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朝,开宝年间。

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宋最终为何会变成那样的结果也相当明显了。

赵德芳喃喃道:“接下来就是那个派术士做法防守开城门,最后逃之夭夭,继而京城陷落了吧……”实在是这件事给人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赵德芳觉得,即使京城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失陷,他也不会忘记这件事的。

何况,汴京城真的失陷了啊。

赵匡胤反倒是心平气和,缓缓道:“纵观金国这两次南下,除去大宋确实已经出现的军队腐朽,朝中争斗不休这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赵佶和赵桓。”

王朝行至中后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官吏腐败,权贵长期把持权力,大臣结党,彼此争斗,军中久不经战而战斗力下滑,武人地位进一步低于文臣,军械粮草贪污吃空饷……大宋也不例外。

事实上,对于这些问题,赵匡胤是有着心理准备的,他痛恨这些危害赵宋王朝的蛀虫,但对他们总会出现这件事也是心知肚明,也很清楚朝中总会出现这样的虫豸。

但是,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合格的君王,能够解决这些蛀虫,把控住大宋的方向;或者退一步,平衡住天下,让这些蛀虫不能更进一步地腐蚀他赵家的江山。

若有,这就可以称为中兴。

但是很显然,他大宋最终没有能够阻止这些虫豸侵害江山,没能遏制住这些歪风邪气——不管大宋在这期间到底有没有一位合格的君主,最终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

而赵佶和赵桓,简直就是助长歪风邪气的典型代表!他们不仅不能遏制或者解决歪风邪气,他们甚至反过来助推这些虫豸们勾心斗角、混迹朝堂。

这两个渣滓能够登上皇位,就是他大宋最大的不幸!

“确实,赵佶一个轻佻不可担天下,赵桓更不用说,作为皇太子居然就是这样的心性,他的脑子都丢到哪里去了?”赵光美嘀咕道,金军兵临城下了都还没有做好决定,要跑不早跑,要坚守也不早做准备,变来变去……

作为皇帝,绝不能让自己的意见像变色龙一般三天两头就变化一次,否则,大臣和百姓如何适应?政策如何施行?这还是无战事的和平时期,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不能如此。

再说了,赵桓都不是三天两头变一次想法,他是一天就能变三次。

赵匡胤笑笑,没有再说什么。实际上他觉得,是时候再去打一顿赵光义了。

都怪他!

【这时候,兵部尚书孙傅登场了。】

【他在市井之中找到了一个名叫郭京的人,据说这个人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金军二帅,并且还能扫荡金兵。】

【随后,孙傅举荐了郭京,然后朝廷也选择了相信他,给郭京加官,赐金帛数万,让郭京自行募兵。】

【在宋朝未曾按照完颜宗望二人的要求派出亲王为质后,金军的攻势越发猛烈。】

【而在汴京城内,孙傅和何卤则极为信任郭京,有人认为将保卫汴京并击溃金军的事情全部委任于一个号称“六甲法”的人身上,实在有些过头,孙傅甚至反驳道:“郭京,殆为时而生。敌中琐微,无不知者。幸好你今天是和我说这话,若是你和其他人说,必然会是一个沮师之罪!”】

【于是,郭京被寄予了厚望。】

【汴京城外城南边共有三座城门,最中间的叫做南熏门,东边的是宣化门,西边的则是安上门。】

【闰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值风雪,郭京在朝中的催促下准备出兵,为此大开宣化门,而郭京本人则和张叔夜一同坐在城楼上观战。】

【然后,事实证明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喜获天降大礼,郭京根本没有什么击退金军的能力,相反,在这次失败后,郭京为了逃避罪责,立刻想到了一个借口:“须下城做法”。】

【随后,他带着剩余的人手下至城外,立刻向南逃遁,丢下汴京城逃之夭夭。】

【而喜获天降大礼包的金军自然不会错失此等良机,于是,在指挥下,金军趁着吊桥为积尸所压,无法拽起收回的时候,大举进攻,从宣化门登上城墙,焚毁南熏门等各个城门,汴京城就此被攻破。】

【赵桓身在宫中,听闻汴京外城已破,便恸哭道:“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先前,种师道就曾提醒过朝中,金军有直取汴京的意思,建议赵桓不若寻机暂避。但这个建议被众人无视掉了,不少人还因此认为种师道怯战。】

【此外,在金军第一次南下回归时,种师道还建议赵桓“乘其渡河半击之”,否则放任金军归去,“异日必为后患”!】

明朝,洪武年间。

朱棣、朱樉等人皆为种师道的良言忠谏被无视,甚至还因此被扣上了怯战的帽子而叹息。

“做什么事儿就要听相关人士的话嘛,老种将军的建议无一不是对于宋朝时局的金玉良言,若能执行一项,北宋末年也未必会落得那般境地……”朱樉叹道,想着种师道在赵桓时期的经历,“虽然钦宗看起来对他还算是委任有加,但实际上,他的关键建议是一句没听。”

朱棣对于宋钦宗显然并不喜欢:“不止,还建议他最好尽快在汴京屯守重兵来着,结果直到最后,四道总管也就只有张叔夜成功进入京城,还是‘仓卒间得兵一万三千’。”

坦白讲,金军确实作战勇猛,但是他们一方面是异地作战,另一方面,就像辽一样,金也通常是秋冬作战,春夏收兵。这两点结合起来,若是汴京城内守军足够,粮草充足,金军能够如现在这般攻破城池吗?他们可能直到夏天也还居留在这里吗?

即使黄河以北暂时落入金军的控制之中,起码汴京城不至于遭遇那般横祸。

“倒是,钦宗讲真……”朱柏也吐槽起宋钦宗赵桓起来,“该稳居京城,坚守不动的时候,一点也坐不住,总想着出奔逃遁;结果等到形势不好,需要暂且避出城外,保证安危的时候,他又说要与社稷共存亡了。”这怎么说,就是一种每一步都能不在点上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着实算是稀有。

特别是放在一个接受了正统皇太子培养的皇帝身上。怎么就能每一步都避开正确答案?这还不算,还每一步都走到了最坏选择上。

说来说去,问题最大的还是赵桓——不止他自己不太行,显然他选人的眼光也不行。

朱橚就对此深有感触,他翻了其他的史籍记录:“宋钦宗的几个核心大臣……看这段,‘请建四道总管,使统兵入援……兵既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信和议,相与谋曰:‘方继好息民,而调发不已,使金人闻之,奈何?’亟檄止之’。明明有机会在金军包围汴京之前调兵守卫京城的,都准备开拔了,结果因为‘议和’就停止了。”

这真是见鬼。赵桓选的重臣这么干了,这很见鬼;而赵桓居然也认可了他们的行为,这就更见鬼了。

朱樉翻出来另一句道:“这不宋朝当时就有人评价吗,‘今所用以为大臣者,皆非其人。唐恪俗吏,耿南仲腐儒,何卤狂生,聂昌凶人’。皆非其人啊!”

朱标凑过来听他们聊了半天,出言道:“关于钦宗,李纲就有评价……‘勤俭有余,而英明不足,不能分别忠邪,群言纷至,为小人所惑,故卒误大事’。”见一群弟弟们有些惊讶的眼神,朱标肯定道,“就是李纲说的。”

【汴京已破,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暂时没有就此彻底吞并宋朝。】

【他们先是把李若水派回去向赵桓禀告,一方面告诫赵桓别想着逃跑,另一方面则告诉赵桓他们所要的只是河北河东的土地,换言之,要求割地。】

【闰十一月二十七日,何卤和郓王赵楷前往议和,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说了这么一段话,稳住了二人的心:“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相无也。”既然有南即有北,那在二人看来,显然并非要灭亡宋朝,所求确实是割地。】

【于是,何卤返回,向赵桓汇报了金军的意思,以及金军邀请太上皇出城的要求。赵桓则说太上皇赵佶受了惊,身体不适,若是需要出城,应当朕前往才是。】

【怎么说好呢,总之,三十日,赵桓亲自出汴京城到了青城,在那里停留到十二月初二方才回京。】

【在此期间,宋朝正式投降。】

【随后,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就开始向宋朝索要金帛布匹等物资,用来充实金朝府库,并且犒赏征战士卒。此外,还要求赵桓将康王赵构召回京城。】

【靖康二年,也就是天会五年,正月初三,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将宋朝的降表呈交给了完颜晟。】

宋朝,开宝年间。

殿中的气氛再次沉寂下来。

赵匡胤等人都翻看着那次靖康彩蛋的记录,带走全部宗室,嗯,不包括这时候还不在京中的康王赵构;徽宗赵佶与钦宗赵桓废为庶人,另立别姓“以王兹土”,哦,立了一个别的姓氏的傀儡政权,就像是辽国扶持后晋和北汉一样……

所以赵桓和赵佶是怎么最后又到了金军手中的?不会是他们自己过去的吧?

赵匡胤又看了一遍最新的记录,冷笑:“倒是会说,还自古有南即有北,那些大臣还真的相信了这金人的说辞。”确实,有南即有北,北边是金国,南边他们没有打算就此直接侵占没错,但你怎么能够确定南边的还是大宋?

有南即有北,金人为什么不在南边立一个听从命令的傀儡皇帝,反而要延续大宋的国祚?就算遭此大劫,大宋的人望也绝对要比重新立一个傀儡王朝更高,也更难控制。

【有了投降的降表,又有着赵桓背书让金军肆意搜刮,那么接下来对于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二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理投降的赵宋王朝与皇帝宗室了。】

【但是事实上,金军内部对于赵宋王朝的处理意见是有着极大分歧的。】

【东路军的完颜宗望一系认为,应当继续赵宋王朝的统治,留下赵佶赵桓作为傀儡,或者另立一个赵氏宗亲作为新任君王,受金朝节制,从而间接控制南部地区,同时还能与汉人保持有回转余地的关系。】

【而作为完颜宗望一系,跟随他一同南下作战的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就明确表现出了完颜宗望的态度。正月初五,刘彦宗向完颜晟上表,请求再立一个赵氏族人为帝。】

【但是完颜晟没有听从,他更偏向于另一方,也就是完颜宗翰一派的想法。】

【西路军完颜宗翰一系则认为,不能留着赵氏宗亲,必须另立他姓为新帝,彻底改朝换代,抹去宋朝的影响力。同时,利用“更立异姓”造成的动荡和混乱,让汉地不能齐心,从而让金朝从中浑水摸鱼,不断渗透,最终达成吞并的效果。】

【金朝中支持这一派观点的人很多,且有数个在此时算是核心的关键宗室。】

【于是,最终,金朝选择了更立异姓,将赵宋宗室全部带走的做法。】

金朝,天会六年。

完颜晟回想起这件事,没有说什么。这说到底,确实是宗望和宗翰两人对于如何处理宋国的不同看法,但核心还是想要拔除宋国的影响力,让大金逐渐能够控制汉地。二者皆是大金功臣,一两次意见不和并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若说这其中是否还有别的因素,那也是有的。如何处置宋国,没有比这更大的扩张自己势力和影响力的机会了——若是己方的意见被采纳,那自己的一系必然能够在接下来的对汉地处理中占据更多的主导权。因而,这也是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二人一直争论不休的原因。

现如今,宗望已然过世,刘彦宗在前不久也已经过世,宗翰一系的力量迅速扩大,堪称是独揽对宋事项,仿辽国设置的枢密院也被他掌握了大半。

思及此,完颜晟开口道:“现如今张邦昌的楚国已经不存,诸位觉得该如何经略汉地为好?”

宋朝,开宝年间。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有冲突……”赵德芳眼神一亮,这显然是金国的一个不算小的问题,“二人俱都领兵,分据河北与河东,还都有攻克汴京的功绩在手,日后多半会有所冲突。”

这样的两个人迟早会发生冲突,他们只要想要扩大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就必然会对上对方。而同样掌握大权的两派一旦冲突,后果可想而知。

赵德昭皱眉:“但是最终登基的是完颜晟的侄孙,金太祖的孙辈。”所以那就是被称为二太子的完颜宗望输了?

————

————

参考《宋宰辅编年录校补》《靖康要录》

李纲的话是在李纲《梁溪全集》卷一七六《建炎进退志总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