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的项目是有政府拨款的,是专门用于改善基层干部办公环境的,不过经费不多,大概只能盖建筑面积60平的样子。 杨家塆村的村委会和别的村委会不一样,因为杨家塆村委会有企业,有资金来源,这次新盖的楼的建筑面积大概相当于一栋两层的居民楼,空缺的部分由杨家塆村自己搞定。
“养猪场去看过没有?猪长得怎么样?”杨铭问道。
“还行,两个月时间,大的八十多斤,小的刚刚七十斤。”
“还过两个多月就应该能卖了,还能长到两百多斤吗?”杨铭有点担心地问道。
“不知道呢,听张驼子说猪越大吃的越多,长得也就越快,后面一天长两斤都没问题。”
“哦!”杨铭也听说过这个说法,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按照这个说法的话,再长一百五十斤是没问题的。
如果体重和生长周期没问题,那么,他提供的饲料就没问题,也就意味着后面可以继续供应。
“杨俊,二期养猪场该筹划了。”
“这么快?第一批猪都还没长大呢!”
“没关系,想赚钱就要快,等第一批猪卖了那得两个月往后了。”
乡下人做生意主要讲究的是可靠、稳当,当第一批猪卖了之后,利润也就出来了,到时候再投第二期也不迟。都是这么想的,可做生意也讲究商机,当都知道一个项目能赚钱时,那个项目也就不赚钱了。
杨铭又说道:“你尽快去通知一下吧,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参与。”
“好。”
杨俊回到村委会,用广播吆喝了两遍,经过一次简单的调查摸底,结果也就出来了,和杨俊预想的一样,一半人处于观望期间,一半人是因为手上没有多少钱。不过,杨家塆的人不急,杨家塆村其它生产队的人却很积极,有三十多户要参与。
“怎么办?”杨铭问道。
摸底、统计出来的结果超出了两人的预料,全村的人比杨家塆本塆的人还积极。
“这是好事呀!都是一个村的人,他们要参与进来就参与进来呗!”
杨俊是一村之长,格局自然是在全村,带领全村人致富,解决全村人的媳妇问题是他的使命。
“你同意那就签合同呗,还是像上次那样,不够的我来兜底,如果资金够我不投也没关系。”杨铭说道。
“好。”
一个星期过去,资金和合同均已到位。一共40户,其中杨家塆4户,其它生产队36户,筹款110万,杨铭出资30万。
公寓楼封顶之后,龚志强分了几个人手去了二期养猪场,二期正式开建。
还是像上次一样的建设和管理方案,杨俊继续担任总经理,杨铭继续担任董事长。兽医还是由张驼子来做,给他每个月加300块工资。
“杨铭,你家的小猪崽可以卖了吧?”杨俊问道。
“干嘛?”
“直接买你们的呀!”
“得了,我那小猪崽是二元种猪,就算公的也要三千块一头。”
“哦,这么贵谁买?”
“没人买我就自己喂呗,喂个几十头母猪,到时候专门卖三元仔猪。”
“三元仔猪总该便宜了吧?”
“对,三元仔猪就是市场上仔猪的价格。”
“二元母猪真的要三千块一头?”
“真的。”
“那我们买几头你卖不卖?”
“你们买得起我就卖。”
“我回去跟几个股东代表商量一下先。”
杨俊也听说过养猪场一般都是自己养母猪,再贵也要买几头,大不了等小母猪长大下崽了再养一批母猪,那样就不用再为小猪崽发愁了。
养猪场的董事长是杨铭,总经理是杨俊,股东会议也就是走个形势,其它几个代表并没有什么异议,只是讲了一下价格。
对此,杨铭象征性地给每头小母猪便宜了100块钱,以每头2900块的价格卖出去6头,剩下的6头杨铭家自己喂起来。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田野里金黄一片片,那是油菜花。
“杨铭,我要去看油菜花!”王成芬在二楼的大阳台上远眺,兴奋得像个孩子在手舞足蹈。
“好吧!”
一晃已经有好多年没见到油菜花了,王成芬戴着大檐帽在田野里蹲下身驱逐正在采蜜的小蜜蜂。
“咦?好多野韭菜!你妈会不会做野韭菜粑?”
“会呀!我小时候她经常做。”
“那我摘一点回去,等会让你妈做给我们吃。”
“冇闷忒。”
王成芬在田梗上摘野韭菜,杨铭在用方便袋抓蜜蜂。
“终于抓到你了吧!”
杨铭慢慢收紧方便袋口,然后将蜜蜂抓出来,再在它的腹部轻轻一挤,一坨晶莹剔透的蜜汁就流了出来,这就是天然蜂蜜。挤出来的蜂蜜不能浪费,杨铭用指甲一刮,然后就往嘴边送。
“啊?你吃的什么?”
刚才的一幕被王成芬看了个正着,惊讶问道。
“吃蜂蜜呀!”
“杨铭,你怎么能做这么恶心的事?要吃蜂蜜去买呀!”
“买的蜂蜜都是掺了假的。”
这是他们小时候经常在土坯房的砖缝里干的事,既能和蜜蜂捉迷藏,又能品尝原滋原味的蜂蜜,回味无穷。
“你把那个方便袋子给我。”
来时只打算观赏一下油菜花,压根儿没想到摘野韭菜,这会儿已经摘了一大把,得找个东西装起来。
“应该够吃了,要不我们回去吧!”王成芬又摘了一会儿便摘了许多,起身说道。
“走。”
回到家,王成芬将野韭菜清理好,又清洗干净后,晚上杨母回来让杨父去买了大米粉回来,一家人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野韭菜粑粑。
“好好吃!”
王成芬一口气吃了三个,晚饭全部被野韭菜粑粑取代了,那是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