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叶家的致富日常 > 第441章 涨工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山上的金银花虽说没有怎么打理,不过每一年都会长出许多新的枝条。

叶家两座小山上面的金银花,已经种了有三四年,从原本扦插的小苗,慢慢越长越大,如今枝繁叶茂得就像小树一般。

金银花的枝条越长越多,长出的金银花自然就越来越多了,金银花的产量可以说每年都在增加。

去掉请人摘金银花的工钱,每年光是卖金银花,叶家至少也能赚上好几十两银子。

山上的枣树还需要花钱去买,但是金银花可以扦插,村里的后山就有金银花。

除了当初种金银花的时候花了一点工钱,后基本上不用花钱。

村里买了小山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在山上种金银花。

桃花村的金银花量大,经过叶父在码头上的不断推销,每年一到夏天,就会有不少的药商过来村里收金银花。

药商收购金银花的价格,比在药铺散卖要低不少,但是村里的金银花太多了,镇上和县里的药铺根本吃不下。

种金银花基本上不需要花什么钱,而且卖给药商也省事,村里的人都是直接把金银花卖给了药商。

而叶家这边的金银花,叶父早就和在码头上认识的一位药商联系好了,按43文一斤收。

夏收前叶父会先送一半的金银花过去码头,夏收之后再送另外一半过去。

往年过来村里收金银花的客商,都只肯给42文一斤。

但是叶父联系的这位药商,虽说要自己运过去码头,但是每斤能多给1文钱。

叶家自己有驴车,运过去也不费事,一斤金银花多一文钱,1000斤就是一两银子呢。

叶老爷子带着山上的长工,每天起早贪黑地摘金银花。

等到山上的金银花摘了大半,山下的稻子已经悄悄成熟。

金黄色的稻子变得沉甸甸的,把禾苗都压弯了腰。

经验丰富的叶老爷子,一看就知道今年的夏收会是好收成。

夏收开始前,叶老爷子打算给家里所有的长工涨工钱。

至于工钱要涨多少,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商量了许久,最终决定从原来的500文一个月,涨到550文一个月。

另外,夏收和秋收结束后,每人再多奖励50文钱。

在夏收前,准备给长工涨工资的,除了叶家还有唐家。

原本唐山和唐肖景,是打算在长工刚回来的时候,就直接给他们涨工钱的。

但是叶老爷子觉得这样不妥,连忙给制止了。

一回来上工,就马上给长工涨工钱,显得他们离不开这些长工一样。

虽然没有了这些长工,两家确实忙不过来,但是这也不能让长工们知道,不然以后就会被这些长工拿捏了。

叶老爷子建议唐山,可以在夏收前再给长工涨工钱。

一来这些长工在叶家和唐家也有两三年了,确实该涨工钱。

二来夏收任务重,不仅要收割粮食,还要翻地和种上秋季的粮食,非常辛苦。

这个时候涨工钱,也可以激励这些长工。

唐山和唐肖景不得不佩服叶老爷子,姜还是老的辣,说得一点也没错。

父子俩听从了叶老爷子的建议,打算夏收之前再涨工资。

唐山得知叶老爷子也打算给长工涨工资,打算向叶家看齐,涨的工钱也和叶家一样。

唐家和叶家关系好,两家的长工也经常碰面,要是工钱和奖励不一样,工钱少的人难免心里会不舒服。

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决定好给长工涨多少工钱后,唐山和叶老爷子商量好了,两家都一样,都是涨50文的工钱。

另外,夏收和秋收结束后,每人奖励50文。

两家的长工知道给要他们涨工钱,另外秋收和夏收还有奖励,都十分高兴,干起活来就更加卖力了。

还有几个长工表示,家里有亲人想过来当长工,问叶老爷子和唐山还收不收长工。

叶老爷子觉得家里有13名长工,已经够人手打理家里的田地、小山、兔棚和猪圈了。

上半年的时候,可以再招一些半长工回来帮忙采蘑菇、挖竹笋,这样就挺好的。

大山村的那些猎户,往年上半年都会过来叶家当半长工,经验十分丰富,叶老爷子还是想用回这些人。

唐肖景觉得家里人手还是不够,家里有田地、小山、兔棚和猪圈。

这些都要长工们来打理,唐肖景觉得还是要再收两三名长工。

唐山和唐肖景商量了一个晚上,最后打算再收三名长工。

正好碰上夏收,人手多了夏收能也轻松一些。这秋收和夏收,其实就是和老天爷抢时间。

涨了工钱,家里的长工们干起活来个个都干劲十足。

田里的粮食一点一点地往家里运,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心里十分自豪。

手上有粮,心里不慌,这些粮食可是他们这些农户的命根子。

自从家里开荒了50亩的水田,叶家的地窖就不够用了。

叶老爷子又请人在后院里挖了两个巨大的地窖,专门用来放粮食。

而之前用来放粮食的地窖,依旧放着自家吃的粮食。

新挖的大地窖,只是用来放家里多余的粮食。

叶家和唐家都养着不少的猪和兔子,肥料还算充足,今年的稻子摸起来沉甸甸的,收成十分不错。

夏收之前,叶老太太就已经把家里放粮食的地窖给收拾好了。

里面的旧粮全部挪到了大的地窖里面。

夏收的粮食晒干后,叶老爷子连夜把新粮搬到放粮食的地窖里,在地窖里面留了足够一家人吃上三年的粮食。

剩下来的新粮,则全部放到大的地窖里。

多余的新粮和往年的旧粮,前两年叶老爷子都是直接卖掉的,但是今年不行了。

叶东林在杂货铺里卖粮食,家里的这些粮食,完全可以放到杂货铺去卖,赚的钱还多一些。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的秋收,之前买的那些荒山和荒地全部都要收赋税了。

下半年的收成还不知道怎么样,这些粮食叶老爷子打算都要留着秋收之后交粮税。

荒山免税五年,荒地免税三年。过了免税期,荒山每一亩每年要交20文钱的税钱。

荒地开荒出来的田地,则按照正常的田地来交粮税。

荒山的税钱不多,叶家两座小山,一年大概要交七八两银子。

大头是开荒出来的那50亩水田。

开荒出来的田地,产量本来就不高。虽然有叶老爷子的照料,而且还施了不少的农家肥。

但是新开荒的田地,产量远远不如原本的那三亩上的水田。

交了粮税,再扣除长工们的工钱,其实这些田地没什么赚头的。

要赚钱,还是要靠山上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