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边。

几日间,赵牧连同百官讨论草原祸患。

一时,朝堂几位大佬,得出近乎相同的结论,大唐以后历代君王,务必深耕草原,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不过,西巡何尝又不是一次对草原各部落,西方各势力的摸底了解呢。

何况天子亲自西巡。

和百官关注草原,未雨绸缪截然不同,西巡途中,李世民好像脱缰的野马,好像冲出鸟笼的黄雀,仿佛回到鲜衣怒马的少年时代。

一路上,纵马驰骋,肆意纵横。

洒脱。

自在。

惬意。

若非赵牧,李靖,李孝恭,长孙无忌等人从旁劝说,李世民恨不得扔下后面的妃嫔和西迁的百姓,独自带领少数精兵悍将,马不停蹄赶往萨珊,可萨等地,巡视唐军打下的疆域。

最好亲赴前线,亲自指挥一两场战斗,和乌古斯汗国,或者和拜占庭帝国酣畅淋漓打一场。

闻言,李世民稍稍收敛,依然策马扬鞭,稍稍放缓步伐。

好处是皇帝疾驰,无意间大大提升三军和百姓的赶路速度,飞速缩减沿途耗费的时间。

不过,西巡耗费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多少。

无他。

李世民带领大军进入草原,沿途各部闻讯而动,不论是诚心诚意也好,虚情假意也罢,部落纷纷提前宰杀牛羊,首领带族人载歌载舞,沿途欢迎李世民一行。

进入部落驻地,又是举行盛大仪式,以最高礼节招待。

宴请李世民连同百官之余,赠送大军和百姓部分粮草。即使各部落人口稀少,送上来的粮草不多,聊胜于无,但架不住漫长道路上部落众多。

前行中,大军和百姓收获颇丰。

艰苦卓绝的行程中,难得偶尔改变伙食,尝尝异域事务。

何况,黑骑,玄甲军,神策军,无不是大唐最精锐骑兵,一路浩浩荡荡,远观铺天盖地,近看杀气凛冽,大大宣扬唐军的气势,国威。

李世民经常打压草原部落,不断压缩对方生存空间,草原各部落摄于李世民手段不敢轻举妄动,内心依然蠢蠢欲动,今亲眼目睹金甲,黑甲的唐骑,瞧着他们手里森森战斗,强悍神弩,强悍的视觉冲击给他们造成前所未有的震撼,比李世民天可汗的称号,更震撼十倍,百倍。

起初或许还心存侥幸,突然和杀气凛冽的唐骑接近,各部落的有心人,不得不彻底打消内心不敢有的念头。

李世民纵马驰骋,肆意纵横之余,也悄无声息关注着草原的情况。

别人可以忘,他却不敢忘记。

当年,自己即位之初,颉利率领突厥儿郎直逼渭水河畔。

此等大辱,非灭突厥方能消除恨意。

今亲眼目睹草原罕有千人以上部落,水草茂盛之地更成为朝廷的养马场,安心之余,李世民内心依然有诸多想法。

不等和百官讨论自己的想法,却是突然遇到对方热情款待,特别是发自内心真的把他当做天可汗,视作草原各部落的首领。

纵然李世民非喜欢别人阿谀奉承,更非喜欢别人对自己溜须拍马,但突然受到草原百姓尊敬,他整个人心情非常愉悦。

毕竟,草原各部落远离中原,远离长安,缺少王化,甚至某些人的祖辈,父辈曾经南下掠夺,或是中原王朝的死敌,今依然尊称他为天可汗,一来或许是忌惮唐军的武力,担心唐军出没再度犁庭扫穴,草原各部落永无宁日。

不过,唐军一路西进始终没有半点杀伐,也没有半点强取豪夺,这种担心纯属多余。所以,便是第二种可能,草原部落陆续心悦诚服臣服于大唐,忠心效命于自己。

为验证自己内心猜想,李世民特意让李君羡带领部分玄甲兵去打探,尤其是询问关于学习大唐的文化的情况,须知当初赵牧力排众议,强势建议在草原各部落内推行大唐文化,争取使得草原各部落人心归唐。

已过数年之久,进展在缓慢,是否有效果,很快见分晓。

旁边,赵牧,萧瑀,褚遂良,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李孝恭,张亮的将领也是翘首企盼。

若富有成效,自当继续推行。

若毫无成效,势必该重压之下强势推行,甚至于驻扎军队,或向各部落内派遣王师教化。

约莫半晌,李君羡连同玄甲兵陆续归来,汇总各处的消息,全部呈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阅览消息,综合沿途所见所闻,很快得出结论,王化进展比预想的慢,但是也有效果。

不过,效果主要集中于孩童和青年身上,这些人经过学习王化,连同南面来的商人带来的只言片语消息,对长安,对中原充满相望和憧憬,特别是自己内心早早勾勒出繁花似锦的中原。

许多人少年,青年,内心早已萌生南下前往长安学习,游历的梦想。

然而,各部落中老年人依然处于抗拒和冷漠,长安或中原在他们的脑海中仅是个地方或者是个概念。

另外,少量经过和唐军作战,或亲眼目睹唐军杀进草原,拔出各处部落的人,以至于曾经和唐军发生正面冲突的人,依然仇视,敌对。

可惜突厥已灭,回纥西迁,奚族,契丹驱逐到域外,这小部分人面对动辄数万,十万的唐骑,再瞧瞧自己急速衰落的部落,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精兵悍将保护的天可汗,不光要隐忍不发,还要陪着笑脸,以免李世民龙颜不悦,唐骑犁庭扫穴,顷刻间把部落夷为平地,部落所有人死于非命。

李世民草草阅读各处汇聚的消息,不由得微微一笑,把书信递给赵牧,李靖等人。

苟且的百姓而已,焉能掀起风浪。

因担心寥寥数人造次,而诛杀各处部落非他性格。

再者说,他完全能够理解。

渭水之盟。

他视作此生最大耻辱,卧薪尝胆三载,一举灭掉耀武扬威的颉利。

今大唐灭掉草原各部,堪称仇敌,死敌,亲身经历的人,焉能没有些想法和仇恨。

所以,他没有再去追究,只要大唐继续保持稳定,继续长治久安,一两代人后,对方的心思和想法肯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草原的情况朝着对大唐有利的地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