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宋 > 第163章 奇石现瑰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知州陈轩在前期顶住了京城派来的两浙路新法提举官的再三催促,坚持等到四海银行正式开业之后,再将青苗贷的业务整体交给了四海的职员去执行,而四海职员所取得的成就,终究没有让陈知州失望。

四海银行的“四海一家”塑景已经成为了杭州城内外最大的一桩新鲜事,并被杭州百姓俗称之为“金山银海”。凡是杭州百姓,早晚总是要去看上一看,附近的乡民进城,好歹也能前去张一眼,好在回乡之后能够村里人吹吹牛皮。

所以,这四海银行的大厅之中始终是人满为患,最后不得不选择在门外就进行分流放号,凡是经过确认有去存钱或贷款意向的人,才会领到单独的号头,排队进入大厅。

这样一来,无论是存钱的业务,还是申请青苗贷的业务,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人,原本只是带着图新鲜、看热闹的想法而去,最终却要多多少少地在四海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后,成为了四海一家的家人们。

对,就是“家人们”,这是出于秦刚偶尔想起的一个“恶趣”念头。

为了让四海能够在所有的钱庄行业中突显出自己独特的服务特征,他让谈建对所有的职员、伙计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凡是正式在银行办理了存款或贷款的顾客,都将被一律亲切地称为“四海的家人们”!

“为家人着想!为家人服务!为家人创造更好的业务环境!”这成了四海银行每天开门后与打烊前,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要高喊三遍的口号。

不出一个月,杭州城虽然是两浙路最晚开始推行青苗贷的州城,但却是第一个完成了足额青苗贷发放指标的州城。

更关键的是,因为没有摊派、没有强制,杭州的乡民对于青苗贷的口碑好感,就如他们眼中的“金山银海”那般,绝对地信赖。

于是,在两浙路新法提举官的建议与催促下,四海银行逐渐在越州、明州、婺州以及处州等地开设了分行,并陆续与这些州的知州们签订了类似于杭州城的这种合作推广协议。

处州,青田县。

自处州大捷之后,无官一身轻的秦观,有了两大新爱好。

其一,指导赵驷练兵。

在明里,赵驷作为处州官衙的都头大将,手下有几十人的朝廷认可的勇敢效用部队,虽然不需朝廷担负的军饷,但是却是可以由官府提供各种军械盔甲。在暗里,栝苍二十四寨的原有兵马,即使是再三分流压缩,最终收编整训到绿曲兵里的,也已经悄悄地突破了五百人的规模。只是刻意分散在了几个辖县的营地,让人感觉不明显。

秦刚这几个月里一直奔波于明州、杭州,秦观不想去影响他,便拉了赵驷去训练绿曲兵。正好赵驷一直对于秦观的军事战略非常敬仰,也是求之不得。

秦观的奇兵谋略,与秦刚提出的特种作战理念,还有赵驷及众多兵将们的切身体验,便在这大山曲水之间,密林峭壁之中,反复地进行着磨炼与融合。

其二,与和尚谈佛。

实际在离开京城之际,秦观便多了几分向佛之心。到了处州之后,无论是处州城附近的水南庵、三岩寺,还是松阳法昌寺,他都时时前去拜访,与僧人共同坐禅,与法师读经。有时还会在佛寺中静心抄写佛经,以宁心境。

其中,青田县慈仁寺的昙法师与他交好甚深。

“同是青苗法,先前官府官员所推,民间怨声载道。但换了少游居士的弟子所推,却成了万民翘首以盼。其中区别,还是一个‘仁’字当头啊!”昙法师一边翻弄着手头的煮茶器具,一边感慨地与秦观说着。

“法师久居山野,原本应是出世之人,却为何总是牵挂这尘世间的是非纠葛?”因为是对自己弟子的赞扬,秦观转而改成了对于昙法师的打趣。

“少游居士又何尝不是如此啊!”昙法师淡淡地说道,“你我皆为凡尘之中的一滴水,入世当以汇江河万流百川归海之向,行润泽苍生之事;而若出世便似山野甘露以空灵之心,感怀万物好生之意。前者行事,后者存心罢了。”

“哈哈!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法师说得好是精辟!”门口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却是秦刚因寻老师而来,正巧听见昙法师之言而不由地出声赞叹。

秦刚走进院中,先停下了脚步向老师与昙法师施礼问好。

秦观倒是坐着,可昙法师却不能托大,立即起身还礼道:“贫僧见过秦抚勾!抚勾怜悯处州生民,存仁心,施仁政,功德无量。”

“法师过誉了!”秦刚摆摆手道,“这青苗贷终究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若百姓最终没有致富良策,开源新路,所贷之款,再累重息,便是多了一重负担,此非我所愿。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过来求教于老师,恳以教我。”

秦观点点头道:“你能看到这点,非常的不容易。昔日熙丰年间的青苗法屡遭诟病,并非其法有什么过错,而是它们就没想到要解决这一问题,甚至在百姓没有可偿还的手段与能力之时,还在进行强行摊派。因此民间便会有人越贷越穷,贷后还不出,官府本金收不回。这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秦观果然是对青苗法有过研究与思考,一语言中原来此法实施的硬伤。

“老师说得极是,这也是我最近比较苦恼的。尤其是在穷困地区,百姓还不起青苗贷的可能就会增加。比如在处州,便是以青田人最穷。长此以往,即使四海银行还可以坚持,但也无法被其它钱庄效仿,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此,这青苗法应一分为二,一为青苗赈,这不能借助民间力量,只能由官府来实施,要在开始一时期直接对穷困之户进行赈济扶助,这些钱无需偿还,但可以帮助民众恢复自己的生产能力与自救能力;二才为青苗贷,在放发贷款时,还应该帮助民众确定偿还的方法、提供偿还计划,再经过审核后发放。官府尤需要对计划与手段评估与指导。”

而他所提出完善思路恰巧与秦刚所设想的吻合:

秦刚正是想将青苗贷与产业指导相结合,通过向贫苦农民提供贷款与技术输出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令农民还贷能力增强,也使得四海银行的放贷健康度提高。

在听了秦刚的这些具体想法后,秦观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指出:“这就需要徐之你找出更多有利于百姓营生的新门路。”

“是啊,两浙诸地,数处州最为穷困。寻常的种粮根本就无法让百姓解决温饱。但也正是如此,青苗贷在处州的效果反而好,原因在就于处州城的酿酒,龙泉县的铸剑与青瓷、还有缙云县新发现的矿藏,许多百姓因为有这些产业的依靠,就具备了最后能够偿还贷款的能力。而处州其它的地方,比如这青田县,就显得困难了一些。所以,还得想到在处州以外的各地,还有那么多的地方与民众,果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秦刚也颇觉无奈。

“阿弥托佛!”昙法师一旁听得不由长宣佛号道,“秦抚勾与少游居士宅心仁厚,我佛必将保佑。今日敝寺备有素酒一壶,斋饭些许,还望秦抚勾不要嫌弃。”

秦刚也起身双手合什,道:“打扰法师了。”

三人穿过一间昏暗的禅堂去后院用斋。

秦刚眼光随意瞥看之时,黑暗中似乎有一抹别样的色彩映入了他的眼睛,他开始并未在意,但走了两步之后,那处的颜色似乎更鲜艳了,他不由地定睛又看了两眼,这才看清楚,是放在墙边的一块精致的石雕观音。

但是,与寻常见到的石雕佛像相比,这尊观音却显得是五彩缤纷、华丽无比。关键在于它借助于原本就呈现出五彩斑斓颜色的石料本身,巧妙地雕刻出了这尊观音所着的彩衣、绿柳枝、金竹篮、还有围在她裙边的七彩祥云。

看到秦刚停下脚步关注到了这尊观音石像,昙法师笑笑道:“哦,这尊观音像是后山的吴石匠所刻。慈仁寺找他雕了一批青石佛像,但他前两天交货时多给了这么一尊观音像,说是用山里挖出的五彩石所雕。只是我说佛门喜素雅,观音大士之像不宜如此奢华,便没有供奉出,暂放于此处。”

秦刚已经在这尊五彩观音像前面慢慢地蹲下,仔仔细细地观察起这尊石像,只是其使用的石料质地细腻、光泽秀润、色彩明艳。当然更重要的是雕刻匠人丰富的想像力与巧妙的造型设计,维纱维肖地将这么丰富的色彩赋予了最恰当的景物身上。

“吴石匠有没有说这种五彩石头多不多?”秦刚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呃,好像不少。我去后山时也容易看到。不过,我们寺院都还是希望找一个青色或白色的石料来雕佛像。”昙法师说道。

秦刚用手仔细地抚摸着雕像的表面石质,他的脑海里终于想起了一项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田石雕,而且如果没有弄错的话,雕刻这尊观音像的,就应该是那种珍贵的青田石,学名叫做叶腊石。

“昙法师,您能带我去后山看到这种石头的地方吗?”秦刚的话语里已经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可以,不过还是吃过了斋饭再去吧?”昙法师建议道。

“我现在不饿,还是先去看了再回来吃吧!”秦刚坚持道。

于是昙法师在前,秦刚与秦观跟着在后,从慈仁寺的后门出了寺庙,前往了后山。

走了没有多长的距离,秦刚就已经眼尖地发现了道路两边不远处露出来的石壁就已经显现出了相似的色彩。

“这边就已经有了!”秦刚看得很是兴奋,走近之后再用手里的拔出来的匕首在山壁上小心的刻划着,并确定了它们。

接下来,越往后山去,类似的石色就越是丰富。看来,慈仁寺后面的这整座山,就是一处极佳的叶腊石矿。

到了昙法师所说的地方,应该是一处完暴露在山顶地面的叶腊石矿苗,路上还曾遇到了几个山民,告诉他们,过去也曾偶尔会有些人来此挖掘这样的石头回去说是要做印章石。

“印章石!暴殄天物啊!”秦刚心痛地说道,“其实完全可以用进行雕像剩下来的边角料就完全足够去做印章石的啊!”

在回寺院的路上,秦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拿着一块在山顶挖出来的叶腊石向秦观与昙法师解释:“这种石料是上天赐予青田人最好的礼物。它不仅仅是色彩的丰富艳丽,而且它的石质十分细密,同时却并不坚硬,易于雕刻,简直就是天生的雕刻石料。只是先前我们先入为主地用佛像的要求来衡量它,反而觉得它过于艳丽而不认可它。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用它来雕刻那些山水、人物、龙凤、百兽呢?”

“所以,我现在就得赶回处州准备准备,这些石矿都必须要管制起来,而且肯定不止这一个山头,其它地方都必须都会勘查清楚。”

“昙法师,麻烦你尽快联系一下吴石匠,从那尊观音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天才,可以让他再去联系与他相似或者水平相近的石雕匠人。我再回到青田时就会给出高薪与他们签约。”

“这件事需要提前安排的事太多了,我必须要通盘考虑好。还得要从明州去找来最好的设计师,有了好的设计师,那些优秀的石雕匠人才会有好的表现。青田石雕要打出足够的名气来,必须要创作出足以惊艳到绝大多数人的优秀作品。再之后,就应该是在杭州、明州、泉州的市场开拓了。”秦刚在一路上已经唠唠叨叨地说了很多话,令秦观等二人都插不进话进去。

“阿弥托佛!秦抚勾胸中自有谋划在,贫僧自当全力相助,并代青田百姓谢过了。”昙法师虽然还不是非常清楚秦刚所说的这些所有安排,但他已经确认,就如他们在之前所讨论的,青田县的百姓终于能够有这么一次机会,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可以让自己富裕的方法。

三天后,秦刚带了一批人重新回到青田,首先是着人去青田县衙要求买下慈仁寺身后的那片荒山。青田县衙穷困已久,突然有人来买不值钱的荒山当然是欣然许之。

然后那条通往后山的路就封了起来,开始在附近的村寨里招募劳力去开采石头,工钱足以比过去当地的高出两倍,一时间应者如云。

再然后,吴石匠等人与秦刚签订了他们所能见过的最实惠的做工契约,拿到了往年一年辛苦都未必能挣到的丰厚月薪,在慈仁寺专门空出来的几处殿房内叮叮当当地做起了石雕的活计。

当然,也有消息灵通之人打听了出来,他们是在开采山上那块有着各种花哨颜色的石头,然后让吴石匠他们拿这些石头进行着他们的雕刻活计。

慈仁寺这里的动静还是惊动了县衙里的官员,他们这才与前些日子来要求买下荒山的那几个人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们打听到了这事的背后,是那位据说能点石成金、无所不能的江淮发运司里的秦抚勾。

于是知县领着一众官吏赶到慈仁寺拜见上官,并顺便想打听一下这里聚集起的数百名百姓到底是在忙些什么事情。

秦刚也没有刻意隐瞒,而是笑眯眯地领着他们去参观了目前临时充作石雕成品仓库的罗汉堂。

一走进去,知县等人都觉得眼前一花,房间里临时打造了一层层的木架,虽然简陋但是足够牢靠,关键是木架上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可以看见成果的各式各样、造型精致的石雕作品,由于跳出了过去佛像的固定束缚,民间艺人的手工能力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他们依据石块本身的五彩纹理之色,精致地让石雕作品在这些似乎流动的颜色上构建成了眼前所见到的山水、花鸟、人物以及各种景物。

“各位,靠近一点看看这石头的表面纹理……”

“唔!细密,温润。”经过秦刚的启发,知县脱口而出心中的感受,并急问道,“难不成,这个后山之上能产玉石?”

“虽非玉石,但足以媲美玉石。”秦刚微微一笑,看来这些官员也并非一无是处,“各位请看,这大块的五彩石,可令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巧作打磨,都可雕成精品,但是耗时长,需用到熟手石匠、玉匠。”

随后,秦刚又指向中间一排木架道:“而颜色偏少但纹理独特的,可以召集水平中等的石匠,将其简单切削打磨成砚台、笔洗、镇纸、水盂等等,这些东西用料较省,但出品极快。所成之物,各位,请细看。”

“嗯!清凉别致,有似凝脂,不亚于端砚啊。”底下已经有人低声惊呼起来。

秦刚笑笑,再领他们走到又一排的木架那边:“这青田山石真是好东西,就连最后剩下的这些下脚料,都可令一些平时做不了其它活的妇孺老弱进行简单的打磨,都是极好的石章用料。”

此时,带队前来的知县心里的算盘已经在快速转动了,他小心地问道:“那据秦抚勾所看,这青田能产这青田彩石的地方……”

“唉!我也是陪同恩师来这慈仁寺偶尔发现,这几日都在此山中忙着此事,所以,其它地方还没有去转,等过几天……嗯?人呢?”秦刚一转头,发现县令等人竟然没有打招呼,就急切地从罗汉堂里出去了。

“快,立即叫衙役前往县境里各个山头查探,如有发现彩石,立即封山,以防民众哄抢。”知县已经顾不得在秦刚面前失礼,带着手下人匆匆就走了出去,一出门就立即吩咐手下之人尽快赶去部署安排。

秦刚暗自好笑,其实这青田石在县里分布极广,可谓是遍地都是。只有令县衙重视起来,这一产业才有可能得到兴盛发展。

三五日后,陆陆续续被发现彩石的山头都已被县衙的衙差封住了入山之路,又过了几日,已经开始有周边的商人前来收购这种石头了。

虽然说,被县衙管控起来的山头,最后只能由那些愿意向县衙交纳了足够的开采费的大户与富人才可以经营。但是,他们毕竟还是要雇佣大量的采石工人啊,还有搬运工人,于是乎,大量的农民都一下子开始有了可以赚钱的活计。

而且,更多的山民突然突然发现,前些年他们偶尔捡回家里垒盖破屋与猪圈的一些石头,氢它们翻挖出来,再用水冲洗之后,居然发现,绝大多数都会是这种的青田石。

据说,有一户寡妇拉扯着独子生活在山脚下,因为没有钱去买砖块,这个独子长大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上山去捡石头,好不容易多盖起了一间石屋子。而最近,有一个温州来的商人路过时,看到了这间石屋,讨价还价之后,花了五百贯钱买下了这间石屋石头的一半。而且,现在另一半的石头已经叫价到了八百贯钱。如今人家母子俩已经拿了前面的钱,搬进了县城生活了。

还有一个村里,有一家人,因为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本来分给他们家的,就是全村最差的田地,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以耕种庄稼的泥地,所有一直就是最穷的破落户。不想这次,把那块无法长出庄稼的田地挖去薄土之后,底下竟就是一处从山脉延伸出来的青田石地,雇了人在自家的田里采石,每日竟能得到数贯之收入。

与此同时,过去一时吃不饱饭的雕石匠,也成了最热门的生计,手艺好的,都转瞬间就被远方城里来的商人高价聘过去了,再差一点的,也能去做做石砚、石盂盆。

一个个不知从哪出来的故事,让青田石与青田石雕的名声一下子传遍了全县,更是随着第一批石雕精品到运输,到达了明州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