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 > 第1045章 时间紧,任务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王海已经说的如此明白,李星锋还是摇了摇头。

从时间线上,他能听出来,这个难度很大。

毕竟m国走了十五年的路,毛熊走了十年的路,现在大夏要在四年时间走完。

而且是全面的脱胎换骨。

另一个时空,大夏开始走这条路的时候,是在1992年。

然后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四年。

截止到了2016年,才初步有了成果,但也是在那一年,三大舰队集结南海,空天军,火箭军,全部打开了火控雷达,最终逼走了来犯的m国两个航母战斗群。

全面普及第四代技术,这样的条件下,才有短时间内,快速更新全体装备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能逼退两个航母战斗群的主要原因。

他们是没有想到,大夏怎么突然就多了这么的第四代装备。

十四年,变成四年。

李星锋知道,应该是F22最近活动频繁,一而再再而三的让高层感受到了防守的压力。

两年准备,两年完成应用。

这意味着,四年的时间,铺开工业制造业的全产业链。

“王海,是不是现在已经开始了?”

王海摇了摇头:“不,第四代,第五代技术的核心,在天上。”

看到李星锋和唐明不懂,王海再次开口:“准确的说,在卫星,在雷达。”

“我说的四代技术已经攻破,并不代表我们现在就能拿出来用。”

“打个比方,我们只是做出了样品,想要流水线生产,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这么一解释,李星锋就明白了。

比如大夏最艰苦的年代,就取的了核弹的技术,但那个时候的核弹,几乎都靠着技术工人和科学家们手搓出来的。

也就是所谓的样品,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众多科学家和技术工人,硬是搓了不少的核弹出来。

后面有了氢弹,更是撮了不少的氢弹。

硬是靠着这些东西,稳住了自己上三常的位置。

“既然有了,不妨先搞几台四代机出来,让咱们的空军感受一下。”

“三代机对m国的五代战机F22,咱们的空天军,完完全全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在对抗啊!”

听到这话,王海表情古怪道:“样品我们搓出来了三台,已经在测试实验数据了。”

“不过我们现在做出来的,准确说是三代半,性能上能达到他们四代机的水平,但是在卫星和雷达上,还差点意思。”

“四代,是所有技术的四代。”

“四代是五代的,甚至未来六代战机的基础。”

王海再次强调这个观念。

众人说话间的功夫,电梯到了顶楼,跟着王海,李星锋和唐明走进了一间小会议室里。

会议室里,已经有了七八个人,这些人年纪看起来都不小,几乎都带着眼镜,低头看着手里的东西。

从外貌上看,这些人都有着很重的科研气息。

“李总,给你介绍下,这几位都是国内科研的泰山北斗。”

“就职于冰工大。”

“冰工大前身就是大夏毛熊工业大学,建国后毛熊移交给我们的。”

“也是这些前辈,千方百计,奋不顾身的弄到了不少的技术的同时,还给我们培养了不少的科研人才,要不然我这里不会这么顺利。”

“星海重工,有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员,都是来自冰工大。”

“剩下的三分之二科研人员,一半来自另外六所高校,一半出自其他顶尖大学。”

李星锋笑着冲着众人点了点头,可以看出来,王海很敬重这些老前辈。

几人众人李星锋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王海。

“继续吧!”王海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会议室还有几个空位,李星锋和唐明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好,王总工,当务之急,要攻克的是雷达技术,还有GpS系统。”

王海点了点头:“对,雷达是眼睛,根据我们了解的战场信息,初步推断来看,未来战机飞行高度,不像是二战那样了。”

“毕竟眼下我们歼8在极限性能下,都能拉到2万米。”

“所以,我们需要一套,从上到下,从太空到水下,全方位的雷达系统。”

“现在m国所谓的隐身战机,通过他们释放出来的数据来看,就是雷达反射面微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这跟我们推演的一样,世界上没有东西能完全隐身。”

“他们所谓的隐身战机,就是针对大部分雷达波段能做到吸收,少部分机身表面,还是会反射,只是这样的反射波段又小又短,很难被雷达捕捉到罢了。”

“地球是个圆,如果我们围绕着地球,三百六十度,多维度,多层次的增加雷达接收和反射,那就没有完全能隐身的东西了。”

“另外,我们的导弹,也需要大量的卫星来引导。”

“咱们之所以现在九架歼8打人家一架F22,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的雷达技术不够厉害。”

“他们这么放肆,就是卫星多,雷达技术,电子战技术厉害。”

王海一边说,会议室里的老前辈们一边点头。

“冰工大的卫星技术,现在是整个大夏最牛的。”

“我需要诸位前辈,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大夏太空卫星的布置。”

“根据我们的计划,完成全球覆盖,做到全球高精度定位,导航,我们最少都需要六十颗不同种类的卫星。”

“当然,如果只是满足前期使用,我们只需要三十五颗。”

“这里包括5颗地球同步卫星,30颗非地球同步卫星。”

“具体的细分和作用,都在报告里了。”

“国家需要冰工大在短时间内攻破这些卫星的技术,然后在两年的期限内,这三十五颗,全部升空。”

王海说完这句话后,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皱皱眉头,其中一个老先生扶了扶眼镜:“我已经详细看过了,三十五颗卫星,分别是三个大类,细分之下还有十几个小类别。”

“我们只有两年时间?”

“再加上卫星的设计,生产,制作,发射等一系列需要的时间,留给我们技术攻关的时间非常短了啊!”

“没错啊,这些不同型号的新卫星,设计制作完成后,咱们还需要一个试验各数据的阶段,两年,难度太大了,很难打保证。”

“科研是讲究数据和经验积累的,这种卫星,我们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王总工,这个任务,老头子真的不敢打包票的。”另一个老者也跟着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