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工厂大海王 > 第562章 运输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在不愉快氛围中不知不觉度过,突然,大屏幕中出现了他们车次的候车室,可以进站了。

“老板,厂里还需要去找一辆面包车,杨水林的三轮车拉不下。”张厂长在电话中汇报道。

“哦,这个让他先辛苦一下,我去找台车来。”杨铭回复道。

杨水林是承包杨铭沙市中通快递收派件的那个人,厂里每天的快递都由他来拉回去出货,但他只有一辆三轮摩托车。

刚开始几天出的货少,用三轮摩托拉没问题,现在产能日料增多,三轮摩托已经不够用了,这几天都是每天拉两次才能拉完。

目前的情况是需要一辆金杯海狮面包车,但这也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过不了半个月,就又得换货车。

在乡下货车好找,但基本上都是拉石头和砂石料的翻斗车,厢货还真不好找。

想来想去,问了几个人也没有谁认识开厢货的司机。

“诶,有啦。”

忽的,杨铭灵机一动,村里的蔬菜公司不是每天都拉蔬菜吗?一辆车早上拉蔬菜,晚上拉快递,活多了,利用率也高了,成本应该会更低。

想到这里,杨铭给杨俊打了个电话,把这事一说,杨俊马上说道:“这个完全没问题呀!价格我去跟你谈。”

“好,那就交给你了,谈好给我打电话。”

之前那台厢货签约的是每天送一趟沙市和荆州两个区,一个月六千块的运费,现在又跑多一趟,杨俊出价三千。

司机一想,每天多花四十块钱油钱,又能多赚五六十,何乐而不为?便爽快答应。

杨俊把这件事告诉杨铭的时候,顺便提出了一个问题:“杨铭,你说这一台车每月能有九千块的收入,除去油钱是不是可以赚五六千块?”

“嗯,这个……差不多。”

“这一台车才多少钱呀?一年差不多就可以回本了吧?”

没等杨铭说话,杨俊继续道:“你看,要不我们蔬菜公司买一台车回来自己送货?你厂里的和我们蔬菜公司的运输都可以解决。”

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独揽一切的想法,钱不能让外人赚。但杨铭还是那句话,把这中间的利害向杨俊一说,杨俊立马明白。

下一秒,杨俊又提出来一个想法:“你说这活能不能给村里人做?”

杨俊这个村长当的是真的尽职尽责,但凡有一件能让村里人挣钱的事都不会错过。

“可以呀!村里除了我和炮哥会开车,还有谁会开车?”

“开车可以学嘛!也就一两个月的事,就是他们恐怕没钱买车。”

“你想这样做也可以,买车的钱我可以垫付,不过,每个月结到运费了要还一半给我。”

“可以可以,这事太好了,我去找人。”杨俊欣喜不已。

炮哥倒是可以直接开厢货,不过,他现在在山上拉土夹石,接下来还要拉石头,人正发着财呢,肯定不会换车。

不过,他心中已有人选,那是村里的单亲家庭杨山羊。这人比杨俊和杨铭还大三岁,前年妹妹出嫁后,家里就只剩他和他母亲两人。

以他家的情况和别家对比,这辈子大概率是娶不到媳妇的。然而,现在机会来了,杨俊把这个机会给了他,当天打电话让他从武汉赶回来报名学车。

王成芬走后,杨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连上床的时间都晚了几个小时。

于是,他开始琢磨,以后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厂里的领导班子还空缺着很多岗位,这些岗位该从哪里找人来填补?

这些问题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着实不知道怎么处理。想来想去,便想到了林国栋,也许林国栋能够解决。

一个电话打过去,林国栋很快就接了:“喂,杨总,今天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呀?”

“林经理,在干嘛呢?那边怎么闹哄哄的呀?”

“哎,喝酒呢,要不要过来喝两瓶?”

“哈哈,我在荆州,恐怕喝不成了。”

“那你小子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嗯,还真有点事。”

“有什么事就直说,别磨磨唧唧的。”

“嗯……是这样的,我在我们老家开了一个制衣厂……”

“什么?你在东莞不是有厂吗?怎么又在老家开厂呀?”

“哎,一言难尽啊,反正厂是开起来了,现在需要财务、人事方面的人才,你能不能给我挖几个过来?”

杨铭不愿意说,林国栋也没多问,反正杨铭的话他信,便问道:“你在老家开工厂肯定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然后你再在这边挖人过去,那成本也降不下来呀!”

“我在老家开工厂不单单是为了降低成本这么简单的,你要是能跟我挖几个人过来,我就谢天谢地了。”

“你那边能开多少工资呀?”

“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你给我挖一个能够搞定一个厂的所有会计事务的会计师,工资可以比他在原单位高五百块。人事的话挖一个有经验的管理师或管理员都可以,工资也可以直接加五百块。”

“你这个没有开玩笑的吧?”

“肯定不是开玩笑呀!我的人品你还不清楚?”

“好吧,我明天约几个人给你问问,等我消息。”

“好的,我过去之后请你喝酒。”

次日黄昏时分,杨铭先后接到两个电话,都是林国栋介绍过来的人打电话来确认工作的。

不得不说,林国栋出面办事的效率就是高,一个会计师,一个人事部管理员,杨铭通通吸纳。

杨铭虽说早已不在精诚厂,但他的名字还是让人耳熟能详。只要有人一说起他的名字,就有人讲他的风流事迹和发家致富的事迹。

因此,那两人在林国栋的引荐下,只是打电话找杨铭确认了一下此事,当杨铭给出肯定的答复后,两人便表态马上辞工过来。

有了这两个人以后,财务的事不用担心了,人事也不用担心了,一个厂基本上就可以独立运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