份奏折,红砖虽然不像水泥玻璃这些东西能够带来十足的利益,但是红砖耗时更短,用料更少,反而更加能够造福百姓。

考虑到提出这个想法的只是一个才满十二三岁的少年,且还在读书,元延帝十分痛快的给了贾涵一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

等到贾涵考中秀才之后,便可进入京城去国子监读书。

而贾安在收到圣旨之后,心里的忐忑也少了许多,这些年他一直都在想,如何把儿子送到京城去,如今元延帝正好给了一条路,他自然是要想办法把儿子推上去的。

贾涵以前也不是没有提出过许多新奇的想法,但没有一个是像红砖的这样能够给朝廷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名声的。

而贾涵在得知自己有国子监名额之后,更是努力翻找记忆中那些见过的好东西,不过只是把红砖的烧造方式给说了出来,就能够得到这么多好处。

只可惜羊毛的纺织技术,已经被他那位好大伯在自己之前上交上去了,否则他们一家得到的利益更多。

贾家对于这个消息自然是高兴多于不高兴的人,不满的人中就有齐姨娘,在她看来,贾澹同样是贾安的儿子,怎么好处回回都是贾涵,贾澹就什么都没有。

只可惜她口中的苦主,此刻正盯着一旁莲花酥流口水,贾澹的天赋不如贾涵好,喜欢玩乐。若不是父亲和哥哥一直盯着,只怕早就被惯成小纨绔了。

为此,齐姨娘每次见到他这个样子,都是恨铁不成钢,戳戳贾澹的小脑袋。

“你呀你,同样都是三爷的孩子。三少爷刚启蒙的时候便能背诵三字经,你呢,磕磕绊绊背了十来遍,也背不好。

现在三少爷一飞冲天,他才十来岁呀,就能拥有国子监的名额。等到他真的考中进士做官了,只怕这个家更没有你的份。”

贾澹不以为意的咬着莲花酥,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姨娘何必那么在意,反正这个家有三哥哥,我那么努力干嘛?等到将来考了个秀才举人的,有个功名,做个地主小官不就得了。”

齐姨娘被他这个不成器的样子给气到了,捂着胸口一直喊疼。

贾如晴被江木兰教育,一定要和贾涵处好关系,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兄弟,将来不管嫁了什么样的人家去,都有人替她做主。

而贾如瑶则是一直看着自己的书,胡碧星看着女儿这个样子,忍不住叹口气。当初贾如瑶喜欢读书,她还十分高兴,觉得生了一个聪明的孩子。

可没想到却养成了一副目下无尘的性子,对于管家理事,女工针凿那些从来不通,这样的性子嫁到婆家去,怕是要吃苦啊。

整个贾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而贾安还在衙门争分夺秒的安排属下,开始去招收百姓服役。

有了之前修建水井水窖的经验,贾安这次可以说是大手笔,每顿饭都是结结实实的,虽只是粗杂粮熬成的粥,但能够填饱肚子,这些服役的百姓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虽然避免不了的会有人受伤生病,但旁边有钟晓书这个大夫看管着,每次生病都能得到救治。

只是这些生病的百姓往往拿不到什么钱的,可以说这一趟是白费功夫,但能够从劳役中捡回一条命来,就已经算是皆大欢喜了。

贾安的动作很快,那些旧城墙在他的安排下,轰的一声,变成了一地的粉飞灰粉末。

衙役们带着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去捡拾砖头,运送到新的工地上,而年轻有力的男人们则开始了砌墙的工作。

新的城墙要用水泥来作为粘合剂,并涂抹在外层墙上,有了这层水泥,贾安就可以把外面那层城墙打磨的十分光滑,不怕有外地爬着城墙登上高台。

并且在最高处还可以在水泥未干的时候,插上许多碎瓷片之类的锋利东西,让那些企图爬上城墙的人无从下手。

再有一组人则在城墙外面挖开一条护城河,引黑河水环绕扶安西州整座城。

而且这条护城河还可以滋养旁边的土地,使原来干燥的土壤也渐渐变得湿润肥沃起来。

整座城墙历时三年,总算修建完毕,贾安看着新修建好的灰色城墙,一颗心总算放下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