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 第1066章 修宗祠修族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南湖省玩了几天,周春明打道回府。

此时,已经过了国庆假期。

李岚这一阵子,跟疯了似的,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待在研发部门那边。

不过,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还有保姆跟随,倒也问题不大。

周春明回到家中,从保姆手中,接过儿子。

恰巧就听到,周占魁在楼上喊他。

“爸?有事吗?”周春明疑惑。

“来来来,有个事情跟你商量。”周占魁的模样很严肃。

周春明不敢怠慢,立即抱着娃儿,来到二楼大厅。

包括王秀芹、大哥、大嫂、二姐、三姐都在,一副要召开家庭会议的架式。

“怎么了?”周春明又问道。

“是这样的,”周占魁干咳了两声,“国庆节以前,族里的长辈跟我说了,因为咱们祖祠年久失修,非常的残破,所以打算让大家筹个钱,重新修整一下。”

“另外呢,族谱也要修一修的。”

“毕竟,咱们周家如今人才辈出,越发的兴旺,以后只会更红火。”

周春明一听,顿时恍然。

难怪要把大家一起叫过来,原来是因为这件事。

修宗祠和族谱,这在乡下很平常。

而且,现在条件也逐渐好起来了,翻修一下宗祠很有必要。

那地方周春明经常路过,还真的破旧得很了。

以前大家都穷,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今却是大不一样。

整个东寮村富裕户可不少,是该处理此事。

“大哥大嫂,二姐,三姐,你们怎么说?”周春明抱着儿子,在沙发上坐下,笑吟吟的发问。

虽然他钱最多,却是家中的小辈,肯定要过问一下哥哥姐姐们。

大哥周春光沉吟道:“新的祠堂规划比较大,占地五亩左右,再加上修族谱,说是总共要花费六十万,甚至是更多。”

“这笔钱不算少,如果分摊到各家各户,每个人起码要几百块钱。”

“我倒是觉得,手头比较宽裕的族人,可以多出一点,减轻大家的压力。”

周春明点了点头。

现在仅仅是八十年代中期,做这样的事情,总体花销还是比较少的。

他在重生之前,去过不少地方,在2020年前后,有些地方花了三百万,也只修建了小小的一片范围。

所以,六十万左右并不算贵了。

二姐周春秀说道:“我不像你们,个个都是大老板,我就出五千块吧。”

五千块?

这在当下,已经是一笔巨款。

只能说,二姐已经尽了一份心意。

三姐周春香想了想,说道:“我也跟二姐一样,出同样的钱,不能抢了你们这些大老板的风头。”

大哥周春光讪笑了两声,不由得挠了挠头。

实际上,他心里清楚,整个周家最有钱的,首先是老四周春明,然后到李岚,哪怕是老三周春香都有几千万的身家了。

周春光和贾晓凤如今也就勉强成为百万富翁。

资产跟周春秀相当。

看了媳妇一眼,周春光说道:“我是家里的长子,理应承担起责任来,我这小家庭一共四口人,每人出两千五,总共是一万块钱。”

然后,众人的目光,就落到周春明身上。

周春明倒是很淡定。

虽然他如今已经是百亿身家,但是在修宗祠和修族谱的事情上面,还真不方便大包大揽,不可能承包所有费用。宗祠是大家的宗祠,不是他一个人的。

到时候,周氏宗祠捐资名单上,仅有他一个人,那多不合适。也得让其他宗族成员,露一露脸。

“那我替爸妈,还有我媳妇和儿子一起出了,”周春明思忖道,“不多不少,我出三十万。”

“剩下的那部分,让小叔、朝旺哥、大榜哥他们都出一点,估计很快就能凑齐。”

对于周春明的表态,家里众人并没有感到意外。

主要是,周春明经常做慈善,仅仅是给县里修马路,就捐了几百万。

区区三十万,还真的只是九牛一毛。

“那太好了,”周占魁脸色欢喜,“既然是这样,待会儿我就给族中长辈打电话,跟他们落实这件事。筹委会那边,还等我回复呢。”

“好!”众人都应承道。

东寮村如今有钱人很多,再加上周家这几位,已经出了一半还多,剩下的那部分,应该非常好补齐。

周学峰、周大榜和周朝旺这些人,也都是村里知名的有钱人,个个身家不菲。

谈妥这件事情,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

周春明抱着儿子,跟哥哥姐姐们聊了一会儿。

主要是,由于忙着各自的生意,哪怕是一家子,也很难凑到一起。

想聊点什么,通常得打电话。

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都很少了。

突然间,大哥周春光说道:“老四,我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好,你讲嘛。”周春明说道。

周春明看了他一眼,露出笑容:“你还记得,我原先当学徒工的那个茶场吗?我打算承包下来,也做点茶叶生意。”

“做这个生意,没打算挣多少钱。”

“主要是想带动乡亲们种茶叶,传承咱们本乡本土的茶文化,发展茶产业。”

周春明一听,顿时赞叹道:“可以,我觉得没毛病,大哥你有这个想法很好,以后大家都有机会,经常喝到老家的茶。”

虽然地处岭南,但是郁林县并不是主要的茶叶产地,只是东寮村一带有古茶园,历史悠久的那种。周春光原先就在那里,学过炒茶工艺。

如今周春光夫妇做生意,有了一些积蓄,想承包茶场也算是没有忘本。

本乡本土的茶文化,也确实需要传承和保护。

不管怎么说,东寮村这边的茶场,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也是不愁销路的,也能给大哥家里,带来一定的收益。

大嫂贾晓凤居然也没有反对,而是保持着微笑,一副十分支持丈夫的模样。

“既然老四没意见,那就这么决定了。”周春光笑道,“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茶场的环境,山上到处青幽幽的,空气里都弥漫着茶香,而且环境还很清雅。”

“说不定,以后我和媳妇,都可以在茶场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