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 第465章 炮灰小知青(2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实证明,虽然老邱自称是个大老粗,但是人家做事挺细致的,而且,他还颇通人情世故,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运动的十年,很多传统医学典籍被毁坏,很多有经验有资历的医生受到迫害,传统医学出现了断层。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偏差,属于“误伤”,被当成四旧给破掉了。

事实上,最高领导一直都是对传统医学推崇备至的。明确表示一定要重视中医,因为中医不需要太多昂贵设备,而且中药还比较便宜,农民抓得起。为了推动农村医疗的发展,培训了大批的“赤脚医生”。

所以当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最好的一批中医受到不公正对待,但是在广大农村,因为赤脚医生的出现,中西医都得到了比较大范围的普及。

为了最大限度上为谢锦争取权益,同时也规避她有些敏感的身份。邱干事拿她的“赤脚医生”身份大作文章。

在邱干事讲的故事里,谢锦同志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培训,获得了赤脚医生资格证,又主动申请到穷乡僻壤来执业,真真是练就了一颗红心。而且,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她积极探索,钻研出了能够强身健体的药方,并且愿意贡献出来,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服务。

讲故事的邱干事投入了很多的感情,自己先感动的热泪盈眶。这大概就是无师自通了骗人的最高境界,想骗别人,先骗过自己。

别说他了,谢锦虽然听的一头黑线,但也差点就被感动了。

她可真是个感天动地的大好人。

而且,这个故事很好的契合了国家鼓励赤脚医生事业的主旋律。

谢锦送给邱干事一支笔。

笔给你,会写你就多写点。说不定能长成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呢——扎根于人民群众,熟悉底层生活的小说家。

邱干事不清楚谢锦的心理活动,还以为她是在认可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犒劳自己这段时间来回奔波的辛苦。

他高高兴兴的收下了这支笔,转头就寄给了自己刚上初中的小女儿。并且“厚颜无耻”的说道:“有什么你淘汰了不用的,都可以给我。我家里有5个孩子呢。”

谢锦:“……”

论厚脸皮,竟然是她输了。

于是,她又“淘汰”了一套高中教材给他。

邱干事高兴不已,嘴上说道:“这怎么好意思,你自己不看了?”

谢锦特别嚣张:“我都能倒背如流了。”

邱干事竖起大拇指拍了一通马屁,转头又高高兴兴的寄回了家。

谢锦不知道的是,她认为那个故事是邱干事瞎编乱造的,但实际上,那是邱干事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是认真的以为谢锦非常有天赋,小小年纪,受了三年培训,就能钻研出这么好的药方,那只能用天赋来解释了。只不过谢锦的初衷可能并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来陪她爸爸。

为什么是三年培训呢?因为当赤脚医生有两个必要条件:高小毕业、三年培训。

他编的那个故事,就是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美化了一下谢锦的目的,给了她一个伟光正的形象而已。

谢锦提醒他:“别当引火纸给烧了啊。”

也别当擦屁股纸给用了。

邱干事:“不会不会。”

他们家人还是重视学问的,他要不是因为多读了几本书,多识了几个字,哪能当这个军宣队负责人呢。

都说学习没用了,对老师各种批判,但实际情况却是,如果你不学习,那就更没用啊。厂里招工你考不上,部队升迁也没你份,连在生产队里干个记分员都不行呢。

一方面轻视学问,另一方面又在重视学问,真真是奇了怪了。

而且邱干事这人多多少少有点迷信,他是觉得谢锦有点运气在身上的,不然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一个人大老远的跑到这儿来,火车上就能恰好遇见来探亲的,还遇见来考察的,正好赶上他们去接人的拖拉机?来的还那么及时,正好救了老谢的命?

现在谢锦送他笔和课本,那就是预示着知识分子一定能重获荣光啊!虽然谢锦自己可能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有运气的人,人家不需要认识到,一举一动自然能契合社会发展的节奏,恰到好处的把握住发展机遇。

他老邱只要跟着走就行了。

所以,在寄出课本的时候,老邱给自己家孩子写了一封信,督促大家不要放弃学习,最多5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

要是谢锦知道了他信的内容,一定要称呼他一句:预言家!观察家!恰到好处的投机者!(褒义)

编造完了药方来源的故事,邱干事又开始去跑各种手续。

直到1973年开春,经过当地卫生系统的批准,一个中成药厂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谢锦除了继续当她的赤脚医生,还在药厂里担任技术员,多领一份工资。虽然这时候没有技术入股的说法,更没有分红,但是邱干事帮她弄到了一份证明,表明她是药方的所有者,同时也帮冯老头、老太太都安排了工作。

本来谢秉琛也是可以安排的,但是他本人拒绝了。谢锦在指导大家开荒种草药,他就陪着女儿种草药好了。

自从谢锦来了之后,谢秉琛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到大西北从事体力劳动对他而言是一种折磨和失意,但是女儿来了之后,这件事就跟体验生活和旅游差不多了。以前看着苍茫的天地,心里满是无措和苍凉,现在嘛,就是天空和大地都辽阔无边,人类虽然渺小,但为了改变自身处境所做出的努力却是震撼人心的!

他托人弄来了笔墨和几种颜料,闲着无事的时候开始画画,画四季流转,画生活变化,每一幅画里,都有他的女儿。

干校里的很多人都开始重操旧业,据谢锦所知,有的人开始写散文随笔,有的人在创作小说,还有的人在写论文,有的人捡起了以前被迫中断的研究课题……

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之后,每个人的心境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得到了升华。

【随便聊聊】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是一位名叫王桂珍的女士。赤脚医生这个称号就是因她而来,因为她的家乡都是水田,她经常赤脚到田间地头去给大家看病,所以文汇报发表采访她的文章的时候,把她称为赤脚医生。那篇文章就叫《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当时毛主席看了她的事迹,批示道:赤脚医生就是好!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几位学者拍摄了一部52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记录了当时赤脚医生就地取材,土法制药和小小银针治大病的故事。

另外说一句,王桂珍女士依然健在,而且看起来精神矍铄。还自费建立了赤脚医生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