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洪武年间。

皇子们颇有些惊愕地看着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叛变的过程。千言万语,最终只汇成了几个字:就因为这???

孔有德所部,人心纷乱,是因为粮饷不足,给养匮乏,然后因为一只鸡——就开始愿意投身叛乱之路;煽动叛乱的领头人物,李九成,则是因为自己花光了孙元化批给他的买马钱……

虽然这样的走向也并非不合逻辑,也不是不能让人理解,但是你们对大明就不能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忠心?

朱棡、朱棣几人对视一眼,背痛地发现一个事实:好像这些人还真的没有对大明多一点点忠心。

一方面,这群人原本就是毛文龙的麾下,还颇受毛文龙的信重,而毛文龙又是死的不明不白——最起码在这几个人的眼中多半如此;另一方面,辽东军在他们的带领下投向孙元化之后,又备受山东士绅们的排挤,过得并不怎么舒心——不管这其中辽东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再者,又有了袁崇焕的事情,以及耿仲明自己走私的前例……

他们还真是对大明不存在什么感情了。

这伙人已经板上钉钉地作乱了,对付他们只有镇压一途;前面的袁崇焕也已经死了,还和明思宗扯不开关系;孙元化又是朝廷官员,还算对大明尽心尽力;那么……

朱棡便将矛头指向了这明目张胆与辽东兵马不合的山东士绅们身上:“他们也不想想这是什么时候了,大敌当前,正需要安抚,这些人却还依旧想着旧怨,还在排挤辽东兵的家眷!”

排挤,排挤到最后,好了吧,耿仲明直接开了登州的城门,献城了!

一旦耿仲明献了城,李九成、孔有德等人率领这批辽东兵进入城中后,这些一贯与辽东士卒不睦的山东士绅们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此前,孔有德正在率军攻打另一座重要城池,莱州。】

【但莱州作为一座重要城池,城墙坚固,防守严密,并非孔有德如今的兵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攻克的城池。因此,随着时间拖长,孔有德不得不从莱州退回了登州。】

【当然,登州同样不好攻破,因此,明军在围攻多日无果后,不得不选择了围城战术——李九成就是在这期间身死的。】

【孔有德在这里坚守了数月后,于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六年二月,带着主要兵力从海上突围逃走,身负殿后责任的耿仲明等人则在三天后,也就是二月十六日随之突围而出。】

【是的,他们基本上是从海上突围成功的——这就让孔有德一众人马,有了大量的明朝制造的,能够用于海上航行作战的舰船。】

【当然,突围之后,孔有德等人的逃亡之路也并不是一片坦途,毕竟,在他们与后金之间,还隔着一大片明朝的领土,还有黄龙等人提前预判了孔有德等人的路径,正等在路上准备彻底歼灭孔有德。】

【但是,这一次阻击到底力度不够,包围也不够严密,还是给孔有德、耿仲明几人留下了一条逃出生天之路——在经过数次交锋、损兵折将后,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到底是成功脱离了明军的包围圈,逐渐接近了后金的势力范围。】

【崇祯六年,也就是后金天聪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孔有德等人先派了几名心腹赶赴后金,向皇太极表示自己的投靠之意,也顺便请求皇太极能够接应一下他们。】

【四月,孔有德、耿仲明正式奉上书表请降,皇太极非常高兴,让诸贝勒带着后金的兵马前往迎接,在大东沟外,等到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他们剩余的万余名士卒,和相关家眷,还有明朝的数百艘战船。】

【对于孔有德等人的归附,皇太极十分看重,特别是他们带过来的明朝拥有的种种器械船只。同时,也为了展示自己的政策,他将孔有德封为了都元帅,耿仲明则担任总兵。】

【山东一带的叛乱虽然大体上被平定了,仿佛进入了一个稳定期,但这也只是表象。等到再往后一年,也就是天聪八年,崇祯七年,又一名辽东将领、此时的黄龙麾下的人,投向了皇太极。】

【天聪七年年底,因为与所部上级不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原本是毛文龙麾下、随后归属于黄龙麾下,在黄龙死后又归属到了沈世魁麾下的尚可喜,偷偷联系上了皇太极。】

【得到了皇太极的保证后,天聪八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卒以及各种军械,开始在自己能够控制的广鹿等共五座岛屿集结掳掠百姓以及财物,并于二月的时候,正式出发,投奔后金。】

【四月,尚可喜及其人马抵达后金,同样受到了皇太极的隆重招待,被封为总兵官。】

【对于几人的兵马,皇太极也让他们各自继续带领,其中,孔有德和耿仲明这一支被称为天佑兵,而尚可喜的那一支,则被封为了天助兵。】

【这三人也成为了后金乃至清朝一段时间内的汉人高官,在皇太极改元崇德,建号称帝,建立清朝的时候,三人还受封王爵,也就是“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以及智顺王尚可喜。】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无奈,明朝这副情况,已经几乎是要变成了漏勺了——辽东这边,是个将领,特别是毛文龙旧部出身的将领,就会想着投一投后金试试,不得不说,皇太极这招揽人心的方法非常巧妙,且他还真的做到了;

——明朝腹地之中,则是是个卫所士卒,主要是兵力空虚的那几个地方,就想着哗变投向义军或者直接变身盗贼试试……

这样的情况,自从明思宗上位以来,可以说是愈演愈烈。对外,完全管不好边防事务,原本听起来好像是个好方法的联合林丹汗以制衡皇太极,也被证明了是一个完全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的方案;

对内,又有各地天灾,进而导致粮食匮乏、饥民流民遍地,朝廷还做不到处理干净,不论是“抚”还是“剿”,都没能熄灭这场可能动摇根基的大火。

这叫什么?这到底是明朝就已经走到这般完全不可挽回的地步了,还是明思宗确实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到位……

外敌就不说了,内部呢?内部也安抚不下来。不论是“剿”还是“抚”,亦或者是“剿抚兼有”,总归得能起到一些效果才是。

李世民此时真的有些庆幸,自己当时抽中的大唐的彩蛋,是那什么由盛转衰的唐玄宗,以及搞出了帝国掘墓的黄巢,而不是让自己真的细细去看大唐末年的那些个皇帝和朝堂中的具体操作。

——唐玄宗虽然由盛转衰了,但毕竟不是大唐走向终结的时候;黄巢虽然确实是大唐的末期,但主要的着墨点还在黄巢身上,并不需要细细讲解大唐的细节。

再有就是,大唐后面,不论是异族的辽也好,还是汉人的宋,都不是在大唐尚在的时候就诞生的,这更是避免了让他直面大唐末期可能出现的种种神奇操作的心痛。

果然,人都是要对比才能感觉出自己的幸运之处的。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对皇太极在招揽汉人这方面的举措还是非常赞同的。

他以及他的父亲耶律阿保机不就是这样吗?

汉人,汉官,都是有着一定的过人之处的,也是建立一个王朝的一大重要部分,这部分不能随随便便就去省略掉;当然,还是要保证大契丹贵族们的地位略略高出一等。

——不过,放在这个后金,或者说清朝,他们的执政上层大约也不是如大辽这般的纯粹契丹人。毕竟,皇太极已经扯开了和金的联系,又选择了满洲作为族号,还建立了八旗汉军。

这样一来,日后很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掌握权力的是一个多族贵族集团,其中从实际上讲,包含了满洲、蒙古以及汉人。

当然,满洲的地位还是会更高一些。

【在接收了这两批前来归顺的明军之后,皇太极也已经打击了一番察哈尔部。于是,他觉得,此时应当是再次对明朝发动一次消耗战的时候了。】

【天聪八年五月,皇太极再次率领后金的兵马突破明朝边防,进入腹地。】

【当然,这一次皇太极没有再去走原本的喜峰口、蓟州一道,毕竟这个地方已经走过了,明朝也对这一带提高了防守力度;同时,此次如果再次走这一条路,能够获得的利益也不够大。】

【这一次,皇太极算是“西征”——他跑到了明朝初期设立开平卫的地方,并在这里兵分四路,南下进入了明朝腹地。】

【皇太极本人带领一路,从尚方堡攻打宣府、应州(山西应县),继而直指大同;阿济格带领一路,从龙门口直趋宣府(河北张家口宣化区);第三路从独石口(河北赤城县)进军,前去进攻应州;第四路走得胜堡(山西大同北)方向,并由此攻打大同。】

【八月,后金大军开始进攻大同,虽然没能攻破城池,但也在这里逗留了两月之久,明朝完全无法将后金的兵马驱逐、或者歼灭,只能任由他们四处进攻。】

【当然,皇太极本人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毕竟,即使明军不能将他们驱逐出境,但后金也无法攻克山西北部的这些关隘和坚城,但他也没有气馁或者急躁,而是依旧保持了平稳的心态。】

【之所以说平稳的心态,是因为此时,已经有汉官向他建议,既然上次进攻明朝京畿时颇为顺利,此次不若也直接进攻明朝京师,直接攻破算了。如此一来,大业也就能够实现了。】

【皇太极并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他还是认为,此时的后金或许能够做到攻破明朝京师不假,但是,同样依旧没有那个彻底坐稳江山、处理好明朝京师被破之后的混乱的能力。】

【毕竟,攻打京师,是有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的。包括但不限于,明思宗请和、明思宗逃跑、后金一时半会儿没能攻破京师进入了长期作战、周边各地纷纷派兵前来……】

【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需要仔细想好处理方案,并且有处理能力才行。】

【当然,明朝一方对于后金的此种情况,还是很高兴的。】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并不觉得自己在此前的判断和考量有什么问题。当时的大金确实是实力还不足啊!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当然,他很清楚,明朝正在不断地下坡,不断地坍塌,而大金则是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强壮,这也是为什么他当时并不心急的原因之一。

毕竟,只要大金保持住,稳稳发展,还需要担心什么呢?完全没有必要在那个并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就急匆匆地冲上前去,进行一次可以决定命运的拼杀。

皇太极想要的,是一切都稳稳当当,在他的掌控之中,大金、大清能够足够稳当又快步地走下去,他不希望在有不可控风险的时候就直接将自己扔到一个漩涡之中——明朝京师,就是这样的一个漩涡。

毕竟,明朝已经在不断坍塌,但明朝朝中可也并没有想着愿意归降;而明朝各地的一片片烽火,更是会让一个迫不及待入主中原的外族王朝受到不小的影响。

如果说,大金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留给大金的时间不多了,成败与否在此一举,那么他说不定还会就这么前去进攻明朝京师。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神情微妙,他从最后那一部分明朝朝中对此事的“高兴”情状,不由自主地幻视了当初大宋遭遇辽金乃至蒙古的进攻时的表现。

当初,在与辽国作战的时候,在搞什么联金灭辽的时候,在想要联蒙灭金的时候……大宋的朝堂之上,是不是也有人这么认为,是一件好事,值得高兴?

赵匡胤并不想这么联想,但是事实上,经过了神迹几次三番地在一些与大宋情形有关的时候联系大宋,到了如今,即使神迹没有这么做,赵匡胤也已经能够自发地做到这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