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风起月关 > 第395章 清名留竹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八月秋高风怒号,八月的殷都秋风渐起,刚从早朝上下来的高远是头疼不已,躺在紫金殿软榻上的高远回想着早朝的画面,无奈摇头,刚想要转身说些什么,却发现身边的人不再是韩仲宣后,无奈一笑,到嘴边的话也收了回来。

长生看着高远失落的神情,也很沮丧,他多想想大总管那样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大总管说过,只要自己多看书,多长见识,就会成为向他那样的人,看来等晚上回去后,自己还得加倍看书才行。

高远沉声道,“去把胡统勋大人找来。”

“是。”长生拱手退去,片刻后,一个拄着拐杖的,满头华发的老臣拖着病怏怏的身体走了进来,边走边不停的咳嗽,看着胡统勋出现在门口,高远赶紧上去搀扶,胡统勋受宠若惊,慌忙摇头制止,“陛下千金之躯,不可妄自屈尊折煞老臣。”

高远淡然一笑,“胡大人是国之大才,朕扶的不仅是一个肱骨贤臣,更是大奉的未来。”

胡统勋欣慰一笑,长生搬来小凳子,高远扶着胡统勋坐下,胡统勋抬手道,“陛下是有事情要和老臣说吧。”

“胡大人,都是自己人了,朕也就不瞒着了,早朝的事情您也知道,孟尚书和戴尚书联名弹劾指责魏爱卿,两方人马吵得是不可开交,哎,您说说,这朕该怎么办,一边是新政之臣,一边是大奉老臣,朕该如何取舍。”高远无奈摇头道。

胡统勋听后眉头微微皱起,“从魏大人军事改革到现在,新老臣子之间就是矛盾不断,老臣斗胆,想知道在陛下眼中,魏大人是到底是哪种人。”

高远沉声道,“魏爱卿是心有大才之人,他的本事朕也很欣赏,但是魏爱卿为人刚正强势,不懂变通,从新政开始就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得罪朝中臣子,弹劾他的奏章每月都有不下十本,都被朕压下去了,这次军事革新,朕打算借此机会敲打敲打他,让他也知道在朝为官,凭着一腔热血是干不成的,只是现在事态发展有些难以控制,若在这么下去,魏爱卿轻则要有牢狱之灾,重则要有血光之灾啊。”

为官之道,为人之道,这都是学问,胡统勋默默点头,“魏大人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成为新政主政官员,一路走得太顺了,碰壁是必然的;军事改革说到底是对旧制的冲击,孟大人他们为何如此坚决反对革新,说到底是因为革新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之前的禁卫军中在秦峰将军手中,虽说战力不俗,可是在这两万人的行伍中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些滥竽充数的官宦子弟,他们接着禁卫军来给自己贴金,千百年来,这几乎是被朝廷默许的行为,如今魏大人改革军制,让他们失去了这个贴金的机会,他们自然会站出来反对,这点也能理解。”

“朕又何尝不知道,军事改革不可半途而废,朕也不能因为新臣而让老臣寒心,胡大人,朕难啊。”高远不住的摇头。

胡统勋沉思片刻,起身说道,“陛下,您可知道高祖挥泪斩英稷的故事。”

高远猛地抬头,看胡统勋的目光满是愕然,“当然知道,胡大人,你是想让朕做一次高祖,让魏爱卿做那英稷。”

“英稷年少成名,跟着高祖南征北战,拿下大奉半壁江山,征讨荆州之时,高祖皇帝为安民心,于荆州百姓约法三章,兵入营,不为祸,为祸者斩;军行道,不踩粮,毁粮者斩;将入城,不伤民,伤民者斩。怎料围城数日不破后,英稷带着骑兵横穿良田,损毁良田百亩,虽说最后拿下了荆州,并且英稷立下不世之功,但为安抚荆州人心,以正典刑,高祖还是当着三十万荆州百姓的面,斩了英稷;自此,高祖皇帝一举赢得天下人心,荆州九城相继而降;陛下,如今之困局,便是当时高祖之困局,是求一将还是求得满朝民心,这结果就在您一念之间。”胡统勋起身拱手道。

“可是魏大人并未有过,主政两栽,魏大人一心为国,从没有任何乱国祸政之举,难道朕就要靠着孟大人的一面之词将魏大人治罪吗?那朕岂不是成为昏君了,再说了,此事根源在老臣旧制,朕岂能黑白不明,害了一个贤臣。”高远连声拒绝。

“当年英稷难道也错了吗?荆州久攻不下,大军死伤无数,英稷也是为了不再有更多的伤亡才会做出越田攻城之举,高祖皇帝约法三章是为了荆州民心,您军事革新是为了大奉军事,英稷为攻城而亡,换的荆州民心;若想让那些老臣再无他话,非牺牲魏大人不可,陛下,您比老臣更明白其中厉害,政治便是如此,敢入朝堂就注定要随时牺牲。”胡统勋沉声说道。

高远双拳紧握,往来踱步,犹豫不决。

难道为了政治就该牺牲一个有功于社稷的贤臣吗?他高远这么做还算是立新革旧吗?他这么做算是在向旧臣拖妥协吗?

胡统勋看着高远为难模样,缓缓起身,“陛下三思,老臣先行退去。”

“长生,替朕送送胡大人。”高远颔首道。

离开皇宫后,马车上的胡统勋闭眼沉思,马车走在拥挤的街道上,看着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闹市,胡统勋心中便充满无奈,为百姓而言,魏正醇是当之无愧的肱骨大臣,只是他这般锋芒毕露的行事,刚过易折是难免的结局。

夕阳西下,在街上转了大半天的胡统勋来到了魏府门口,为官半辈子的胡统勋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这么羞于见一个人,平日自诩问心无愧的他今日怕是要做一次有愧之人了,片刻后魏正醇便从府邸里走了出来,两人见面,魏正醇毕恭毕敬的拱手道,“胡大人,您来怎么也不让下人提前说一声,好让在下有个准备。”

胡统勋摇了摇头,叹气道,“老夫今日前来,是有话要对魏大人说,说完就走。”

看着胡统勋严肃的神情,魏正醇也觉得肯定是出事了,赶紧请胡统勋入府,一番言谈后,魏正醇也算是明白两胡统勋的来意,只是他魏正醇没想到这话居然是从胡统勋口中说出来的,“高祖斩英稷,胡大人您也太看得起我了,陛下可以做高祖,但我魏正醇却做不了英稷,英稷厥功甚伟,他是为了不让更多的将士受伤牺牲才选择了违令,我魏正醇没有这么本事,比不了英稷大人。”

“正醇,孟尚书他们要什么你知道,陛下心中也清楚,只要你肯低头,我相信孟尚书不会为难你,军事革新没有那么容易,循序渐进未尝不是革新之法,你何必一条路走到黑,若你继续选择两军制改革,只怕会自己把自己送上绝路。”胡统勋拍着桌子说道。

“哈哈哈。。”魏正醇听后大笑三声,“胡大人,您老为官半辈子,应该知道大奉军事在面临什么,兵部名存实亡,各路大军军权在将不在国,先帝为收回兵权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结果呢,却是寒了一个又一个将士的心,若是在五十年前进行军事改革,将天下军权收归中央,军队不在以一人一家为重,而是以国为重,天下军事一盘棋,若早是如此,岂会有后来诸位国公和平西王的祸事;军事革新革在制度,在军权军心,革新后,权归兵部,将归国家,不管是征调还是行军打仗由兵部统一调度,朝廷任免官员,裁兵征兵由国家统一规划安排,所有将士登记在册,军饷赋税全归中央管理,军队上心皆心在朝廷,那个时候,各州将领无私兵以乱政,无贪饷而乱军,无异心而祸国,我大奉军队就好比铁板一样,全军一心,上下一体,岂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还是那句话,我魏正醇可以为国而死,但军改绝不可废。”

胡统勋听后,牙关紧咬,“正醇,你和公明,尚仪都是我老头子看着走进殷都朝堂的,你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怎可就此搭上身家性命,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今日你暂且隐忍,孟大人他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日后大家来日方长,就算一两年内军改不结束,那三年,五年呢,有陛下撑腰,你担心什么。”

“革新革的就是一口气,军事改革刚开始,若就此中断,日后想要在捡起来就难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魏正醇不想废了这口气,那些老臣不想让我军改,那我就算是死也要把革新坚持下去,千百年后,他们化成一抔黄土,而我魏正醇则是青史留名,如此,我魏正醇又何惧于他们。”魏正醇神色坚定的说道,说的胡统勋心中不是滋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醇,你活的比老夫自在,比朝中大多数官员都通透。”胡统勋起身拱手。

魏正醇走过去扶着胡统勋说道,“胡大人,我知道您和陛下都是为我好,只是我选择了革新这条路,就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革新之初,我便以屈闵海晏为毕生所求之目标,今日能用我的生命换来革新的继续,那我魏正醇死而无憾,革新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绝不可就此而废。”

“既然你意已决,那老头子我就不做这个说客了。”胡统勋无奈起身,擦了擦眼泪,转身离去。

看着胡统勋背影,魏正醇重重的鞠了一躬,“胡大人,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今日正醇虽死,然名可留于竹帛也。”

“一代名臣,为革新而生,大奉有此良臣,何愁不兴。”胡统勋走出魏府的时候,老泪纵横,久久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