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8章 主动被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能有人会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每年都公布财政计划和预算,你自己不去关注,赖谁啊?这话,可就有点强词夺理了!

首先,你公布的财政计划,在哪公布的?为什么不利用媒体大肆宣传报道,令每一名百姓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整那么多专业数据和专业报表,百姓们根本看不懂,你是公布给谁看呢?

正确做法,应该是既有专业数据,也有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图表,并且,广而告之,让关心这事和不关心这事的百姓,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比如,每年的税收,究竟有多少用于了军事,有多少用于了福利,有多少用于教育和医疗等等,根本不必细化,细化了百姓们也未看得懂,只要让他们心中有数就行了!

如此一来,对于国家也有好处!就比如,医疗基金不够用,很多百姓心里就纳闷了,我们一年交了那么多税,国家怎么不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钱都花哪去了?

花哪去了?看过财政图表,大家才明白,偌大一个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处处捉襟见肘,杯水车薪,医疗方面的投入逐年追加,已经很多了,再多就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战略,百姓们不就理解了你的难处吗?

人民,从不缺乏爱国热情,他们知道了国家的难处,自然能够体谅,有个小病小灾,能挺则挺,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便可以节省大量医疗开支,用于救治那些危重病人,不就皆大欢喜了么?

可是有的国家呢,就是不愿意这么做,巴不得老百姓什么也不知道,令人难免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不敢公布出来呢?

刘纬可不想这样,既然他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民主国家,就不能剥夺了人民的知情权!同时,他也不想通过提高物价的方式,让百姓们糊里糊涂地为国家做贡献,于是,便发出号召,开展了一场爱国捐粮运动!

爱国捐粮运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粮食价格保持不变,百姓们还是能以原价购买粮食,所需军粮,则是由百姓们自愿自发地捐赠给军队,储存起来,留作统一战争之用!

自愿自发,就意味着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每户人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节约出来的口粮,捐赠给国家!如果你家人口多,能节约出来的口粮有限,那就少捐点;如果家里的人口少,能节约出来的口粮多,就多捐点!

总之,无论你捐得多,还是捐得少,都能获得奖状,捐得最多的,还可以颁发民爵勋章,以兹鼓励和感谢,绝不会像以前那样,通过涨价的方式,不明不白地让你为筹措军粮做贡献,不分青红皂白,强行摊派到每个百姓的头上!

这种做法的精髓,就在于此!把知情权还给百姓,让他们自愿做出选择,而不是今天造军舰缺钱了,就给食盐涨价;明天造飞机缺钱了,就给铁器涨价;实在涨无可涨了,干脆多铸铜钱制造通货膨胀,无耻地掏空百姓的钱包!

什么是民主?这才叫民主!人民,有人民自发的觉悟,你要相信人民,并号召人民,而不是逼迫人民,更不能想方设法地算计人民,只要他们认为值得,一定会慷慨解囊的!

曾几何时,那个无耻发动侵略战争的岛国,举国上下捐资助战,皇帝每天只吃一顿饭,节约开支,百姓们把自己的家底都当了,捐给军队,购买军火,甚至女学生宁愿去卖身,也要把赚来的钱,捐给国家!

诚然,侵略战争就是非正义的,邪恶的,是遭世人唾弃的,但他们的国民居然会有如此的爱国热情,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究竟是为什么呢,不值得我们深思,并引以为鉴吗?

人民的穷富与否,并非问题的关键,而是在于他们希望这钱能花在刀刃上!

稀里糊涂地为涨价买单,为通货膨胀兜底,却不知道自己无端多出来的开销究竟被谁拿走了,也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这才是最可怕的,时间一久,怨气越攒越多,你还指望百姓们支持你,跟你一条心吗?

可能有人会问,靠百姓捐赠的那点粮食,能够用吗?事实上,你想啊,若靠粮食涨价,积累钱粮,不也是老百姓买单么?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而已!

况且,还有五年的时间呢,就算汉国百姓每人每月只省出一口粮食,届时,亦将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字,汉国政府和军队可以节省大量粮食采购成本,同时,还维护了粮食价格稳定,不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岂不皆大欢喜?

反之,若是刘纬不顾民生,为了准备打仗大肆囤粮,造成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一路攀升,百姓们吃饭的成本提高了,还不怨声载道一肚子不满?

那时节,恐怕又会有人误以为,是因为国营经济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造成的,说涨价就涨价!

你看,两种做法,本质其实差不多,结果,却截然相反,你说,刘纬该不该公布这统一战争的五年计划呢?

百姓们知道了真相,积极踊跃响应号召,都想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纬几乎没费吹灰之力,便统一了人心,现在的汉国,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团结奋进的局面!

可想而知,经过了这五年的精心准备,一旦开战,汉军必能在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下,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晋国必亡,司马氏父子也只能是引颈待戮,洗干净脖子,候着!

刘纬所做的这一切,都被司马懿看在眼里,难道他和司马昭就只能坐以待毙,毫无招架之功吗?感受到形势不妙的父子二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应对之策,但是,却再次出现了分歧!

司马昭的想法还是与原先一样,认为应该学习效仿汉国的先进经验,强大晋国实力;司马懿却认为,时不我待,不能被动等到五年之后,必须现在就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