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英则在这时候对自己弟弟高一功说道:“表面上看,是鞑子不把我汉人当人,实际上,还是贪官劣绅不把我们这些老百姓当人。”
“谁让当今那位大明天子为了保住汉家江山,是宁肯得天下士人的一个刻薄之名,也不宽纵那些贪官劣绅半点,而把贪官劣绅几乎都赶到了建奴的阵营里去了呢?”
“所以,这建奴才显得更加可恶!”
“不过,也正因为此,不论闯王之死的真相是什么,为这样愿意把百姓当个人不只是把官绅当个人的皇帝拼命,也算值得!”
高桂英说后就看向高一功、李过、李来亨等闯军将领说道:
“所以,正因为此,至少目前,在当今天子在任期间,我们得把自己当朝廷的人,得守规矩,如果谁不守规矩,就别怪我高桂英不客气!”
“要告诉弟兄们,心里再对朝廷不满,那也只能是对以前的朝廷不满,对现在的朝廷,还是要效忠的。”
“姐姐说的是!”
高一功回道。
而这时,田见秀问道:“夫人,若是朝廷将来又不把我们当回事了呢,把我们当尿壶,用的时候自然拿起来,不用的时候,就厌弃掉!”
高桂英道:“那我们也就再反就是,或者说,我们只效忠的是当今的皇帝陛下,不是他整个朱明的所有王公显贵!”
“夫人这么说,我就想通了。”
“没错,是当今天子招安的我们,且对我们也一向视同官军一样对待,我们只当效忠的是当今天子就是!”
“毕竟若是以前那位,只会剿我们,根本不会把我们当人看!”
高一功说道。
而李过这时则道:“说来,还是张献忠坏了规矩!他要是不附而复叛,也不至于此。不过夫人说的对,我们且不管其他,至少现在天子是把我们当自己人看,那我们可以只效忠当今天子就是!”
待到三月。
天气越发暖和了些。
两岸新绿渐染时。
朱慈烺就率大军到了江西九江。
“陛下,现在在荆襄的建奴主帅乃是孔有德,此人现被建奴封为定南大将军,驻兵于荆州。”
“而我们这边,离荆州最近的兵马,则是忠贞营的高一功和李过所部。”
“而孔有德再驻兵荆州后,倒也没有一直南下。”
“一是因为我们平定两广叛乱太快,让本来是为南下襄助两广叛军的他们没来得及用兵江西,毕竟以他们的兵力,独自打下山地较多的江西不容易;”
“二是湖广巡抚堵胤锡组织忠贞营频繁袭扰他们的后方,且奉旨鼓动建奴控制区的百姓造反,让他们不得不疲于应付,也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用于镇压内部叛乱。”
而朱慈烺一到九江,马士英就向朱慈烺汇报起了湖广一带的前线情况。
朱慈烺听后点了点头:“孔有德有没有被策反的希望?”
负责与孔有德接触的总督江西、湖广的袁继咸这时回道:“回陛下,没有!”
“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这三人,如今皆一心灭我大明。”
“按照孔有德自己的话说,朝廷先杀毛帅,后辱他们这些毛帅余部,使得他们最终走投无路,而是建奴黄台吉于他们危难之际收留了他们,且还不嫌弃他们的身份,封他们为王,不像山东士绅王象春等因为他们的士兵偷只鸡就被士绅押解着游街示众,替他们抵抗鞑子,结果连吃的也不肯给点,被迫饿着肚子,甚至还被其民壮用弓箭驱赶。所以,他们即便被当成汉贼,也要报答黄台吉对他们的恩。”
“劣绅文官干的事,与朝廷什么相干?!”
“就因为那些贪官劣绅干的事,就不要忠心了,就不管国家大义了?”
这时,唐通忍不住批评了起来。
朱慈烺则摆了摆手:“不必再言,当时欺压他们的文官是朝廷任命的,士绅也是朝廷给的地位,昔日的这个过错,朝廷不能推卸责任的!”
说着,朱慈烺就道:“既然如此,就只能真刀真枪的干,看鹿死谁手吧!”
唐通则在这时一抖大氅,且拱手道:“陛下,臣愿领兵,先去拿下荆州!若不拿下荆州,愿引颈就戮!”
“朕说过,朕亲征北上,是为吸引建奴主力决战,灭其有生力量,非是要争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能拼消耗,朕相信我御林营的官兵不怕死,但也不能让他们白死!”
说着,朱慈烺就道:“何况,以前的教训还不惨痛吗?就因为不把为国征战的兵卒当回事,结果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孔有德这些人且不必说了,因不堪忍受边官边将克削而逃去建奴的普通边军也不少!也有不少因此在昔日投闯军,而现在在忠贞营的!”
“是!”
唐通只得拱手回了一句。
朱慈烺则在这时说道:“先让高桂英、高一功、李过等忠贞营、忠国营将领来见朕!朕问问他们的想法。”
于是。
马士英便安排翁之琪等派人去传这些人。
没多久,高桂英等就到了九江,见到了朱慈烺。
“臣等见过陛下!”
高桂英等朝朱慈烺跪了下来。
朱慈烺笑道:“平身吧。”
接着,朱慈烺就说:“时下大战在即,诸卿握兵雄厚,可愿为天下汉家百姓与鞑子决战?如果不愿,也无妨,朕可让你们调去地方充任地方官兵,维持地方治安。”
“回陛下,臣等宁战死沙场,也不愿去地方苟安。”
“何况,臣等本就是有罪于朝廷,只是幸赖陛下宽仁,才为追究臣等昔日谋乱之罪,故如今正需报国立功以赎前罪,岂敢在这时不为朝廷死战!”
“再则,我们也与鞑子有深仇大恨,自然更加不愿在这时退到地方去!”
高桂英这时说道。
朱慈烺道:“既然愿意战,那就得守朕的规矩!有不法者,朕要诛之,尔等可不能有怨!”
“臣等不敢!”
朱慈烺说着就道:“那好!锦衣卫!”
这时,李若琏站了出来:“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