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开局闪婚,坑来的首辅夫君好诱人 > 第320章 天呐!高阳村的村民真的太有福气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0章 天呐!高阳村的村民真的太有福气了

眨眼间,两个月的时间稍纵即逝,小渔村的盐厂早已开始作业,大大缓解圣阳国百姓对盐的需求量。

有了前例,皇帝立即划拉出几个临海的小渔村让人过去修建盐厂,圣阳国盐价下降已经不远。

为了能更好的运输盐,小渔村的官道重新修正,在紫陌的参与下,官道被拓宽一倍,锦茵的海鲜作坊也投入使用,距离小渔村近的几个镇子有不少卖海鲜的摊子。

锦膳楼也增加不少海鲜的菜单,以前从小渔村到风华郡马车需要花费五六天时间,如今官道被修整后,能减少一天半的时间。

提到修路,八个镇子到长清县的官道也被修整过一遍,全部都拓宽一倍,至于乡下的道路,暂时还没有修建,不过,紫陌将高阳村作为示范村,自然要开设一条官道。

不少人说紫陌徇私,可是,修路的钱是他娘子做生意赚的,他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御史想要弹劾也没有理由。

高阳村的水稻比其他村子要早熟半个月,而且,紫陌特地下发公告,让八大镇的镇长、里正、以及村长全部都去高阳村参观,亲眼看看用新方法种植水稻的成果。

附近的村民或者有钱的商人闻声都赶过去看热闹,导致怀安镇的客栈都挤爆了。

不少人动了心思,直接在高阳村村民家借住,不能在这边村子借住的,就去附近的林家村,让村民们又添了一笔收入。

当他们看到高阳村稻田里,几乎算得上是整整齐齐,硕果累累的水稻时,惊得目瞪口呆。

不用上称,他们这些和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里正、村长们都知道,高阳村的每亩产量都远胜于他们所种的水稻。

此时的他们眼热不已。

但一想到他们也可以跟着一起学着,他们今年初冬前也能如此丰收,心里便激动不已。

看着高阳村的村民收割稻谷,好些村长忍不住手痒,也下地帮忙收割,这些稻谷是他们看见过最均匀饱满的水稻,如果他们也能用这些稻谷作为种子,一定也会丰收!

一些富商没有下过地收割稻谷,见村民们有说有笑的割水稻,忍不住也下去帮忙。

尽管有点帮倒忙,但高阳村村民热情包容,耐心教导他们,不忘提醒他们用刀要小心,慢一点没关系,最好不要伤到自己。

紫陌领着媳妇回来,换上粗布麻衣,带着孩子们提刀霍霍去自家地里收割。

镇长们和随行回来的官员见状,纷纷要求下地一起干活,紫陌也不跟他们客气,让隐卫准备好刀具给他们。

他们干着干着,忽然发现有一老头儿领着两个孩子在不远处画画,便问身边的村民。

“他们怎么不下地一起收割,反而在上面画画?”

“老爷子是咱们大郎的师父,两个孩子是大郎媳妇的徒弟,他们专门跟着老爷子学画画的。

对了,话本子《悯农》里的画都出自这两个孩子的手,估计是大郎媳妇又给他们布置任务了。

每次咱们村里种地和收割,两个孩子都会画上几幅。

等一会儿,应该还有不少人一起跟着画。”

“为什么?”

“当然是课业啊!绘画班的孩子都要画一幅秋收的画作。”

“你们村学堂居然教绘画?”

“咱们学堂教的东西可多了,女工、厨艺……对了,咱们村里有几个人都去郡城酒楼当主厨,一个月有十两月钱哩!”

非当事人不清楚他们具体银钱,锦膳楼的厨师、掌柜、账房其实会有一成分红,但对外只说会有十两一个月。

风华郡其他酒楼的厨师,大都是五两到八两,不少人想要跳槽过来,锦茵都不收,因为锦膳楼的厨师都是在高阳村学堂培养出去的,不容易被人挖走。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绘画班的学生,都回家拿了纸笔画架出来写生,将自己看到的这一幕画下来。

有人画自己的家人,有人画全景,有人画紫陌,有人画那些过来看热闹的商人,内容十分丰富。

有人瞧见自己被孩子画出来,别说,画风别致,和锦行话本子的风格一脉相承,自己被画的很像,出价十两一幅,要求把画买下来。

小孩求助地看向陈为稷,陈为稷对他点了点头,自己的画被人欣赏,而且画画能赚钱,想必对孩子来说更有动力,以后学画画的心更加坚定。

其他人见状,纷纷找孩子或者老者让他们帮忙画画,他们都默契地看向陈为稷,陈为稷捋了捋胡子,道:“可以画,你们要尽全力把画画好,对得起人家给出的价格。”

“是,夫子。”

陈为稷不时会去学堂上课,所以称他一声夫子,名副其实。

这次收割稻谷,让绘画班的学生们血赚一笔,家里人都为之高兴,果然跟着大郎两口子,孩子们的未来一片光明!

水稻从稻田里运回村里的晒谷场,家里的老人立即出动,赶着牛把稻子撵出来。

“哇~还有这种法子!这样做可剩不少力气呢!”

“你们看看,这晒谷场一点缝隙都没有,他们到底是用什么把这些青砖粘起来的?”

“可以问问县令大人。”

“这么一大块地,用不少青砖呢,能造一座大房子了,听说是县令大人自己掏腰包建造的,可真舍得。”

“我还听说村里的学堂也是县令大人出钱建造的,凡是高阳村的村民都可以免费上学,而且,必须都要去学!

现在村里下至三岁奶娃,上到七老八十的老人,都在学习,村里人,除了牙牙学语的奶娃娃,都识字!”

“天呐!高阳村的村民真的太有福气了!真可惜咱们村里没有一个紫大人这样的好人。”

“啧,紫大人能回来咱们长清县当父母官已经是咱们天大的福气了,要知道他可是堂堂的状元郎,能在京城当官儿的!”

“呵,我忽然想起之前村里不少人骂紫大人不懂农桑,非要他们提前种水稻,果然是读书人和不识字人区别啊!”

“嘿,我们村也有人这么骂紫大人,幸好没胆子闹起来,否则真是丢脸死了。”

“紫大人是位为国为民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