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镇上史大夫家的隔壁的二大娘在秦家照料牲口的小侄子说,秦书生可能肛裂了,本来就因痔疮求过医的白净书生这下连放屁都得遭大罪咯。
哈哈。
秦书生估计以后不会放响屁了。
从史大夫家里传出来的“情报”那肯定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镇上可有不少人瞅见史大夫挎诊箱从秦家后门出来的。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坐在客栈大堂吃着后厨特意给他熬煮的稠糊糊小米粥,小米粥最是养胃,再有清脆爽口的榨菜,很有食欲的麻子侧耳听到旁桌食客绘声绘色地讲述昨晚秦书生“大战”男鬼牛二,奈何牛二因是新鬼竟力不从心,放言择日不如撞日,今晚再约战的奇闻,不由瞠目咋舌。
乖乖,不是。离家几年,这来安镇的民风竟如此“彪悍”,额,虽然他来过这里,这“人鬼情未了”的传闻也能堂而皇之地的大讲特讲?
这可是鬼物哦,他们心里就没带半点惊怕的?
且忒能胡说了吧?如此编排?真的好吗?
好像个个都似亲眼看到般。
由于传闻者有几分口才,声情并茂不提,讲到兴处时还捎带几分惟妙惟肖的不雅动作顿时引来客栈所有客官的注目竖起耳朵倾听。
嚯嚯,那好奇又惊叹的劲头,似乎比听说书讲荤故事儿要离奇更有趣。
跟牛二很熟的乡亲谁不知道牛二他虽长得壮实在炕上却是个“软脚虾”,牛二还小时被骡子尥过裤裆在来安镇并不是啥新鲜事儿。
但谁又能晓得牛二作了鬼后,天赋异禀呐,那话儿似乎“活”过来了,竟然能彻夜玩弄秦书生。
现在谁要说“牛二”雄风不起房事不力,秦景玉便扭动下他那放屁漏气的白嫩屁股证明此言不实。
可惜秦书生他不敢呐。
常言道:自古奸情出命案。
可牛二作了鬼,又身怀异禀,誓要把秦书生凌辱不休,以报复绿帽之仇。
伤心的是,牛二发现自己竟然不能“回家”了,一柄煞气腾腾的杀猪刀横在他的灵堂棺材前。
是屠夫毛掌柜亲自拜的祭,敬的香。
杀猪刀的煞气太凶,尤其是敬香后的杀猪刀在新鬼牛二“眼”中犹若神威莫测的神像般煌煌荡荡,道行低微的他只得匆匆远离,不敢靠近灵堂半步
他远远瞥见自己那不守妇道的婆娘在隔壁大娘的劝慰下哭啼啼,那对儿好看的桃花眼红肿了都。
哼。一点都不心疼她!活该!
现在牛二蜷缩成一团阴影蹲在阴暗的墙角,心里想的是等入夜月升时,夜深人静时再去“会会”那不堪征伐的秦书生。
让你这小白脸同我家娘子勾搭。
还别说,牛二大字认不来几个,偏偏认死理。尤其是死后做了鬼,性子更是执拗。
秦书生给他戴绿帽,他就“以力服人”小白脸,把他折磨凌辱致死方休,毫然不觉自己欺负秦书生一夜后,浑身差些溃散的鬼体因汲取生人的阳气而凝实些许。
牛二活着时浑浑噩噩的,没想到当了鬼依旧浑浑噩噩的,怪不得被他家娘子翠莲拿捏呢。
来安镇东头秦家。
秦书生忍着后庭隐痛,趴在床榻不停地咒骂神婆留下的“法宝”如何假冒伪劣,压根儿都挡不住牛二那死鬼进屋。
倒没喊着退钱,到底还是不敢惹恼这类“奇人异士”,而是让神婆的徒弟到牛二家传话,拿出点真东西。
两头赚钱的神婆正在牛二家灵堂前“装模作样”地跳乩舞呢,手舞足蹈间瞥见乖徒儿一进门就跟自己比划手势。
为防止秦书生那边的生意打水漂,神婆嘴里胡乱叫喊几嗓子暂时歇了“请牛二上身”的假把戏,气喘体乏的似乎很耗费精气神儿。
牛二家的银钱她要挣,那白脸书生的银钱她也稀罕。
头插三根野鸡长尾翎,身挂花绿袍的神婆胡三姑撅个大红嘴示意乖徒儿来到墙根儿隐秘处。
“如何?那秦家书生这回服气了吧。”
“三姑,那秦家公子让咱拿出真东西来,不办事的就别露了,还专门提了句那衙门里当捕头的姐夫。”
徒弟皱眉告状道。
“哼,还真东西?三姑我拿出来的法宝哪个不是真的,早提醒过他,牛二虽是新鬼却是沾了阴阳精煞的,道行不浅呢。就五两银子还想借我镇门法宝?给他说,要想真东西,得加钱!不加钱,那就多遭几回罪吧。”
神婆胡三姑在左近乡里虽做的哄人买卖问事儿解忧的,但心里是有杆秤的,那秤砣就是人心。
那秦书生真是不当人子,敢当着亡者尸骨未寒的面儿在灵堂同他娘子胡闹,不是找死就是找死。
牛二选择如此“不可明言”的手段报复他,已经算他秦家祖宗保佑了。
对于此人如此淫行,胡三姑是打心眼里相当地不齿,当然再鄙夷也要给银子几分面子。
倘若秦家愿意加钱的话,“真法宝”未尝不能借一回。
儿子遭罪,老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秦老爷除了请来神婆外又暗暗托人去请临县一位“法力高强”的端公关学真。
端公关学真学自名师,耍得一手八斩刀,并供奉一杆令旗,驱鬼镇邪了得。
秦老爷重金诚邀关老英雄能“治治”牛二的“淫威”。
这位端公的名字好听得很,客栈里的食客们纷纷盼望这位外来的端公能与声名乡里的神婆胡三姑“斗法”,看看谁更厉害。
可惜,远道而来的端公(实际也就五十里地,秦家驾马车去请的)貌似与神婆胡三姑旧相识,相见甚欢那种。
众看客心里那种殷切盼望终究是落个了空。
端公神婆斗法看不得,还有牛二大战秦书生呢。
。。。
“师妹。”
“别喊我师妹,老婆子有名有姓,胡三姑是也。”
“好好好,三姑。近来可好?”
端公来到来安镇先去秦家一趟,转悠了整个院落,又借故来到牛二家探探情况,就“撞见”年轻时的红颜胡三姑在做法事,忍不住上前打照面。
“你不好好在你的安乐乡待着,跑这来安镇作甚?捞过界了吧?”
神婆胡三姑瞅见老冤家,能有好脸色才怪呢,连身旁的几个徒弟都一脸警惕神色。
o( ̄ヘ ̄o#),同行是“冤家”。
“呵呵,三姑有所不知,是来安镇东头的秦老爷差人请老夫过来的,说是给他儿子秦景玉驱邪。老夫这不正好闲着,过来看看在怎么个形势。”
见老冤家一如既往地跟自己摆臭脸,自己还不能生火气,毕竟当年是自己亏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