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 > 第360章 陈振业的一天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虎子三下五除二,就检查完其中一台机器,然后招手,把提花车间的几个女工再次喊来。

“现在开始交叉检查,你们相互监督,开始吧!”

虎子说完,把日常工作记录的本子递给其中一个女工,然后再次看向陈振业:“简而言之,如果我们接手服装厂,你们厂的干部,将全部进入试用期,工人也是如此。”

“试用期后,工人转正,干部达到要求的留用,不达标的调岗变工人,同样,工人中表现优异的,提拔成干部。”

“所以,谁是干部,谁是工人,只和能力有关。”

“同样,在我们厂里,机关楼里上班的,大部分也都是工人编制,不只是说进车间才是工人编制。”

“我们车间干部编制的女工,可是一点不少。”

“就眼前这几个女工,全部都是干部编制,因为她们肯学习,有技术,能维护好这些机器。”

虎子的话,让陈振业沉默了。

但是让其身后老工人们却有些激动了。

袜子厂打破了传统。

不单单是金钱上的奖励,就连身份上的奖励也有,哪怕是车间,也有机会当干部了。

干部已经不是机关的专属代言词了。

“不光如此,我们除了这些还有其他机制,比如,能力一般的工人,但是工作中态度认真负责什么的,在厂里工作一定年限后,也会升职成干部......”

虎子侃侃而谈,陈振业越发的沉默了。

管理经验上,李星锋也完虐了他。

他不是不懂,他能看出来,李星锋这一套,能极大的激发和促进工人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厂为家。

长久之后,哪怕是李星锋当个甩手掌柜,厂子依旧会蓬勃发展,因为这里不只是李星锋,更是所有人的。

而接下来的缝纫机车间,那一道道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更是让陈振业开了眼。

生产竟然可以如此的效率?

而计件的工资方式,竟然能让工人们报以如此巨大的工作热情?

开眼了,今天的陈振业算是开眼了。

他想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给李星锋或者虎子上一课,但是万万没想到,他自己成了那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但是自己却被扎实的上了一课。

直到下午六点下班,陈振业在李星锋的办公室里,看着虎子写完了工作日志。

“陈厂长,晚上就去化工厂办的饭馆,那边都安排好了,一起吧!”

陈振业瞪大了眼,这袜子厂大小部门可没有一个说要下班的,你这就走了?

“我看大家都还没下班呢,不合适吧。”陈振业其实想说,你一走,工人保证也跟着溜了,你们的生产进度能跟上?

“嗨,她们一般都要干到八点钟,赶都赶不走,厂里食堂,就是专门给他们准备的,咱们别等了。”

听到虎子的话,陈振业心里更加的不是滋味。

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啊!

人家的管理下,工人主动热情,自己管理下,工人......

一言难尽。

“算了,饭就不吃了,今天我算是涨见识了,我要回去好好消化下,今天,谢谢你了。”

陈振业失魂落魄的走出了办公室。

跟他来的那些人,也一个个面色通红的走出办公司,在他们心里,只要李星锋接受了服装厂,好日就不远了啊,心里激动啊!

但是接手服装厂,他们说了不算,说了算的三个人,两个在加班,一个在家里带娃做饭。

这一晚,沈崇文回来的很晚,晚上九点,才回到院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带走了沈文溪和孙女沈小雨。

第二天照旧,李星锋一边在院里吃着包子,一边看着报纸。

李星锋满脑子都是沈崇文刚才吃包子时,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沈崇文仿佛要说什么,但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很反常,平时的沈崇文不是这样。

李星锋一时间琢磨不透。

难道服装厂和袜子厂的收购上有什么猫腻?

“虎子,昨天广州的王总来电话了么,那边筹备的怎么样?”

“来了,两个厂子都已经谈好了,要开业的门店拿下几个,剩下还在谈判,一切都在计划内。”

李星锋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眼日期:“这报纸是昨天的啊,今天的报纸呢?”

“我去的时候问了,说今天的报纸要晚一点才有。”

想知道沈崇文的那个眼神的意思,看报纸是最佳的途径,毕竟有任何的决策,报纸上都会优先报道。

从早上的眼神,到报纸的延迟,似乎都在说明,江州省这几天,都会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变化。

但李星锋仔细一想,似乎也就明白了。

服装厂和袜子厂,都是国有资产,把国有资产的变卖,可不就是开以往之先河嘛!

明白这一切之后,李星锋心里舒服多了。

“走,上班!”大手一挥,提上公文包,李星锋又恢复了意气风发。

“等下,小锋啊,那个啥......”李星海支支吾吾的挠头。

“咋了大哥?”这可不是大哥等风格。

“嗨,是这样,你不是让我买了些种子给大江村送去了嘛,你这个种菜致富的法子,村长很赞同,就是说能不能带上小江村,毕竟他还是小江村的族长。”

李星海这番话,充分表达了渠道商的重要性,大江村是产地,李星锋是渠道,产地一方,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完完全全得看李星锋脸色。

江大国正是明白这一点,才让李星海把话传达给李星锋。

但,这种事,有的人明白,有的人不见得就明白。

比如上海的厂家。

这段时间,李明阳虽然在休息,但是人他已经撒出去了。

就在温荣金带着带着王满去广州的那天,李明阳也调集销售科的人手去了上海周边。

本着一个市至少一家店的原则,这帮小伙子有了江州的经验,明显效率高了很多,两人一组,很快第一批的十家店的选址就考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