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几天下来,阮家已经和村里大半人都混熟了。
现在房子也开始建起来。
正好这时尚未到秋收时,所以村里大多数壮丁都来帮忙建房子。
加上从城内聘请的工匠,几百人一起动手,房子的进度是一日千里。
这种情况下阮昭也不含糊。
她让人帮忙在旁边空地先搭个棚子,建了个临时厨房,给众人提供每日三餐。
原本只需要早中两餐。
不过阮昭还是多加了晚餐。
虽然傍晚时大家已经收工,但每人依然能带走一份晚餐。
然后阮昭的名气在村里很快也传开。
一是因为她的做饭手艺,明明都是很普通的食材,却总能给她做出五花八门,味道还特别好,吃着可比下馆子好吃多了。
现在家里有去帮忙建屋的家人,每天都眼巴巴的等着自家男人晚上带回来的吃食。
二是因为阮昭的大方,她有一门好厨艺,却没藏着掖着,去帮厨的女人都能从她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至少一个个回家后做饭的手艺都见长了。
三是她见多识广,地里一茬又一茬的,原本让人厌烦得不行的杂草,她偏偏能挑出可食用的。
这不止丰富了村人的饮食,还多了一条屯粮的路子。
边城土地虽然不算差,但天气是相当恶劣。
每年四月开始才雪融,五月算入春,能开始播种了。
但进入九月就打霜,天气好的话十月中旬能顺利秋收便算是一年大丰收了。
可往往都是十月开始就会飘雪。
这时候很多庄稼来不及秋收便只能烂掉。
因此边城屯田量不低,但收成却远远要低于其他地方。
偏偏每年就这么点粮食,还得交税粮,很多人留下的粮食往往都无法支撑到来年秋收。
这也是为什么村民一个个面黄肌瘦。
夏季物产丰富倒还好,经常冬天结束一出来,基本都成麻杆。
现在阮昭告诉他们地上很多野菜都可以吃。
趁着现在野菜还没枯黄,他们都能先存一批,也能给冬天多增点口粮。
所以阮家建房子这段时间,青山村特别热闹。
没有参与盖房子的人,大小每天都到处去挖野菜。
挖到不认识的,就会特意带来问阮昭能不能吃。
只要阮昭点头,很快这种野菜就能被扒拉光。
没多久,原本还遍地杂草的青山村差点没连地皮都给扒干净,说蝗虫过境都不为过。
愿意挖野菜吃的,基本都收获颇丰,对教他们辨别野菜和做野菜餐的阮昭也很是感激。
连里正都打发家里的儿子和婆娘过来这边帮忙。
之前他还担心阮家的出现会不会给村里带来什么变数。
如今看来变数是有,却是好的,又见这些人应该不简单,便也起了交好的心思。
“进山?哎哟,这个季节山上野兽可凶了,最好还是别进。”里正娘子听阮昭要进山,当下便急忙劝起。
就怕他们初来乍到不知危险到处闯,白丢了命。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里正娘子对阮家还是挺有好感的。
家庭和睦,手足相亲,而且一家子都温文知礼。
尤其是阮昭,她就可惜自己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了,不然这样优秀的儿媳人选,怎么也得想办法迎进家门。
“我只是想在外围看看,能不能再寻点冬粮,毕竟我们初来乍到,盖完房子后也没剩多少积蓄,寒冬漫长,总得先准备着,若吃食上能省点花销,便是最好。”
里正娘子闻言搅汤的动作一顿,也觉得她此话有理。
最重要的是阮昭辨别野菜的本事大家已经都见识到了。
开始还有人不相信那些东西真能吃,也是吃了阮家准备的‘工作餐’才确定这些遍地乱生的玩意能吃。
大家过冬粮食都不富足,每年这个时候是最愁的。
愁秋收冬粮不够,又着实不知道怎么增加粮食,每年这会都只能缩衣节食的挨饿。
若阮昭能寻到更多能食用的野物,他们总也能多个存粮路子。
所以这会也是有些心动。
想到家里八张口,里正娘子想要劝说的话便怎么都吐不出。
阮昭哪能看不出她的心思,便又加了把火,“我观山里物产丰富,定然有不少能食用的,若能多寻一些,这个冬天大家也能过得舒坦些。”
里正娘子听她这意思是在山里寻到有可食用的也愿意继续告诉村人,便更动心了。
不过阮昭话中又多了抹迟疑,“只是我们一家初来乍到,对这边也不熟悉,若无熟悉山路之人引路,的确难保危险。”
里正娘子闻言,开始担心她因此不进山了,忙道。
“村中倒是有猎户,时常进山打猎,我家三郎也与老猎户学过几手,若你们真想进山,我家三郎倒能领个路,不过还是得再寻猎户相帮,稳妥点。”
阮昭立刻露出惊喜表情,“那便太好了,不知猎户是哪家呢?可方便引见?”
里正娘子摆手,“嗨,引见什么,都是一个村的,同在盖房的肖庆和铁头都是,还有村东的张屠户也是,我帮你去说便是,看谁得空带带,你们待要何时进山?”
阮昭感激一笑,“若方便的话,便明日清早。”
“行,你且等着,我现在就去问。”里正娘子也是个利索的,把锅铲放下,在围裙上擦擦手就往外走。
“三妹,我也去可以吗?”李清雅忍不住凑过来小声道。
之前跟着阮昭到处采集,她也对随时能发现惊喜有点上瘾。
她就想看看能不能在大青山里再挖到什么好东西。
苏锦笙也看过来,显然也想去。
至于其她也听到阮昭和里正娘子说话的女人们却没表示。
不是她们不想,而是不敢。
她们在这里住了这么久,都知道山里有多危险。
阮昭这次却没有满足李清雅的想法。
“明日进山也不知能否中午赶回,厨房这边还得大嫂主事才行,何况此次情况不明,估计也就是探探路而已,届时我与锦笙前去便可。”
苏锦笙听她也可以去,连忙答应。
李清雅有些失望,但也知道阮昭的安排是对的。
她是长嫂,婆婆不在了,她便需挑起女主人的大梁。
虽觉得有些遗憾,倒也没有特别失望,反正总有机会去的,青山又不会跑。
不过听说只有她们两个小娘子去,她便立刻反对,“不行,如何只能你们两个小娘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