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 第582章 能把车拉翻的胡惟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2章 能把车拉翻的胡惟庸

胡惟庸没有想到朱标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心说:不妙,我斗这个机灵做什么?我无论是推荐谁去,都是出力不讨好啊。

后悔归后悔,世界上却没有卖后悔药的。

眼下太子要自己推荐一个使臣人选,就是在不愿意,也要给朱标选一个人出来。不然的话,只有自己写好遗书去高丽了。

老狐狸把朝中的大臣排了一个遍,想找一个太子殿下最讨厌的人,忽然间脑瓜一闪,一个人影浮现在眼前:刑部尚书吕本。

说起来,吕本和朱标也是老熟人了。

吕本是南宋襄阳大将吕文焕的后人,先祖吕文德、吕文焕兄弟,是南宋末年,抵御蒙古入侵的主力。

吕文焕更是曾经在襄阳抵抗蒙古人六年,这本是功德一件。可惜最后老贼却投降了伯颜,还领着伯颜攻打大宋,成为带路党。

在吕文焕的带领下,元人一路杀进临安,灭掉南宋。吕文焕用无数汉人的血,换来了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

元朝对降将相对来说比较宽容,吕文焕作为带路党,子子孙孙在元朝也享尽了荣华富贵。

明朝建立的时候,吕家故技重施,举家投降大明。

虽然气节上有亏,可是吕家从南宋末年起,就是权贵之家,在江南文人那里有很大的影响。

就是朱元璋都一度想立,吕本的女儿吕芳为太子妃,借此笼络江南文人集团。

可是,朱标鄙夷其先祖吕文焕的为人,莫说是太子妃,就是侧妃也坚决不然吕氏女进门。

老子又是爱子狂人,朱标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也很少强求。

最后娶吕家女的重任,落到四子朱棣身上。吕芳处心积虑,最后也只是成为燕王朱棣的侧妃。

太子殿下,如此不喜欢吕氏女,自然也不会喜欢吕本,不如趁此机会把吕本给推出去。

胡惟庸拱手对朱标说道:“太子殿下,刑部尚书吕本,出身官宦世家,能言善辩,通晓辞令,一定可以说服高丽王来朝!”

刘伯温对胡惟庸的评价确实不错,他很能干,可是容易把车给拉翻。

“吕卿?”朱标笑眯眯的看着胡惟庸,胡惟庸虽然善解人意,能看透人的心思。可是朱标这小混蛋,在想什么却是一无所知。

看着这样子,自己的举荐没有让朱标满意。作为辅政大臣,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政见。

路是自己选的,就是流着泪也要走下去。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是!”

朱标又问汪广洋道:“汪卿以为如何?”

“吕尚书固然是通晓法令,却是燕王侧妃之父。此去新罗,一路山高水长,万一有所不虞,恐怕和燕王不好交代!”

胡惟庸听说,心下一凉。知道自己离了个大谱了。

他只想着替朱标除掉不喜欢的人,却忘了朱标这人最是假仁假义。明明是在坑弟弟们,反而是装成大仁大义。

更气人的是,知道朱标虚伪,还要跟着演下去。

他连忙跪在地上求饶:“是臣失察了!”

“胡卿去替孤召回那李成桂如何!”

胡惟庸听说,心都凉了,可是自己羽翼没有丰满,就是再难只好硬着头皮上。

他重重的给朱标磕了一个头说道:“臣深受皇恩,无以报效,愿为太子殿下驱驰!”

胡惟庸也算是个干才了,朱标爱才如子,自然是不想杀他,就笑眯眯的把他扶起来说道:“胡卿快快请起!”

“谢,太子殿下!”

朱标握住胡惟庸的手,一边拍打着他的手背,一边安抚他道:“胡卿忠勇,这一去定然是马到成功,可是中书省这一摊子事情,孤离不开你啊!”

那语气就像是老子在管教不听话的儿子,胡惟庸却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表面上的戏份做足了,朱标才接着说道:“新罗是一个小国,也用不着朝廷派大员去,只要高句丽省布政使黄子澄去就好了!”

胡惟庸和汪广洋都是大为吃惊,黄子澄不过就是一个微末小官,为何太子殿下一定要置他于死地。

先是派他在贫瘠的高句丽做布政使,高句丽是新附之地,本来就难安抚。

更何况那里土地是出了名的贫瘠,大唐、大元几次打下了这里,都放弃了。

朱标却执意要他做布政使,现在又派他出使新罗。

这是不弄死他不罢休啊!

两个辣白菜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朱标为何非要弄死黄子澄啊。

他们哪里知道,朱标这是在磨砺黄子澄呢。

黄子澄名黄湜,江西分宜人,字子澄。他非常聪慧,乡试、会试都是第一,殿试的时候,甚至差一点就成了状元。

可是,在面见朱元璋的时候,由于紧张,被扁为探花。高分低能,是读书读傻了的典型。

因为读书好,成为东宫伴读(这时候朱标三十岁,黄子澄二十五岁,应该是朱允炆和朱允熥的伴读。),深受后来成为建文帝朱允炆的器重。

为何朱允炆一手好牌输给了只有一隅之地的朱棣,除了朱允炆政治上的幼稚之外,还在于他有三个好帮手,也就是俗称的建文三傻。

关于建文三傻,有好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和他两个弱鸡大臣李景隆和黄子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建文帝手下的三个大臣:黄子澄,李景隆,齐泰(也有人说是方孝孺,甚至有人说是抱着四十万大军,也不救援建文帝的梅殷。)

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却没有支援允炆,有人说是燕军进兵太迅速,所以没有反应过来;

齐泰削藩的正确主张,擒贼先擒王,扣压燕王三个孩子,重用耿炳文等等主张没有被采纳;

至于方孝孺,被世人诟病,完全是他自己要为允炆尽忠,却全然没有顾忌自己无辜的学生。

李景隆和黄子澄却是建文失败的重要推手,所以朱标要好好历练他,那里危险把他往那里派送,以此来磨练他。

朱标的这些良苦用心,胡惟庸和汪广洋自然是不明白。

虽然不解,但是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两个老帮菜也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不相关的人得罪这大权在握的太子殿下。

“臣等遵旨!”

“去拟旨吧!”

“是!”胡惟庸和汪广洋小心翼翼的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