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月过去,徐静安和沈和两人你来我往的处着,看的赵大姐直乐。

知道徐静安爱吃糖,沈和单位离得商场也近,经常抽空去买点奶糖。

现在说起奶糖就指的是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的前身源自1943年上海“爱皮西糖果厂”。包装则使用红色米奇老鼠的图案,并名为“Abc米老鼠糖”。直至1950年图案改成白兔。

当时牛奶成为了稀缺食品,大白兔奶糖中,牛奶和奶粉是主要配料,许多家庭会把奶糖泡在热水里,然后当做牛奶来喝。

甚至有种说法是“七颗大白兔奶糖,就相当一杯牛奶”。现在已经没法考证这句非常具有市场策略的台词,究竟是广大消费者的心声,还是一种营销策略?

不过大白兔奶糖凭着“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的传闻,被视为营养食品,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

徐静安也按照当下流行处对象的习惯——给沈和织了一件黑色圆领厚毛衣。

沈和高兴的眼睛都眯住了,单位就没有人不知道的,一堆人打趣。

11月底

天气变冷, 徐静安拒绝坐沈和的自行车回去而选择坐公交车回家。

一路上菜市场及副食店,门口都挂着红布标语,街上满载大白菜的汽车来来往往。

马路边、胡同口大白菜堆成小山,上面插着牌子,标着等级和价钱。

人们穿着棉袄,举着副食本,排出几十米长的队。一边冻得跺着脚,一边议论着菜的成色。

徐静安一到单位就得到通知:冬储菜钢厂组织统一购买分配,但是要自己运回去。

钢厂是年产60万吨钢材的大厂,不可能每个职工都照顾到。

现在冬季市面上最常见的时令蔬菜也只有大白菜、萝卜、大葱三样。一级菜按人口限量写本,每人20斤,二、三级菜质地差点儿,但不限量,价钱比一级便宜很多。

徐静安要了200斤白菜,100斤萝卜,20斤葱。其它人几乎都要买上几百斤大白菜和几十斤大葱。

沈和接到消息骑着自行车过来,将菜搬运到家。

徐静安这会儿也闲不下来:挑出不太好的白菜做成满满一缸酸菜;把萝卜洗干净控水做咸菜(酱萝卜干,八宝酱菜,五香萝卜条);腌上咸鸡蛋;泡上糖蒜、腊八蒜。

沈和怕水凉,包揽了洗菜,切菜。徐静安马上心疼得不得了,但还是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对方持续下去。

又让沈和到城外去挖了三麻袋黄土,倒在几个从废品站找回来的破木箱里。

栽上蒜瓣,种上青菜和韭菜放在屋里的火炉旁,再拿草垫子盖上。火炉台旁边生上黄豆芽和绿豆芽。

沈和看着和自己一起忙忙碌碌的徐静安,感觉自己的心里特别踏实。

“安安,”沈和看着徐静安,“我们结婚吧。”

徐静安扭头就看到他的眼睛,那里只有自己,很亮充满着热情、和坚定。

“好,”徐静安笑着答应了。她的眼睛里也装满了沈和,专注的看着他。

答应结婚后,沈和就催她跟沈家人见面。徐静安拎着前一天从副食店抢到的2斤苹果上了门。

“伯父伯母好,”徐静安乖巧的问好,把苹果递了过去“给您带了点苹果,别嫌弃。”

“现在苹果可不容易碰到,”沈母高兴的接过去,拉着徐静安的手来到桌旁,“快坐下,冬天这么冷,喝点水暖暖身体。”转身就给徐静安倒了一碗红糖水。

沈和帮忙,把已经做好的饭菜端出来。吃饭的时候,沈母也不停的拿公筷给她挟菜。

沈父说话也很和气:“父母家人身体还好吗?”

徐静安回话:“都好,他们身体都不错。我们每月都通信,就是离得远不方便见面。坐火车来回路上就得五、六天。”

沈母跟着感叹:“诶呦,那可是不近。”

徐静安笑了笑:“我爸妈和大哥他们都是工人要上班。我大嫂去年生了三胞胎,现在一周岁多刚会走。一下子添了三个孩子,全家人都快忙疯了。”

沈父沈母一听也乐的不行:“可不是嘛!这一有孩子,那是家里有几个人就得忙几个,谁也闲不了。”

沈和坐在旁边,给徐静安又倒了些热水。徐静安接过来继续说:“还有个弟弟去年上高一,现在学校不是停课了嘛?在家呢!”

“是,现在都这样,等通知吧!”沈父点头。

沈母也接着说:“那你弟也挺听话,他待的住吗?”

徐静安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听话什么呀!去年停课全国大串联,非要出去谁都拦不住。最后回来的时候,是拄着棍子一拐一瘸从北京走回来的。”

听到这里,大家都“哈——哈——”的笑了。

“到家的时候,鞋底都烂了,差两天就过年了。到现在回来也快一年了,谁叫都不出去了。”

沈母哈哈的笑了起来,:“还是孩子,非得吃点苦,才能懂事。”

沈家的情况沈和给徐静安介绍过:沈父在粮站上班,沈母在银行上班。沈和的大哥沈岳,到现在还没成家,还在部队当兵,每年回来的时间有限。

这次见面双方都满意。

今天徐静安过来,沈家父母两人都特意请假在家。从资料上看沈家父母两人都不错,初次接触后发现确实可以。面对她都很热情,能感觉的出来不是装的。

徐静安对未来的公婆比较满意。

沈家父母也满意徐静安,毕竟一家子工人没有负担,姑娘工作好,长的也不错。更何况这是沈母的亲戚赵大姐亲自说的媒,沈母自己点的头。再说了人不好,能介绍给自家人吗?

做为一个母亲盼着儿子成家立业,可儿子结婚说实话心里多少会有些酸、不是滋味儿,但架不住时间长呀!

从20到26都催了七年了,心理建设早就做好了。最重要的是,老二隔三差五的已经洗了快两个月的床单了!她是真怕老二出事!

现在要是有人敢拦着,不让老二结婚,她能拿着擀面杖杀到他们家去。这么冷的天,孩子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