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 第410章 草原城市建设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鞑靼王公们不知道他们将会落入什么样的陷阱中。

对付蒙古游牧部落其实很容易。

就是要有足够的生产力,让他们能做到筑城之后,城内能活人,那么就会有一批蒙古王公变成商业城市守护者,然后设卡收税。

商业城镇的形成有三个方式。

第一,交通便利,成为集散枢纽,也就是枢纽型商业城市。

第二,能生产足够的物品出售,也就是货源地型商业城市。

第三,是以政策作为导向形成的,也就是政策型商业城市。

朱厚照给蒙古王公们缔造的,就是第三种导向为主的商业城市。

这种城市,需要政策贯彻,需要投资建设,才能在平地上,建起城市。

然后,配合出关物流体系,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还有出关之后这些王公的商业城市减税政策要满足商人舟车劳顿之后,有赚头才行。

所以,基建几乎是亏的,这是一个天坑。

但蒙古王公看不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们只看到了大明建立了市镇,每天光抽税,就够他们逍遥了。

到时候,他们选一块地,建一座府邸,四周安排成为市镇,让奴隶去放牧,然后他们躺着赚钱就行。

穿过城市中心,抵达北部林区外围,就能看到一座高台,数以万计的各色戎士。

朱厚照还未到。

海明王带着他们落座,然后阿赤赖对海明王说了两句话,海明王下去。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捧着账单,笑容灿烂的走来:“诸位,在下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宋子义。”

“诶!宋先生升官了?”

阿赤赖边上,一个小台吉惊愕的问。

“认识?”阿赤赖好奇看向这个年轻人,已经很偏的旁系了。

“是,他就是大明给成台吉帮助的那个吏员,主要负责推广坐牧、轮牧技术,成台吉能养活一万七千人,全靠他在背后帮忙。”

此言一出,之前还好奇他是谁的人,一个个眼神都热切了起来。

宋子义被问起升官,笑道:“只是假员外郎。”

“不假不假!有本事的人都不假!早晚成真的!”阿赤赖也笑着摆手,眼神热切几分,“我听说,大明皇帝,愿意帮我们建设城市?”

“这么建设的话,可是需要内附的,编户齐民,开府建衙。”宋子义直言不讳,“不过,在下鉴于诸位王公也不是那么想要内附,所以向陛下谏言,提出了三种方案。”

说着,宋子义从后边的吏员手中拿来文件,一个个发下去。

博迪手中也拿了一份。

阿赤赖看了一会儿,这里头的文件是蒙汉双语,他们都能看得懂。

就是一堆的名词,用的是汉语发音,就需要注解了。

上边的三个方案,分别是:

一、蒙古王公自己出钱,大明工部出计划,然后蒙古王公自己招募人手营建。

二、蒙古王公以未来商税抵押,跟大明北疆银行贷款,大明工部出计划,然后可以选择从大明招募人手,还是自己用自己的人建设。

三、全权委托大明建设,人手和技术也都会从大明直接复制过来,贷款分为三种方式。

其一,商税。

其二,土地。

其三,混合抵押。

看完这张文件,阿赤赖陷入了沉思。

贷款的利率来看,用商税冲抵,年利率为百分之三十六。

但如果用土地来看,年利率只有百分之五。

不过,想要用土地冲抵的话,需要各个王公明晰地权,将土地私有化,然后再用来抵押。

看起来有点问题吧,但又找不到问题。

因为站在汉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确实稳妥。

倘若蒙古王公还不起钱,那这些土地就是大明朝廷的,土地是跑不了的。

到时候大明过来收土地,他们也拦不住。

了不起就换个地方重新游牧。

蒙古王公面面相觑,同时露出坏笑表情。

土地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那就是一块草场,不值钱!

没了,抢就是了!

“咳咳,这些计划不错。不过,明晰地权这种事情,还得你们安排人来帮忙。”

“没问题。”宋子义看这群人都答应了,心中冷笑。

蒙古王公们愿意花钱填这个坑。

那么以后,就会让他们亏到几乎破产。

此时,蒙古草原的鞑靼人政体,应该称呼为游牧封建奴隶主制度。

可汗划分一大块草场给领主王公,他们也通过彼此之间相互竞争获得更多土地。

于是,牧民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土地的,所有的土地都是领主的,他们是给领主包税的人,负责打仗和上缴牛羊。

而现在,想要明晰土地,那么王公下边的牧民会发生什么?

他们会降级!游牧和坐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生产方式不一样。

游牧是吃完这块地就换。

坐牧是要在这一块地上长久生活。

那么在大兴安岭西麓的牧民,在头几年,可不见得能掌握坐牧技术。

那么草场退化,养不起家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迁走。

可是,土地明晰权利之后,大明只需要将蒙古王公抵押来的土地,转租给其他牧民,并且帮助他们完成轮牧坐牧化,就等于有了明确的私人地界。

入侵私人地产,游牧和坐牧之间的冲突就起来了。

这个时候,蒙古王公倘若搞不定,下场会如何?

可想而知!

于是在无可挽回时,大明再以银行等各种手段介入,帮助牧民打倒王公完成土地私有化。

或者先帮王公与牧民敌对,接着干掉王公,完成集体土地合并,直接在蒙古草原上完成地主阶级的建设。

这个时候,不管是亏光钱的王公正式成为地主阶级,还是朱厚照将草原牧民变成地主。

朱厚照都能持续推动并购,拉拢地主阶级并入大明地主集团体系内。

之后,再用其他手段,完成地主阶级清退工作。

或者将他们演化成为新资产阶级。

这么一来,蒙古和平演变就完成了。

仔细看看这套体系,事实上,这就是历朝历代中原政权在南方常干的事情。

当年南方都是游耕、游牧山民百姓,他们是没有土地私有概念的。

所有土地,都是公有的。

公有土地的部落,虽然内部也有阶级划分,但是彼此界限不明显,他们是可以通过会议,表决,决斗等方式夺取权利的。

毕竟首领也是要下地干活的,送死断后是第一个去的。

所以编户齐民、均田免赋,通过将土地私有化,来将百姓层级切开。

历代官员做完私有化之后,人的私心增长,公有制褪去,富者土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然后造反,再重新均田免赋。

一点点改变各地生产方式。

对于草原,也只有漠南和大兴安岭西麓这些地方比较合适,戈壁荒滩,也只能在绿洲、河流两岸之间推行这套手段。

其他地方,也只能游牧合适。

总之,人口滋生,百姓无地可活,草原就会进入新的周期。

要么,他们造反。

要么,他们变成农奴。

要么,在城市内变成手工业者,然后成为工人阶级。

所以,朱厚照给诸位王公埋雷,他们或许会迎来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

但只要中原断了供给,他们就会瞬间崩溃。

政策导向型商业城市,最害怕市场目的地突然变动,来料资源地资源变动等等原因。

倘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好,足够的内需市场、资源供给可以支撑渡过难关。

但草原上,有个锤子的人口,资源也不能立刻变成吃的。

一百五十万人都养不活,倘若城市化开启,一段时间的婴儿潮之后,真要断掉供给,那下场可想而知。

“我们,选择土地抵押!”

八成蒙古王公,选择了这种看起来便宜的贷款手段。

博迪等察哈尔部落主们,则是说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