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京城为中心,一路城池发展下去,不会出乱子么?

“对,就是要发展海域,镇江是最佳地点。”赵宣郑重道。

大严其实是有很多海域的,并且有不少位置比镇江一带要好。

可出于个人感情,他更希望镇江一带能发展起来。

“陛下为何要发展海域?没什么好发展的吧?除了捕鱼填饱肚子外,没有值得发展的地方呀。”

几个大臣对视一眼,都从彼此脸上看出疑惑。

“你们有没有思索过海上有多少国家?有着怎样神奇的东西?你们并不知道,对吧?”

赵宣沉默片刻,询问。

以他当前声望,要强行做一件事,满朝文武都没法拒绝。

但赵宣希望以礼服人,让文武大臣用心去做事,而不是听从他的命令做事。

“海上国家能有什么?都是蛮夷罢了!何况陛下也在扶桑待过一段时间,应当知晓不如陆地国家来的发达吧?”

赵宣嗤笑,“土豆、红薯、辣椒,全来自大海另一端。”

“什么?来自大海的另一端?”

一众大臣大惊。

先前对赵宣有这些玩意的种子,对其来源很好奇,但好奇归好奇,他们并未深究赵宣从哪来的。

毕竟赵宣除了土豆、番薯的种子外,还发明大炮等等跨时代的东西。

若每一样都去追根究底,那得多麻烦?

而且身为高官,也不好意思跟二百五似的问那么多。

现在听说这些玩意是从海外弄到的,当即起了兴趣。

“对,海外不仅有扶桑,还有琉璃、呱哇、高丽!大陆也不仅仅只有东大陆,还有西大陆,很多地方。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东西,倘若咱们能将其引进,会给大严带来极大好处。”

赵宣笑道,不仅是引进,还要把大严本土物资引出去,才能给本朝子民带来更大的收益,挣更多的钱。

“既如此,臣等支持陛下决策。”太师拱手行礼。

五十万人口安排在镇江,虽说有隐患,但并非不能解决,可以用其他办法来解决问题。

“很好,那就聊聊怎么发展镇江。”

赵宣满意一笑,关于镇江的发展,要开始提上日程了。

将来镇江能发展到怎样的地步,就看当地百姓争不争气。

“陛下,老臣觉得不管身处何地,重中之重都是农业。故而老臣认为开灵渠,设运河,好让镇江百姓大力垦荒,保证粮食无缺。”

粮食,不仅大严,准确而言,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毕竟,只有百姓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才不会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如今大严虽然年年都有存粮,可粮食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谁都不想挨饿。

“对,理应如此,那就修一条经过京城,经过镇江,联通江南、岭南等等大道的灵渠!

京城属于关内道,从关内道到岭南道,再到镇江道,途径四个区域。”

虽然大严当前重新划分,以省为主道为标,但赵宣保留以前习惯,用道说明地方。

“修这么长?”众人惊呼出声,“那得耗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

一条灵渠的规划就已经艰难了,而且还要途径这么多道,难上加难,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修建完成。

“时间不是问题,只要能做就行。至于人,完全可以征用现在各国百姓以及本国想参加的百姓,保证工钱以及吃喝,不是问题。”

赵宣对会产生多少物力人力,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灵渠能否打通,能否通往这么长的地方。

要知道,这是一项大工程,倘若不能开通,耕种将是大问题。

“咱们可以利用模型,事先模拟能不能开。”一个大臣建议。

先帝时代就有开过运河,这大臣对此做过了解,大概知道如何查看。

而且开凿方位请工部的人去查看便好,工部是这方面专家。

赵宣点头,“确实,先定好方案再开始,大严人才济济,可向天下发公告,让了解运河的人帮忙。”

自古贤才出民间,赵宣相信,只要愿意给百姓机会,那么百姓众志成城,就无需担心事不成。

“臣等遵旨。”

还有大臣表示,工部的人若不行,就找科学院的。

科学院就是人才库,怎样的人才都有,毕竟连大炮都能造出来,开凿灵渠有何困难?

和科学院求助,或许能很快知道院内有没有这方面人才。

“朕还有一个想法,既然要开通运河,就要开通直线大道,朕觉着开一条最短最快的大道直通镇江,将来来往讲更方便。”

赵宣又提出想法。

开灵渠,保证粮食无忧。开特快大道,则是加强交流。

倘若镇江一带新迁移的各国百姓出现叛乱,朝廷也能迅速出兵。

而且将来某一天,镇江发展起来,京城这边也能很快前往镇江。

提前规划好道路,未来的发展才能更得心顺手。

为了避免出现交通问题,赵宣命令修路以后世公路为规模,并且是三车道,当成高速路,妥妥的速度为上!

众臣对视一眼,点头,从京城到镇江,一千多公里,八百里快马加边开通特快道的话,不到十天就能到达,比各种绕路要快数倍。

“行,明白了就退下吧,制定好方案后拿给朕过目。”

赵宣大手一挥,示意他们离开。

众臣行礼,离开御书房,回去后在各自部门召开会议。

很快,高官们就知道了这件事,朝廷要修建镇江的灵渠,以及直通镇江的大道。

消息一出,京城又是震动,开始有人思索,大严的未来是否要注重镇江发展?

而其中,一众名门望族也盯到这点,开始考虑是否要往镇江布局。

赵宣忙完这些事后,前往坤和宫。

继上次大战回来后,又过去那么久,还没好好陪陪一众妃子和孩子。

他过来的时候,只有柳如玉和赵康在这,慕容从容等人并不在。

“父皇,父皇……”

赵宣刚过来,他和柳如玉的儿子赵康,就利索的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