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家伙,刘芒这才知道,自己这是闹乌龙了。

原来人家现在就已经用炭炼铁了。

“三爷既然了解,那可知这炭块一般在哪能寻到?”

“出东门,向前行三里,便有一山,咱们的铁匠大多在那里寻这湮石,对了,正是去那海边村的路上!”

听到这话,刘芒也等不及了,想要实地去看看。

“三爷,你找个人,带咱俩去那一观!”

看到刘芒这么着急,黄三爷也不敢怠慢。

让人准备了三匹好马,找了个下手带路,片刻便冲向出了城外。

来到山下,刘芒和黄三朗跟着那下人,开始寻找炭块。

不一会,刘芒便在一凹坑发现了煤。

不仅如此,还在煤边还有些铁矿石。

“哈哈,果然有煤铁伴生。”

看到刘芒发笑,黄三朗一脸怪异的问道。

“大人,有何不对么?”

“没有不对,很好,非常好,走,先回家吃饭,要不然雪儿等不到咱俩,可不会先吃的!”

吃完午餐,额……同样是受刘芒影响,两餐变三餐。

“三爷,你手里的盐可以出手,若于异族交易,可换牛羊,但优先换人!”

“特别是异族之间多有攻伐,手中肯定会有奴隶,男子可做劳苦奴隶,女工可以同化分发有功将士。”

刘芒的话黄三朗听懂了,但是却面露尴尬之色。

“不敢欺瞒大人,属下虽是与异族通商,却也不是直接交易。”

“中山有大商张世平、苏双二人,每年会来海阳收粮,属下只是与他们交易。”

“不过大人也别急,这再有一月,便是那二商来此之时!”

听到这话,刘芒这才知道,自己这是高估了这便宜老丈人的实力了。

按他估计,黄三朗可能也就算是个中商,或者可以说是地主加小商,别说巨商糜家,就算是大商,他也差了不少!

“原来如此,那好吧,最近一月,你便多关注产盐,既然那盐是贩给异族,粗盐便可,细盐留着咱们自己吃!”

“等那二商来找你时,你记得通知一下我!”

不提这个,刘芒接着说道。

“还有流民的招募,你可派人前往滦南,丰南等地,多多宣传海阳能吃饱饭,引人入城,毕竟有人才能有兵!”

这一次,黄三朗不再推辞,毕竟刚刚那事办的,确实有欺骗之实。

可是刘芒不知道,随着黄三朗派出招揽流民的人出去,随之出去的,便是海阳及时雨,勇猛刘青天这句话。

说完这些,刘芒想了想,还是让黄三朗带他去黄家铁匠铺一行。

毕竟这煤铁矿在海阳附近,不交给黄三朗也交不给别人。

随后,在刘芒的指挥下,铁匠铺众人不多时便建起了一座小型的土高炉。

等按流程开始炼铁,刘芒也不再等,只是开口说道。

“你们就按这个方法炼,要是能炼出第一炉铁水,所有人赏金1000加粮百斤。”

说完,让黄三朗安排一下之后,两人回到了黄家。

“别看那个炉子小,那只是做实验而已,如果一旦成功,你想想,建一个比那个大十倍的炉子,还不是轻而易举!”

听到刘芒这个解释,黄三朗眼前一亮。

“还有,别舍不得在技术更新上面下本钱,你只有奖励够诱人,他们就会主动想办法,到时候,你赚回来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点了一下黄三朗,刘芒也不再说,主是是土法炼铁,他也是只做过ppt,让他真去炼,他还不一定有这些打了一辈子铁的人行。

眼看天色渐晚,刘芒也不留下吃晚餐了,招呼了一下黄雪,两人起身告辞。

带着黄雪回到家中,刘芒招来追忆两兄弟。

这两兄弟一大早便去和六子做交接,把警队控制在了手中。

得到刘芒召唤,两人自是匆匆赶回。

“接下来警队也需要扩张,人数就增加到1个连,同样选择青壮,到时候训练是和保安队一样。”

“对了,从这个月开始,警队也发饷,按保安队的七层定!”

听完强哥的分析,追忆两人自然开心万分。

两人一上任,便又是扩充队伍,又是发饷,这下子警队还不是对他们感恩带德。

第二天,刘芒刚起床,便有下人来报,黄三爷已等候多时。

听到这个通报,刘芒便知必是那高炉炼铁成功了。

快步来到会客厅,刘芒便看到黄三爷正满是笑容的来回踱步。

“三爷,看你这高兴的样子,可是那高炉成功了?”

听到刘芒话中带着揶揄,黄三朗也不禁老脸一红。

“大人可真是学究天人,有大人指导,这高炉之事定然成功。”

刘芒并没有去听他这拍马屁的话,而是直接说道。

“那接下来便总结好经验,直接去那煤铁产地建炉。”

“还是和海边那制盐村一样,这个你自己看着安排,到时候我让六子带一连军士过去驻守。”

“对了,你回去告诉那些铁匠们,其实铁与钢的区别只是含炭量不同,让他们不是怕浪费,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试验,若是能直接炼出钢来,那就更好了!”

黄三朗把刘芒这些话记在心里,又和刘芒寒暄了两句,这才起身告别。

其实还有一事,只不过是他自己不去想而已。

在这时,私自产盐产铁,那可都是重罪。

不过,他想着刘芒乃是皇亲,应该是得了旨意。

他也不想想,皇帝怎么可能把这个盐铁专卖的权利外流,这不是巴不得让人造反么。

就在黄三朗开始安排人兴建高炉之时,不过三五日功夫,海阳县城便开始出现陌生流民。

此时,刘芒下令,所有流民一律登记在册,并且让警队招人开始在城外建房。

原来的小城,估计不够用了。

因为他有印象,汉末的气候那真是一言难尽,要不然也不会招致流民四起,黄巾起义。

等大量流民涌入,到时候再加紧建房屋,怕是是来不急。

如果自己提前搭好架子,也能直接做好规化,不用人来了之后,建的乱七八遭的。

而且,只需要建少许房屋,让流民能够过渡一下,建他们自己的房子还得靠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