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 第588章 借问行路人,何如李自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8章 借问行路人,何如李自成

对上郡免税十年,这并不是陶应在开玩笑。实际上,陶应还想将上郡的土地税收永久减免!

上郡不产水稻。

没有高产作物,只有种植粟、菽(大豆)等旱地作物。黄土高坡上产量也不高,一户人家一年忙到头,能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的地方,还收他那点税收做什么?

聪明的执政者,不应该只盯着农民口袋里那几个子儿,应该着眼于大处,谋求长远的发展。

不贪国难之财。

不取天灾之利。

不夺贫弱之食!

这是为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只知道压榨底层百姓,那是断子绝孙的封建统治者才干的事情。

……

分田到户,则是对应于“集体屯田”。

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

军屯,其实就是后世的……前苏维埃的西伯利亚“建设兵团”模式。这种模式,始于我国汉末的曹操关中屯田,而全盛于后世二战之后的苏维埃。

民屯,其实就是……集体农庄。

以及某个特殊历史时期……前苏维埃的人民公社集体化。据说现在的金大胖、金二胖、金三胖他们一家子,都还在搞……“全民屯田”。

这也是始于我国汉末的曹操关中屯田,全盛于后世二战之后的苏维埃,而金大胖他们祖孙数代,则是……历史遗产的继承者。

屯田就是苏维埃的集体化,

苏维埃的集体化就是屯田。

就跟“失足女”和“性工作者”其实就是妓者一样,以及“转进”就是败逃一样。中华文化“勃大精深”,只要换一种说法就会让人耳目一新。

较之集体屯田,在汉末这个时代。

分田给百姓无疑是更好的牧民手段!

……

(附录图片:每次去莲花山,我都会向这个人深深鞠躬。)

……

洧水,也就是后世的延安双洎水,史载:古有洧水可自燃。也就是河水中含有石油,可以燃烧。

在洧水的石脂沟边,大夏王陶应正在指挥灭火。

现在,整条洧水河全在的燃绕的壮观景像已经没有了。只有石油出口处还在燃烧。

而且,火势也比之前小了不少。

石油自喷已经变得很少,基本上开始变成了石油慢慢流淌。自喷主要是由于地层里面石油和天然气压力太大而导致,泄压之后,自喷就会减弱或停止。

但是,喷射口处,仍有大量天然气源源不断地泄出,这就导致了大火难以扑灭。后世的石油开采,一般都会将这些可燃气用钢管导出,在空中将它点燃。

如图所示:

……

(附录一,天然气处理图片。)

(附录二,长庆油田井喷图片。)

……

这种大火,是非常难以扑灭的。

已经有几个不怕死的冲上去,然后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见图片:

……

(附录图片:大夏军救火者。)

……

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均遭失败后。

陶应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土山推进法。

也就是在喷火口四周同时堆土山,用土山将喷火口围在中间,并不断推进,最后使喷火口变成一个凹坑,再往凹坑里丢入……泥浆和雪球,雪水融化后,凹坑就变成了……泥浆池塘。这种情况下,大火自然就会熄灭。

后世的井喷事故,就是用泥浆去压制的。

这种方法简单而又粗暴。

但是,在滴水成冰的大冬天里,泥土都已冻结,要堆土山也不容易,估计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

方法已经有了,将士们正在执行。

陶应又来到一处空旷处,亲自指导安装随军带来的……汽油分馏设备。

这是一种只要汽油的设备,原理很简单。

如下图:

……

(附录:汽油分馏简图。)

……

在此期间,不断地有斥候过来禀报:

“禀报大王,岩湾庄屯田百姓起义,杀死屯田长,夺取武器,正向这里赶来。”

“禀报大王,黄丘坳的百姓起义,夺取了县衙,开仓放粮,响应大王。”

“禀报大王,锦溪村屯田百姓起义,响应大王。”

“禀报大王,古柳坪屯田百姓起义,响应大王。

……

“禀报大王,百姓们都在传唱……”

“传唱什么?”

“回禀大王,他们唱的是: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百姓难存活。早开门叩拜大夏王。

杀牛羊,备酒浆,开城迎接大夏王,大夏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够有大夏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都快活过一场!”

陶应闻言大惊。

这是把自己当成李自成了啊。同样是在陕西,同样是陕西民歌。相隔千年,歌词曲调却惊人的相似。

不过,这也是好事。

看样子,这上郡的大局已定,不会再有什么恶战了。

……

这些上郡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最近几年才迁移过来的。上郡原本已被杂胡占据五十多年,后来曹操派张合率军打败了胡人,将胡人的势力赶出了上郡,然后,大量迁移百姓来上郡屯田。

其中一大部分是强迁冀州的百姓,还有一部分是被安置的太行山中的黄巾旧部百姓。

这些人的屯田所得,是按四六分成,朝延拿大头。即:粮食收割之后,六成上交给官府,四成留给屯田所在的屯,由置田司马和典农校尉统一分配。

也就是60%的抽成。

但是现在,一向以仁德相待百姓而着称的大夏王陶应,发出了……“分田到户,十年免税”的口号

而且大夏王陶应就在上郡!

这怎不让这些穷苦的底层百姓们而为之兴奋,于是,大家就都反了。有的杀了看守他们的军队,有的杀了管理他们的官吏。

更有不少看守的士卒和管理的官吏,也与百姓们一道起义,宣布拥护大夏王陶应。

百姓运动,此起彼伏。

似春雷滚滚,如星火燎原!

“传令!”

陶应对身后的亲兵道:“让人送信给各县的魏国守军,叫他们不要镇压杀害孤的上郡百姓,否则,被孤抓到,孤饶不了他们!”

这又是给曹操在的上郡统治……雪上加霜。

上郡的守军本就兵力空虚,太守张合龟缩在肤施城中不敢出来。各县各亭守军本来就难以压制闹事的百姓。

而陶应的这一道命令,无异于火上浇油。

听到陶应如此一说,那些守军和官吏,哪敢再镇压百姓的起义。他们有的逃往高奴城或肤施城,而大多数则摇身一变,成了起义百姓的首领。

于是,中军大帐中的陶应,便开始不停地迎接来自各地的义军:

“古柳坪易睿,带一千义军来投!”

“岩湾庄于氐根,带二千义军来投!”

“白雀带着李大目、张二雀,刘三蛋,率一万义军来投。”

“中坡庄唐伟,带三千义军来投!”

……

不到十天,陶应收得义军三万余人。

上郡太守张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本来是在自己的地盘上,现在他自己反倒成了一支孤军。

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肤施城,退往位于秦直道关口附近的高奴城。

意欲死守高奴城,使高奴城变成将来反攻上郡的桥头堡。

……

陶应当然不会答应。

得知张合跑去了高奴城后,便问太史慈道:“咱们的汽油,炼出来多少了?”

“已经炼出来五十桶。”太史慈道。

“差不多了。”

陶应站起身来,对众将说道:“汽油的炼制,乃重中之重,就由凌统将军率兵三千在此看守并继续炼制汽油;其余人马,随本将去取高奴城。

本将要让那些魏军将士们好好看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才叫做……夺天地之造化,化腐朽为神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