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葛恪听到这话后,心中一阵狂喜,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只见他迫不及待地向前迈了一大步,迅速张开双臂,轻柔而有力地将步皇后纤细的身子横着抱入怀中。

步皇后完全没有预料到诸葛恪会有如此举动,不由得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然而,就在这惊呼声刚刚响起的刹那,她的目光与诸葛恪那双饱含深情的眼眸相遇了。那一瞬,步皇后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吸引,所有的惊讶和矜持都渐渐消散,只剩下对眼前这个男子深深的眷恋。

此刻的诸葛恪犹如怀抱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一般,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他抱紧步皇后,缓缓朝着榻边移动,两人的心跳声清晰可闻,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沉重。

终于,他们抵达了榻前。诸葛恪弯下腰来,动作极其轻柔地将步皇后轻轻地放置在榻上。随后,他直起身子,微微俯下身去,近距离地凝视着身下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

四目交汇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似乎都凝固了。时间仿佛停止了流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唯有对方眼中的情意才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

沉默持续了片刻之后,诸葛恪率先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轻声说道:“放心吧,我的美人儿。只要你能一直乖巧懂事,听从我的安排,那么我发誓,今生今世都会全心全意地疼爱你,绝对不会让你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委屈。”话音未落,他已经缓缓低下头去,嘴唇轻轻地触碰上了步皇后娇艳欲滴的双唇。

这一吻,宛如春风拂过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又似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两人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激情烈焰。随着这深情一吻的降临,他们原本紧绷的身体彻底放松下来,不由自主地紧紧相拥在一起。彼此的身躯紧密交织,难分难解,一同沉浸在那如梦如幻般的巫山云雨之中......

事后,诸葛恪缓缓地站起身来,动作优雅而沉稳。他轻轻地整理着自己略微凌乱的衣衫,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从容与自信。与此同时,步皇后也轻盈地起身,开始更换衣物。她的身姿婀娜多姿,举手投足间尽显高贵典雅之气。

诸葛恪慢慢地走到步皇后面前,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她那如凝脂般光滑细腻的脸庞,深情地道:“你尽管放心好了,待到我成功登上那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之时,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你依旧会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你,而我,也依然会是这个始终如一的我,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有所改变。”

步皇后微微叹息一声,美眸流转,凝视着眼前的诸葛恪,轻声说道:“既然你都这般说了,那么我唯有全力以赴助你一臂之力,方才能不辜负你我之间这段难得的缘分啊。”话音刚落,只见诸葛恪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仿佛充满了无尽的豪情壮志。

笑罢,诸葛恪转头看向步皇后,眼神坚定地说道:“走吧,让我们一同前去送陛下最后一程。”说完,他便当先迈步朝着孙权的寝宫走去,步皇后则紧跟其后。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孙权的寝宫门前。诸葛恪毫不犹豫地推开宫门,率先大步走了进去。进入寝宫后,他一眼就望见了昔日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孙权,此刻却显得那般苍老和虚弱,静静地躺在那张宽大的龙榻之上。看着眼前这一幕,诸葛恪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悯之情,但更多的却是对时光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深深感慨。

孙权听到有人进来的动静,吃力地转动着头颅,想要看清楚来人究竟是谁。当他终于看清站在面前的正是诸葛恪时,他强撑着身体,费力地坐了起来。诸葛恪见状,赶忙加快脚步走到榻前,然后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叩头行礼,并高声喊道:“陛下,请受诸葛恪一拜!”随着这声呼喊,诸葛恪深深地低下了头,额头重重地磕在了地上。

孙权沉默不语,宛如一座雕塑般坐在榻上,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变化,甚至连眼神都未曾波动一下。而一旁的诸葛恪,则双膝跪地,保持着这一姿势,同样一言不发。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四周一片死寂,唯有微风轻轻拂过两人的衣角。

就这样过去了许久,久到让人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终于,孙权微微动了动嘴唇,用极其轻柔的声音说道:“你起来说话吧。”听到这句话,诸葛恪缓缓站起身来,挺直了身躯站立在孙权面前。

孙权凝视着眼前的诸葛恪,目光深邃而复杂。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元逊啊,朕这一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充满传奇。一路走来,朕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无数人物。然而,真正令朕看走眼的,却仅有一人,那便是你!哼,真是好得很呐!”

面对孙权的斥责,诸葛恪并未惊慌失措,反而神色镇定地回应道:“陛下,实则您并未误判于我。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始终还是那个我。犹记得昔日陛下曾言及欲将身后之事托付于臣下,此点即便微臣历经沧海桑田之变,亦绝不会有所更改。”

孙权闻言,冷哼一声,语气严厉地说道:“你诸葛氏父子,自从你父亲起,朕便一直以礼相待,赐予你们高官厚禄。正因如此,你父亲对朕忠心耿耿,肝脑涂地。朕原本满心期待你能如你父亲那般忠贞不渝,不曾想你竟会背信弃义,背叛于朕!”

诸葛恪道:“不可否认,陛下先前对臣是挺信任的,可是陛下对臣的信任有多少价值?还记得当初汉军进攻荆州时,仅凭一封所谓的密信,陛下就将我调到武昌运送粮草,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在陛下这里没有什么所谓的信任,只有陛下需要的时候才会把我当成一个人,如果陛下不需要我了,我很可能也变成一介草民甚至性命难保。”

听完这番话后,孙权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惭愧之情,但他仍强作镇定地说道:“关于荆州那件事,朕必须坦诚地承认,的确是朕不慎中了那刘禅所设下的反间之计。然而,朕在事后也深刻反思并意识到了自身犯下的错误。毕竟,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呢?想朕这一生中,历经两次规模浩大的战争,先是与曹操展开激烈交锋,并最终取得胜利;而后又与刘备一决雌雄,同样获得成功。若要谈论对于我大吴政权的巩固以及发展而言,朕自觉还是有所作为、功不可没的。”

稍稍停顿片刻之后,孙权接着说道:“不过,朕也不会回避事实,确实近些年来,朕在许多事务处理上出现了失误,导致我们失去了荆州和交州等地。对此,朕一直以来都没有推卸应承担的责任。只是未曾料到,如今天意弄人,朕已然身患重病,且病情日益沉重,恐怕已是命在旦夕之间,难以久存于世了啊!原本,朕还曾满心期望着自己至少能够再存活五年甚至十年之久,如此一来便有足够时间去悉心培养出一名杰出的皇位继承者。可惜事与愿违,如今看来,所有的希冀都如同梦幻泡影般破碎消散了。”

孙权目光凝重地凝视着眼前的诸葛恪,缓缓开口说道:“然而,元逊啊,朕对你向来都是满怀期望、寄予厚望的。如今,关于大吴的未来,朕眼下所能托付之人唯有你了。”

诸葛恪听闻此言,连忙躬身行礼,恭敬地回答道:“微臣深知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之重,实不相瞒,微臣自己也未曾预料到我们君臣二人竟会走到今日这般境地,或许这真如您所言,乃是天意所致吧。”

孙权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天意?自古以来,天意高深莫测,难以探寻究竟。朕从来都不相信那些所谓的天意之说!就当下而言,朕压根不在意你与步练师之间发生过何种纠葛之事,朕心中唯一挂念的,仅仅只有大吴的前途命运。朕殷切期盼着你能绞尽脑汁、用尽浑身解数来守护好我大吴的万里河山,确保我孙氏一族的天下得以传承延续下去。”

诸葛恪再次抱拳施礼,言辞恳切地回应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定当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地扞卫大吴疆土,绝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

孙权听后,不禁长叹一声,面露忧色地说:“朕又何尝不想放心呢?但朕实在无法心安呐。朕今日特地将你找来,便是想要倾听一下你对此事的看法和谋略,也好让朕能够无牵无挂、安然离去。还望你能够成全朕这最后的一点心愿。”

诸葛恪微微抬起头,目光沉稳地看向孙权,稍作停顿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既然陛下如此真诚地询问微臣,那么微臣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心中所想如实禀报给陛下。陛下您在位期间,虽然功绩卓着,但其中有一个决策,微臣认为稍有不妥之处,那便是设立了校事一职。待到太子殿下继承大统之后,微臣首要之务便是将这一职位予以裁撤。”

孙权听闻此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回应道:“校事一职的设立,原本也只是权宜之计,乃是非常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罢了。既然你有意对此做出调整,那就依你所言去办吧。”

得到孙权的许可,诸葛恪继续阐述自己的政见:“除了裁撤校事之外,其余各项政务应当以安抚民众为重,切实减轻百姓们肩上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唯有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然而,孙权却轻轻摇了摇头,笑着反驳道:“你所言固然有理,可一旦战事兴起,百姓们皆需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奔赴战场。如此一来,又怎能避免惊扰到百姓呢?”

面对孙权的质疑,诸葛恪先是点了点头,表示对其观点的认同,然后思索片刻后回答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深知战争对于百姓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微臣所能做的仅仅是尽力减少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干扰和滋扰。但从根本上来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击退刘禅的进攻。只有成功抵御外敌入侵,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逐步改善民生状况,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孙权目光凝重地看着诸葛恪,沉声道:“如今局势紧迫,关键便在于你究竟打算怎样抵御大汉那来势汹汹的进攻啊!但凡有点眼光之人皆可看出,大汉用不了多久必定会分作两路挥师而来。其中一路将会直指广州,而另一路则会在击溃合肥、寿春的司马懿之后长驱直入直捣我江东之地。我大吴现在总计兵力不过十余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你可有良策应对?朕目前对此局势十分不乐观,也没个头绪。”

只见诸葛恪剑眉微蹙,双眸凝视着远方,似乎在沉思着什么。片刻之后,他轻咳一声,缓缓开口说道:“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乃如何确保广州万无一失。此地乃我军战略要冲,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至于合肥方面,虽有司马懿率领大批精锐部队坐镇,且我方亦有后续援兵源源不断地赶赴支援,但以微臣之浅见,大汉若想轻而易举地将其攻破,绝非易事。不过,当前最令人头疼、亦是最为紧迫之事,无疑便是怎样才能妥善守护好广州。需知,如今苍梧郡已不幸落入敌军之手,尽管丁奉将军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修筑了众多坚固的要塞和壁垒,但微臣内心深处依旧惴惴不安,仅凭这些防御工事,恐怕难以抵御住汉军那排山倒海、铺天盖地而来的猛烈攻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