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弹幕“忽必烈对文天祥真的蛮欣赏的。”“可惜了,最终还是被关在监狱里。”“这个起事的到底是谁,真心还是假意。”

至元十九年(即公元1282年),南宋没了,咱就得用上元朝的年号。

这一年,有一位来自福建的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救出文丞相。

京城也有匿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可无忧虑了。

当时元朝左丞相阿合马为“盗”刺杀,于元朝兵马撤除城苇,迁瀛国公(也就是宋恭帝赵?)及宋宗室到开平,并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之后,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对他说:\"汝何愿?\"文天祥回答道:\"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遂,从容就义。

在为文天祥办理后事时,发现他遗体的衣带间,有这样一篇附有序言的赞:\"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几百年来,广东有关文天祥的历史遗迹不少,可惜在战火的破坏下,有些已经湮没了。但依然还存在着“文山祠”、“莲花峰”等够后人瞻仰,他的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给,鼓舞我们。

也许他没有扶正南宋这座大厦的倾倒,但他组织的抗元劲旅却大大地阻挠了元军前进地步伐。

在重重打压、重重诱惑下仍坚守着自己地本心,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全力奋斗,即使结局并没有那么美好。

但他也依然无愧于我们今天的主题《扶大厦之将倾的臣子们》,他做了他想做的,并尽全力去做了那就够了。

正是因为这样,众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虽功业不能以尺寸,而志节昭灼乎终古。南北之人无问识与不识,莫不流涕惊叹,乐道其平生。自古节义之大臣,盖不若是之烈云。”

“虽举事卒无所成,而大节已无愧,所欠一死耳,奈何再执?”

“烈烈文山,忠节孤劲。身荷纲常,还报列圣。正气不亡,百世犹昨。山川峙流,风霆磅礴。”

\"

弹幕“文天祥真是为大宋付出了一切!”“忠臣、孝子、大魁、宰相,古今惟公一人。”“欸,按这样,那是不是岳飞也能上榜?”

“不是吧,这时的南宋压根就已经扛不住了,而且这还是用来说他的诗。岳飞那时候,我都不稀得说大怂了。”“岳飞真是倒霉,摊上了那么个皇帝。”】

宋朝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别说了!!!造孽啊!!!”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就是天幕曾经提到的文天祥,天幕至今都还没让朕了解这位将军。”

【文天祥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收看。

然后画风一转,说道:“但我们的视频还没有结束,都看到这里了,大家不给个圆圆的小东西吗?”

弹幕“习惯了白嫖的我。”“没币了咋办。”“时长感人。”】

【现在我们来说说第二位《扶大厦之将倾的臣子们》,霍光!其实我本来是想说林则徐的,毕竟虎门硝烟,难道不值得榜上有名吗?不过我怕在这过程中,将自己气死,于是决定放弃。

而对于霍光,大家可能对他的印象是霍去病的弟弟,是废皇帝,是“行伊霍之事”,会说大汉又没倒,他扶什么?

但汉武帝留下的真真切切是个烂摊子,而霍光正是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人。他努力用各种措施来米姆汉武帝刘彻末年造成的各种积弊,使国家走向正轨,使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哈哈哈!看看,看看,还是乃公的子孙好,哪像大宋。”

汉朝刘恒时期

刘恒:“这就是天幕曾说的霍将军的弟弟,不知都做了什么?”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看着在身边的霍去病和霍光很是高兴,他早已让霍去病将霍光接来,如今这两位大汉的功臣就在自己身边。

之前天幕也只是简单的提及了霍光,他还挺想知道霍光究竟做了什么。而且霍光可不想文天祥面对的是那样的南宋,最后南宋还亡了。那群宋朝的皇帝们不得气死。

霍光可是辅佐他的儿子和孙子成就了昭宣中兴,即使他后来专政,也不是不能原谅。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亲名叫霍仲孺,河东平阳人。后元三年(即公元前141年)前后,他以县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和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

后来霍仲孺后返家,又另外娶妻生子,生下了霍光。

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被拜为骠骑将军,在出击匈奴的途中,与霍仲孺与相见。

霍去病为其大量购买田宅、奴婢后离去,在他凯旋时,又在此拜访了霍仲孺,而这一次,他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入了长安照顾。

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他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而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小心谨慎,未曾犯过一次错误,因此非常得汉武帝的信任。

由此可见,霍光得能力非常强,毕竟能在汉武帝身边干这么多年,还不犯错的人,太难得了。

弹幕“伴君如伴虎。”“给刘彻工作,那是要命的。”“还是有霍去病的遗泽。”“但你也要想象刘彻是个什么人,连亲儿子都要杀的人,还管你遗泽。”

“感觉刚开始肯定有,但后来肯定是因为他能力强。”“毕竟那可是汉武帝。”】

【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自经而死,之后数年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

虽没立太子,但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觉得他很像他少年之时,因此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也抱有很大的期望

不过刘弗陵年纪小,辅政大臣少不了。有意传位于刘弗陵的汉武帝,便令黄门画工绘《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

之后又为了防止吕后之事重演,赐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弹幕“本想母凭子贵,谁曾想狗皇帝还能这般不干人事。”“老刘家的特性,不要怀疑。”“吕雉是真给老刘家留下了阴影。”】

汉朝刘邦时期

吕雉:呵!

【后元元年(即公元前88年),汉武帝感于戾太子冤死,将江充族诛。而当初参与到平定戾太子反叛,捕获反将如侯有功的马何罗与弟弟马通但是祸及自己,于是起来谋逆之心。

他们本想趁金日磾生病之时,进入殿中,行刺汉武帝。然而,事情并不会按照他们想象中进行,马何罗被金日磾当场抓获。

汉武帝又令奉车都尉霍光,与骑都尉上官桀,捉拿马通马安成。并将其依谋反律,一并斩首,全家骈诛。

后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武帝巡游五柞宫,病情加重。霍光流着涕问道:“如有不讳,谁当嗣者?”汉武帝说道:“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霍光叩首谦让曰:“臣不如金日磾。”金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

于是汉武帝升授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受遗诏辅佐刘弗陵。

第二天,汉武帝驾崩,时年八岁的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

由于汉昭帝才八岁,于是,群臣商量决定由鄂邑公主养护汉昭帝,尊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入住皇宫。

刘弗陵根据武帝遗令,肯定了霍光、上官桀等人以前“捕斩反虏重合侯马通”的功劳,封霍光为博陆侯,上官桀为安阳侯。

当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在宫中随侍,扬言说:“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群儿自相贵耳。”

意思就是:“先帝驾崩时,我常在左右,哪有遗诏加封三个人的事?那几个家伙彼此抬高自己罢了。”

在霍光得知此事后,严责王莽,王莽被迫将王忽毒死。

弹幕:“武帝真的会选人。”“啊,就这么死了。”“这是什么缺德玩意,就这么说出来,真不怕死。”“这不就死了。”】

【当时有人劝霍光说:“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为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患。”

以诸吕之事来劝告霍光宜纳宗室,要多与各位大臣共事,不要像诸吕那般行事,这样才可以避免祸患。霍光也对此表示认同,任命宗室子弟为官。

始元元年(即公元前86年),辅佐朝政一年多的金日磾病情加重,霍光奏明汉昭帝后封其为侯,并在在病床边授予了金日磾侯爵封号及印绶,同时他也在这一年病逝。

金日磾病逝,朝堂大权主要在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人手中。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长女,并生有一女上官氏,也就是后来的上官皇后。

汉昭帝刘弗陵十二岁时要拟立皇后,鄂邑长公主为其选皇后,上官桀打算让年仅六岁的上官氏做皇后,遭到霍光拒绝。

上官安便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恳求岳父出面,让自己的女儿,即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入主后宫。上官安的女儿当时年仅六岁,霍光没有答应。

弹幕“霍光还是拎得清的。”“六岁,亏他们做得出来。”“可是最后还是成了皇后。”

霍光的路子走不通,上官桀就转而走鄂邑长公的路,始元四年(即公元前83年)六岁的上官氏被迎入皇宫,封为婕妤。仅过了一个月,便又被册立为皇后,成为汉代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后。

弹幕“等等,刘盈的皇后几岁来着。”“张嫣是十一岁成为刘盈的皇后的。”“而且那是她亲舅舅,这才是重点!!!”】

【上官氏成为皇后,上官桀必然是要回报长公主,而公主的情夫丁外人便是很好的报答对象。于是官桀想求官爵,首先便是想封列侯,不过被霍光驳回了。之后,又为其求光禄大夫,又被拒绝了。

而且之前上官桀想为自己家族之人求官,都被霍光拒绝了。再加上官桀父子两都以身处高位,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又是上官桀的亲孙女,上官安的亲女儿,自然就不满霍光,双方逐渐结怨,与其争权。

长公主也因为为其情人求官被拒一事,而怨恨上了霍光。

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搞钱能力一绝,而且他的政策即使在新朝也依旧在执行。因此常常自夸,也想为自家子弟谋官,不过也是屡屡被霍光拒绝,因此桑弘羊与霍光的矛盾也逐渐加深。

弹幕“不得不说,霍光在这方面还挺有原则的。”“这算不算是为了大汉的天下,拒绝了自己的盟友。”“这就记恨上了,太没肚量了。”\"他们还不是想掌权,主要是霍光的权力太大,他们记恨。\"

始元五年(即公元前82年),六月,杜延年见国家依然在承袭汉武帝时期奢侈的用兵方案后,多次向霍光进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明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

建议采取汉文帝时期的政策,要勤俭节约。霍光采纳了,诏令三辅、 太常各举“贤良”二人,各郡国察举“文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