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顾锦书好奇地看着院子里的父母,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今晚有美味的铁锅炖大鹅吃了。
好爹和妈妈齐心协力抓住了大鹅,将其带到院子的一角。那里早已准备好了一个盆子和一把刀。好爹把大鹅放在地上,用脚稳稳地踩住大鹅的翅膀,使其无法动弹。随后,他拿起刀,在大鹅的脖子上轻轻一划。鲜血顿时涌了出来,缓缓流进盆子里。大鹅挣扎了几下,便渐渐安静下来。
杀完大鹅后,便进入了拔鹅毛的环节。这既是一项细致的手工活,也是对生活智慧的一种传承。当决定要把鹅毛完整地拔下来制作鹅毛垫子时,这个过程便充满了耐心与专注。
好爹和妈妈把刚刚宰杀完的大鹅平放在一块干净的木板上。此时的大鹅,身体还带着余温。他们首先从鹅的翅膀处开始拔毛。妈妈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一根鹅毛,顺着毛的生长方向,缓缓地用力拔出。每一根鹅毛都需要恰到好处的力度,既不能太用力以至于把鹅皮扯破,又不能太轻而拔不下来。
拔下第一根鹅毛后,妈妈将其放在一旁的干净篮子里。接着,她继续用同样的方法,一根一根地拔着翅膀上的鹅毛。好爹也在一旁帮忙,他们的动作熟练而又沉稳。每拔下几根鹅毛,他们就会停下来,检查一下鹅皮是否有破损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不小心扯破的地方,他们会小心地用手指轻轻抚平,尽量减少对鹅皮的损伤。
翅膀上的鹅毛拔完后,他们开始处理鹅的脖子和头部的鹅毛。这里的鹅毛相对较短,但也需要同样的耐心。妈妈用手指仔细地梳理着鹅脖子上的毛,找到毛根的位置,然后轻轻地拔起。有时候,一些细小的绒毛会比较难拔,妈妈就会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出来。好爹则负责处理鹅头上的毛,他轻轻地拨开鹅的嘴巴,把嘴巴周围的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接着是鹅的身体部分。这是鹅毛最多的地方,也是最需要耐心的地方。妈妈和好爹分工合作,一人从鹅的背部开始拔毛,一人从鹅的腹部开始。他们的手指在鹅毛中穿梭,仿佛在进行一场精细的艺术创作。每拔下一根鹅毛,他们都会仔细地观察鹅毛的质量,把完整的、干净的鹅毛放在一起,把有瑕疵的鹅毛放在另一边。
拔鹅毛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不时地停下来,活动一下手指,缓解一下手指的疲劳。因为长时间的拔毛动作,手指会变得有些酸痛。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急躁,而是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项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篮子里的鹅毛越来越多,而大鹅的身体也逐渐变得光秃秃的。最后,只剩下鹅的尾巴和脚掌部分的鹅毛。这些地方的鹅毛比较硬,拔起来更加费力。妈妈用好爹找来的剪刀,小心地把尾巴上的长毛剪下来,然后再用镊子把剩下的短毛一根根地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