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举行了虽然隐秘,但是足够丰盛的欢迎晚宴以后,陈仲策带着这新招的163人飞赴东南腹地。

在这里,陈仲策将会主持建造华国最顶尖的防御阵地,天下防。

连同陈仲策一共164人,搭乘的是军方特意安排的一架运输机,而且还有几架战机护航。

后世了解到这个细节以后,都为当时的决策捏了一把汗,万一这架飞机出了什么事情,华国的未来可就堪忧啊。

发展的历程至少要延缓三十年之久。

由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成熟,很多之前只能存在于纸面上的武器有了实地制造的可能性。

就比如说陈仲策目前主持的防御阵列。

这套阵列,也可以称之为地球大炮。

具体组成是由一系列的电磁炮,在合理布局的情况下,完成不间歇的炮火覆盖。

按照陈仲策提交给总装备的设计稿,基本上火力全开的话,可以达到每分钟297发,而且在大气层内可以达到91马赫的速度,可以覆盖方圆5000公里的范围。

而且这电磁炮根本就不需要冷却时间,只要炮弹足够,只要能源充足,在不计器材损耗的前提下,几乎就是无限火力。

什么第一岛链,什么第二岛链,在如此狂暴的火力之下,几乎就是摆设,将会一扯就碎。

之前,这样的技术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原因就在于,这种武器需要的电力实在是太大了,目前的电网很难应付电磁炮需要的超高功率的用电,除非为了他能够独立修建一座发电站。

可是,这样目标太大,所以就显得很鸡肋。

但是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出现了。

稳定、持久且高功率的电力系统得以建立,电磁炮就可以有充足的能源进行架构,天下防的阵列将得以成型。

陈仲策带着团队来了以后,开始迅速和军方的团队开始融合。

不得不说,工程兵方面对于这种基建简直就是手拿把掐,华国东南腹地地质情况相当复杂,不少丹霞地貌根本就不适合这种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作业。

但是这批工程兵的官兵们排除万难,在各种困难之下硬是找到了合适的选址,此时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始动工。

每次看到这支部队做出来的各种工程,陈仲策就感觉到了一种由衷的钦佩,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甚至于生命为华国筑造起现代版本的“长城”!

在入场的这段时间里,这163名顶尖学府的学生是真的对陈仲策佩服得五体投地。

传说中,永远还有50年的可控核聚变竟然在这个男人的手下完成了,并且可以直接投入商业化运作。

这对于华国来说,无异于再造了一个能源体系,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直到此刻,这帮学子们才真正地意识到陈仲策那句“欢迎各位躬身入局”到底是何等的分量!

众人俨然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

......

大洋彼岸,米国。

NRo,米国国家侦察局,主要负责用卫星对于整个蓝星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侦察和监控。

“报告斯克里斯局长,我们最近观察到,在华国的沿海,有不少新的工厂建立,他们每天大量抽取海水。

经过,我们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们的活动已经对附近的水文情况产生了一些影响,这是相关的报告,请您审阅。”

一位负责高分辨卫星的官员发现了一些端倪,正在向局长斯克里斯进行汇报。

“哦?”斯克里斯局长拿过下属递过来的分析报告,皱着眉头看到。

117座海水工厂,华国人这是要干什么?

他们又不像是那些海湾国家,那么缺淡水,修建这么多海水工厂是要做什么用途?

“有没有办法获得他们附近的一些水文信息?既然是工厂,那我们得明白的他们到底是要干什么?”

“好的,局长,我这就通知地理情报局(NGA),相信他们有办法拿到一手的资料。毕竟,我们的情报系统在整个蓝星每年花了海量的资金,这点数据还是能拿到的。”那负责的官员自信地说道。

斯克里斯局长没说话,挥手让他离开,看着下属递交上来的报告,皱了皱眉头,出于职业的敏感性,直觉告诉他,在华国的海边突然出现这么多海水工厂,怕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半个月后,两份报告同时放在了米国cIA局长的案头。

一份是来自于侦察局。

一份是来自于地理情报局。

这两份报告同时指向了一个问题,华国在沿海地区设立这么多海水工厂,似乎在酝酿一个大的动作。

“斯克里斯局长,这个问题是你先发现的,你说说看,华国这是在做什么?”cIA的负责人问道。

“伯恩斯局长,我们侦察局在对整个蓝星的地面建筑物进行例行侦察的时候,发现在华国的沿海出现了100多座海水加工工厂。经过对比发现,都是近五个月才出现的,半个月前是117座,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33座了,而且似乎还在建设的过程中。”侦察局局长拿着报告,对cIA的负责人汇报道,显然他的情绪是比较严肃的。

“迪希亚,你作为地理情报局的局长,你说说看,你们抵近拿到的信息怎么说?”接着,cIA的负责人又问地理情报局的局长。

“我们通过我们复制的机构,拿到了已经建成的海水工厂附近的水文信息,还有一些化学分析信息,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

“什么结果?”

“在华国海水工厂附近,海水中氘的含量明显降低,经过测算,仅仅只有原有含量的27.23%。”

“什么?”cIA负责人和侦察局长同时惊呼道。

作为情报机构的负责人,他们可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迪希亚局长,你确定吗?”

“我们通过三个不同的渠道,获得的数据基本是一致的,基本可以确认。”显然,迪希亚局长即便是女性局长,但是她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

“华国这是要干什么?”cIA负责人捏着自己的眉头,显然也很困惑。

“难道他们要大规模的制造氢弹?”侦察局长试探性地问道。

“不至于,且不说华国一贯很谨慎,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扩充核武器,给蓝星局势增加不确定性。

再者,如果一旦制造的话,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离心机设备,这些数据我们每个月都在监控,目前没有什么大的波动。”cIA负责人说道。

“他们到底是要干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氘,或者说需要这么多的聚变原料?难不成,他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cIA负责人说出了这句话,刚说完他自己就摇了摇头:“不太可能,这项技术涉及到的技术难题太多了,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就攻破了。”

“华国有个俗语,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样,安排我们的对外信息窗口,大肆对外造势,就说华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反应?”

cIA负责人眼中闪过阴鸷的神色,不管有没有枣子,先打三竿再说。

......

东南腹地某基地,陈仲策的办公室。

机密电话响起,陈仲策只是听到来人说的第一句,面色立刻就凝重起来。

“仲策,米国人盯上了我们在海边的海水工厂。”

嗯?

陈仲策预料到米国人会注意到华国的安排,可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按照目前的进度,天下防和天下攻,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装备和交付,人机磨合还得需要一段时间。

时间紧迫啊!

“翟老,消息确实吗?他们有掌握到我们可控核聚变的具体进展吗?”陈仲策先确认一下实际情况。

每逢大事有静气,临危一定不能乱。

“目前我们的内线掌握的情况是,他们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确认我们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但是,他们现在要通过舆论施压,看看我们的应对,从而寻找到蛛丝马迹。”翟老说道。

“仲策,沈老的意思是让你来燕都,我们几人面谈,看看怎么应对。”翟老严肃地说道。

“是,翟老,我立刻动身来燕都。”

陈仲策干脆地回应道。

顿了顿,陈仲策跟翟老建议道:“翟老,为了应对这一轮的攻势,我想让您帮忙召集一个人,在这方面他是专业的。”

“谁?”翟老有些疑惑。

“海军少将,战忽局局长,张照忠。”

陈仲策在心里默念一句:“战忽局,该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