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 第1429章 走秦总走的路,让秦总五路可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29章 走秦总走的路,让秦总五路可走

新安县也会有一位“景宁秦总”。

何远民满脑子这样想。

用三年时间,新安县的何总追上景宁秦总。

何远民信心远大。

他在兰城周旋了三天。

跟收购商罗总终于谈好了。

罗总出资三百万,从现在开始就给香山镇的种棉农户放定金。

一亩地一百块,放出去三百万。

何局亲自带香山镇干部转村入户,最少一家十五亩,放一千五百块,最多一家三十亩,三千块定金一分不少。

这项工作在八月九月要干的利利索索。

景宁秦总搞产业,无论是高崖塬上的一万亩大蒜,还是定西的三万亩洋芋,他先放定金这一步,其他人再去收货,一斤都收不来。

放三百万定金,每家每户签字摁手印,工作做的紧紧凑凑,没有有丝毫马虎。

何远民从兰城回来的第一天,罗兵带着一百万现金亲自来新安县,坐镇六天,一百万定金放了出去。

剩下的二百万,罗兵觉得没必要自己亲自盯着,给何局一沓提款证明,何局看着办。

到了九月,这件事顺顺当当完成。

给香山镇放定金的半个月时间里,何局就等景宁秦总过来找茬。

结果嘞,秦家叔侄俩影儿都不见。

何远民有些失望。

再想想也能理解,在高崖塬上,一万亩大蒜产业,何局手里的车一斤蒜薹都没收走。

他凭什么跑来新安县挡着别人放定金?

秦家叔侄俩要来香山镇收棉花,一斤都别想收走。

秦总走提前放定金的路子,其实并不是每亩都放一百块。

他是一家一户放一百块,有二十亩的有三十亩的,收了这一百块钱后,都把自家的二十亩三十亩货让秦总收走了。

何远民的路子走的更保险,一亩地放一百块。

一亩地产四百斤棉,两块钱收,两块五给兰城罗总发货。

正常情况,这一茬棉,新安县农商工贸公司能收入五百万。

有了这笔钱,何远民直接出两百五十万给新安县修油路。

看谁再敢说一句新安县的油路都是景宁秦总出钱修的。

十月十号开始,两块钱收棉。

景宁秦总连一斤棉花叶子都收不走。

想想景宁秦总的无奈,何远民感觉酣畅淋漓,爽的不行。

让你尝尝我去你们高崖塬上收蒜薹,一斤都收不来的感受。

也让你秦总尝尝,收你们大坝村的西瓜,一斤都收不来的感受。

已经到了九月,三万亩棉,五百万收入,何远民知道已经稳稳当当。

何总已经跟景宁县的周书记说的很清楚。

当初是答应了给景宁棉纺厂种棉花,但没答应是让景宁秦总收棉。

你们要这批棉花,跟兰城的罗总衔接,从他手里要货。

这个安排你们谁能说出有什么问题?

罗总两块五从何远民手里收货,三块钱再转手给各个用棉的纺纱厂。

方圆五百公里范围,不但有景宁棉纺厂,还有兰城美芳纺纱厂,还有美源纺纱厂,恰恰纺纱厂。

罗总给这些纺纱厂供棉,供多供少,那就是罗总的事儿了。

安排好这一摊子,堵住景宁县领导们的嘴,何远民手底下的新安香山面包也出炉了。

五十个烤炉,一天出一万块面包。

先给香山镇各个干部发一箱,让他们尝尝味道如何。

面包收入一天有一万块。

九月出去,到了十月,手里有了三十万面包收入,再拉二十烤炉。

如此循序渐进,到了年底,面包产业跟景宁秦总的面包就一样了。

辣酱已经出产了一个月。

从九月份开始,产量增加到一天出八千罐,一罐赚一块五。

到了十月,辣酱厂就有资金扩大一条生产线,一天出一万五千罐。

有辣酱厂和面包厂,稳稳当当开下去,一个月保底五十万元的收入。

话说回来,还是要感谢秦总领的路子。

何远民觉得自己少走了四五年弯路。

罗总说他主要要给兰城美芳纺纱厂供货。

美芳纺纱厂的美芳姐妹俩跟秦总联系密切,何局你没什么意见吧。

何远民满嘴乐呵,当然没什么意见,要不然,雷书记跟前不好周旋,市委陆书记跟前也不好交代。

既不影响自己赚了五百万,也不影响自己给兰城美芳纺纱厂交货,一举两得。

何远民心里美滋滋的不得了。

小黄主任给何总反映了一个要紧问题。

美芳姐妹俩在八月十五号那天去了大坪村,专门谈十月份的棉花收购项目。

何总咱不能大意,美芳姐妹俩在兰城开了最大的纺纱厂,服装产业一条龙,在西京市占据半边天,家产八千万。

她俩的父母、叔叔、舅舅在兰城政商两界盘根错节,咱的生意以后要做大,要挣大钱,就不能把美芳姐妹俩惹翻。

何远民跟兰城罗总接洽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说新安棉以后就是景宁棉布的原材料供货地,希望罗总收购这批棉花,能重点给美芳纺纱供货。

用不了两年,棉花供货这一块,何远民认为美芳姐妹俩找的不是秦总,是新安何总。

傻子才跟兰城美芳姐妹俩对着干。

去年美芳纺纱从秦总手里收棉,是三块钱一斤。

今年她们姐妹从罗总手里拿货,也是三块钱一斤,她们姐妹俩能不要?

秦总种的一万三千五百亩棉,正好给他们的景宁棉纺厂供货,美芳纺纱原料供货,今年没秦总什么事。

各干各的产业。

小黄主任又给何局反应了一个重要消息。

秦总手底下有一名农业大学的女学生,计算机技术了得。

咱们新安农商工贸公司也要招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咱们公司也要配计算机,在财务流程上要跟秦总的平安贸易走的一样先进。

手底下人这么一提醒,何远民觉得招个学计算机的大学生是更重要的任务。

何局认为自己端端正正,没有一点歪心思。

专门招漂亮女大学生这种情况,也就秦总干的出来。

“小黄,大坪村九月份土地上的产业是什么?”

何远明随口一问。

秦总有辣酱厂,有面包厂,有杏仁露厂,这些何远民知道,他不信秦总在九月份还有土地上的产业。

“何局,他们大坪搭了三百亩钢架大棚,三月到五月出平菇,六月休耕了一个月,七月八月长辣椒苗,现在的九月开始出青椒了,能出到十月底。”

何远民脸拉下来。

“什么?大坪村又开始出三百亩青椒了?他咋想的,腊月正月菜价最好的时候,他的三百亩大棚不出青椒,怎么是九月十月出这一茬,多少钱?”

“目前是两毛收货,三毛发,还是发往北疆,不但有一列火车往过发,还有五辆货车往过发。”

三百亩青椒,一天产二十四五万斤,看样子秦总是将大坪村的青椒全部发到北疆去了。

北疆到了九月十月已经是冬天的气候。

新鲜青椒缺货,能卖好价,何远民想,北疆的市场要想办法也抢过来。

他们新安的蔬菜大棚在黄桥乡,也有三百亩。

跟着秦总的路子,冬天种大棚青椒,四月五月出蘑菇,六月到八月休耕,九月再种青椒,到了十月底就出货了。

正好赶上腊月正月的高价。

不知道秦总咋想的,他们大坪村腊月正月的青椒为什么停掉了?

“何总,我觉得秦总在腊月正月,是想收别处的菜给北疆发,或许比现在还便宜。”

“腊月正月的蔬菜怎么可能比现在便宜?”

“何总,就咱们县各个乡镇,都搭了最少一百个大棚,今年冬天,咱新安县就有八百个大棚,都是种青椒,秦总掌握到这个信息以后,他们大坪村到了十一月就不产青椒了。”

何远民瞪眼睛。

“谁让各个乡镇这么干的,八五年的滞销没记性吗?”

“各个乡镇自己规划自己搞的,他们不听你劝。”

何远民气得上下牙交错,嘴里骂:“都是一帮蠢货,完了,秦总又要用青椒拿捏咱们新安县。”

小黄主任不明白何总这话什么意思。

眼睛盯在领导脸上,一脸疑惑。

“笨蛋,咱们县有八百亩,他们景宁县有五百亩,今年冬天的青椒又泛滥成灾,秦总有兰城、西京、京都的市场,他的接货商一时半会儿很难挖过来,他六分钱收,一毛钱发,现在陆书记连任,咱们还能拿超过收购价百分之三十的把柄拿捏他?”

小黄主任一脸不解:“六分钱收货,一毛钱发,是超过了百分之三十呀?”

“哼,你再好好看看那份文件,一毛钱以内收购农产品,两分钱收货,一毛钱发,不算超过百分之三十收购价。”

小黄主任不信,找出来文件仔细一看,果然是这样。

到了十一月十二月,新安县青椒往出发是个麻烦。

“何总,秦总能在北疆找到稳定收货商,我们就不能找?”

何远民大手一挥:“小黄,你说的对,今天做些准备,我们明天就去北疆找收货商,我倒要看看,他秦总怎么是怎么让北疆客商收青椒的。”

三万亩棉花收购手续办的顺顺利利,让何远民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