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 第263章 改革官制(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登基仪式结束后,接下来还有一大堆事等着张鲁处理呢,首先就是官职爵位的问题。经过张鲁、张富父子二人和蜀国众文武的商讨。终于决定,颁布了蜀国的官制——特在中央设立:三公,三省,九部,十九将军,最后加一个尚书台!

与其说是商讨,不如说是张富将官制列好,一一给众人讲解,从而得到了一致称赞,并且无一人反对。整个过程听起来复杂,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张富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他将封建两千余年的官制结构优点相结合,并结合如今形势,创造而成。

首先,沿袭了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的官职制度,俸禄万石。名义上的太尉是主管军事,司徒主管民政,司空主管工程土木,三公各自行使所负责事项的监察权,可分别开府,置僚佐。

不过,如今蜀国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更多是为荣誉官职,并无太多实权。比如蜀国第一任太尉就是张鲁的弟弟,张富的二叔张卫。张卫作为张鲁的亲兄弟,又兢兢业业跟着张鲁多年,如今已经建国,自然要让张卫享享福了。

张鲁也曾私下对张卫说,让他在成都待着,颐养天年算了,别再去领兵打仗了,毕竟刀剑无眼,伤到自己就不好了。张富也非常支持张鲁此举,毕竟张卫的能力有限,在如今的蜀国比他厉害的人比比皆是,但没有一个人比他地位高,这就导致同在一军里没人制越了张卫,张富也担心张卫因此吃亏。

但张卫一腔正气的拒绝了哥哥的建议,说自己身为武将,不能白白拿俸禄,哪怕战死沙场,也死得其所。张鲁无奈,只能任由他去了。

司徒是庞羲,作为益州东洲派的领军人物,是一个派系的话事人,在刘焉时期就备受重用。而且在张富起兵攻打成都之时,更是献城投降,可以说是为刘璋部曲开了先河,才有了后续更多人的投降,也从而让张富更快平定益州。不管论功论绩,他都堪得此任!

值得一提的是,司空杨彪是唯一一个没有在场的三公!从感谢皇命、到接受封赏全部是杨彪之子杨修代为接受的。张鲁这个安排也是挺讲究的,杨彪作为汉廷支柱,弘农杨氏的领袖,其不管在庙堂之上的重要性,还是在世族之中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小可的。

张鲁称帝之后,直接册封杨彪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杨彪虽然人在长安,但是杨修可是在成都,也参加了登基典礼,众目睽睽之下,杨修不得不替父受封。张鲁意思也很明确,我管你接受不接受,我先册封了再说。

这样一来,杨彪不得不上了贼船。蜀国政权也可以对外宣称,弘农杨彪是我朝司空,也更容易吸收其他世族的力量。就这样,杨彪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身兼两朝的三公,也不知道在长安的杨彪得知这个消息,会不会气得吐血……

在三公的名誉官职之后,中央实权官职分为三省九部:三省分别为丞相、大将军、御史。三公俸禄一年八千石。

丞相为百官之首,掌佐天子,助理万机,所有九部文书需丞相批复。可以说丞相不管在那个朝代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位官职,在蜀国,现阶段能当丞相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阎圃。

诚然而论,阎圃比起其他全史一流人才来说不够看,甚至在三国里他都排不上前列。但他可是陪着张鲁一路走过来最重要的人之一,而且也是他最早开始支持张富,在张富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教会了张富许多东西,可以说是张富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阎圃忠心耿耿,并且待人谦和有度,从来不会和其他同僚发生矛盾或者争执。在朝中独来独往,不树派系,简直是最符合丞相位置之人!张鲁力挺阎圃,张富支持阎圃,谁还能有意见呢?

大将军专掌军事,地位和丞相相同,这个职位可不比张卫的太尉是个虚职,这可是真正掌握全国军权的职务。除了张富还能有谁堪任?

张富担任大将军,恐怕是蜀国上下唯一一个人人服气、没有怨言的任职。整个蜀国的江山都可以说是张富打下来的,而且他提拔的将军各个能征善战,立功无数。最重要的是,张富多次随军亲征,所到之处,攻城略地,无一败绩!就连去年的宛城之败也不能怪张富,毕竟他都给安排好了,有人不听也没办法呀。

张富也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领全国军队的太子,朱元璋宠朱标,朱棣信任朱高炽,也只是是让朱标和朱高炽监国治政,但都不敢给其全部军权。纵使天策上将,打下了诸多地盘的李世民也只是在唐朝建国后被封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

所以,张富此刻荣誉无两,权利之大,无人出他其右!甚至可以说,他就是蜀国的第二个皇帝,他可以和张鲁一起理政,张鲁主内在朝堂上权御百官,维持政权安稳;张富主外,统率十万兵甲征讨天下,为蜀国开疆扩土!二人相互配合,父子齐心,不猜不疑,相得益彰!

再下来是御史,御史相当于一个监察机构,负责监察百官,他可直接面见皇帝检举百官。

在此刚开国之时,御史之位暂时空缺,因为张富心中有一个完美人选,但他如今资历尚薄,如果给他强行提拔到三省之位,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张富就暂且将此职务搁置,由丞相阎圃代理御史,行御史职务。

三省之后,还设了一个尚书台,尚书台是东汉的中枢机关。因位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并有中台、台阁、台省等别称。

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尚书台才得以成为“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的国家权力中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