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 第46章 新学的方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内阁。

梁储的出现,让杨廷和都意外了起来。

“叔厚,今日怎么来了?”

“还能怎么来了?今日发生了什么,诸位也比我清楚。现在京师戒严,还需要排查三大营,至于两位张国舅,则是给陛下当了垫脚石。而我,成了陛下手中棋子,来这里给召唤你们,六部、六科主官,立刻前往通州,商议处理宁王叛逆处决事宜。”

梁储自嘲了起来,一脸感慨:“这些年,一直应付长不大的陛下,可突然之间陛下展露了手段,又不适应得无法招架。以后呀,有咱们受的了。”

“这……”

毛纪有点古怪起来:“叔厚,此言何来?什么陛下的手段?难道不是张氏兄弟欲逆?”

“这些呀,都是真的,但想要隐瞒却也很简单。”梁储摇了摇头,“可陛下却选择将此事放大,进而趁机出手,控制三大营,你我谁能反对?此事事关陛下安危,不论真假,都要小心谨慎。之后三大营兵部还能插手吗?”

“这……”毛纪脸色凝重了起来。

蒋冕也不说话,明摆着的。

不然朱厚照不控制其他五部,偏偏强势控制兵部和兵部臣工做什么?

不就是担心他们反驳吗?

而控制兵部的理由也简单,防止叛逆者狗急跳墙。

根本就是将一场政治危机放大,顺手插入,然后不给内阁和朝臣反应时间,做出一个所谓的过度反应。

“陛下哭了。哭得很伤心,就跟弘治十八年先帝驾崩,陛下扶棺而走时那般无措。”

梁储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着其余三人:“诸位,这可是这么多年来,陛下在外臣面前,第二次哭了。你们不曾见过,自然无有感觉。可是我见着了,也慌了。情绪为陛下所动,竟然一时间不能左右,只有等出了营垒才反应过来上当了。”

三人面面相觑,他们是没有这个感觉,但听着梁储的话,隐隐感觉到了不妙。

皇帝什么时候有这种心机了?

“罢了,尽快通知下去,让朝官政要随我走了,赶紧将宁王的罪议定下来,否则三大营可就要彻底落入陛下手中了。至于勋贵那边……这一次怕是要丢一批军中的官。陛下要重新整顿勋贵,让这群人重新在我们面前唱戏了。”

梁储说这话,杨廷和三人倒是笑了起来。

可不就是唱戏嘛!

勋贵,在政斗上,根本就是菜鸟。

不可能跟文官集团对抗。

笑过之后,杨廷和很快冷静下来。

梁储的变化,他已经感受到了。

他和之前跟自己隔阂感消失了很多,这必然是有外力进来压制的结果。

而作为伴驾南巡的内阁大学士,梁储这种变化,无疑是在告诉杨廷和,朱厚照带来的压力,已经让一个政斗老手都感觉到吃力了。

大明正德皇帝,开始全面和文官开战了吗?

等处理完了朱厚照的召集令,大家也知道现在宜速速解决宁王的问题,也就没再反对前往通州了。

并非是妥协,而是必须要去做。

不做,朱厚照不安心,他就会等彻底控制北京之后,才进来。

那得死多少人?

现在当朝之间,又有多少人收过宁王贿赂?

心虚啊!

杨廷和下朝回家。

杨慎也后脚回来。

两人在门口遇到。

“父亲。”杨慎行礼。

“嗯,近来如何?”杨廷和也有段时间没有看到杨慎了,今日撞见,自然要问问。

杨慎跟着杨廷和往院中走:“还算可以,近来在翰林院中,书也多读了些。”

“哦?读了什么?”

“《白沙子集》”

杨慎回答,这倒是让杨廷和有点意外:“倒是稀奇,可有感悟?”

“心学自称由白沙子启,号学贵知疑。”杨慎缓缓的回答杨廷和的话。

现在心学在民间蓬勃发展。

明代历史上三个心学节点人物,已经都开始登台推动了。

陈献章在成化朝推动明代心学发源。

湛若水现在正在抓紧完善心学。

而王守仁则是兼收并蓄,最后集大成。

不过因为有朱厚照的乱入,王守仁已经开始独树一帜,开始朝着朱厚照规划的方向靠拢。

封建社会的学说,必须服务于君主。

朱厚照也明确告诉王守仁,发展方向就是唯物,王守仁还在消化朱厚照教导的矛盾论,现在暂时没有学术分歧。

而伴随着王守仁被朱厚照收做徒弟,王守仁开始发送一些文章给各方心学门徒,翰林院中的一些心学子弟,兜兜转转也得到了一些,相互交流之下,也让杨慎有了一点好奇。

于是他开始阅读起白沙学派的着作,同时也在翰林院中寻找了不少湛若水的刊刻的典籍。

杨慎讲完他对心学的理解之后又道:“陛下收徒王御史,合着一册名唤《儒学辩证法》,天地存于阴阳,却非恒然,斗转星移,周天而动,必有疏漏,因而疏漏有错,却为平衡阴阳,必存矛盾。事事存在皆有理,但为了合道,就必须做出牺牲,这便是矛盾。有了矛盾,就得处理矛盾……”

“这……心学不是禅宗?缘何入了道家?”

杨廷和大惊。

他认为心学就是加入了禅宗的理学,转头朱厚照和王守仁将太极图重新解释了一番,又把阴阳家和道家的内容重新梳理了一遍,然后列出条框。

“非也,而是法家的内容。”杨慎有研究,算是很透彻:“《儒学辩证法》主张的是天行有常,地广万方,然时人无法尽用,须假于物,制天命而用之。

故而人与天,人与地,人与人,彼此相存以用,便会相制以竞。

即存相竞,便有矛盾。

人为求雨而耕,然天不降雨,故须制堤坝、水库蓄水,以备不时之需,却会导致下游无水。

人为求地多产,然沃土会贫,故须以粪堆肥土、保涵水土养育,却会耽误一地明年所产。

人为求人以财,然人欲好私,严于律己者少,严以待人者多,故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律法为道德之底线,却会增加国刑之成本。

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世事非一成不变,古之人舟楫百里数日,今之人风帆百里日落可至。

是故祖法非一成不变,当合今时,五年一观,十年一察,二十年一易,百年再回首,徐徐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