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952章 好领导与好下属,商人赈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52章 好领导与好下属,商人赈灾

“郑总督,且听我慢慢道来!”

不待他问,李若涟便解释道:“郑总督,您刚刚调动战船和行走路线与陛下的想法是一致的,且理由也是一样的。

至于说煤炭补给问题更不用担心,我们从褒斜道向南京出发时陛下就从缅甸西南的迪亚岛调了两艘战船带着十万两白银沿着印度半岛东海岸线南下到锡兰了。

到那边之后会让那边的商人大量收购棕榈油,然后他们就会带着一艘你们在锡兰缴获的荷兰的拿屋船横渡阿拉伯海,

到达索马里后顺着东海岸线南下,一直会到马达加斯加,哪里也会准备大量的棕榈油和残渣。

然后继续南下,绕过好望角后在沿途吸引一些西海岸线的海外三国的军士、商人,击沉他们的战船后抓一些俘虏,让他们替我们在诸国收购棕榈油。

若是一切按照预定计划走,至少在非洲西南角的加纳王国(几内亚)是不用担心煤炭的补给问题。

若是后面的不顺利,那么至少你们从锡兰到好望角这一路可以毫无担忧。

后面到直布罗陀海峡这一段的两万里路就只能你们自己搞定了,想来对你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陛下圣明!”

郑芝龙大喜,没有想到皇帝已经先他之忧且有了对策和已经着手准备了。

什么叫好下属?想领导之想,急领导之急,做领导之前。

什么叫好领导?放权、听劝、抗雷、不猜疑。

现在的皇帝就是这种,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哪怕是皇帝已经定下来了也能稍作调整,一些大问题上,诸如天灾等等的问题也从不怪罪下面的官员,更不苛刻近侍。

懂的就多说几句,发表一下看法,不懂的就静静听着,当居中联系人,方案确定后直接放权,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要权给权,反正达成结果就行了。

用人上更是不拘一格,只要你有才能,不看年纪和出身,他一个诏安过来的二十来岁的青年统帅大明的所有海军力量,换个皇帝谁敢这么干?

在这种皇帝下干活,那才叫一个舒服。

至于李若涟所说的好望角之后若是不顺利让他们自己想办法那就更不是问题了,非常时间用非常规手段。

例如沿海城池肯定都被海娃三国侵占了,大明海军直接干掉他们的舰队后,然后冲上港口将海外三国的物资给没收了。

用海外三国的战利品以远超市场价收购棕榈油,半天都能收购几万斤。

“陛下,有了您的提前安排,臣保证,将海外三国给打残!”

“朕相信你的能力,大明海军虽然强大,但海外五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万万不可小觑。”

崇祯点了点头,思索了几息后,面色凝重:“打残海外三国让五国内斗,进而引发欧洲的内乱,这一步关系到大明的发展。

若是按我们所推测,大明至少有三十年突飞猛进的时间,只要有这三十年的时间,朕有信心为大明打下延续三百年国运的基础。

但就怕英吉利和法兰西不上当,反倒是联合荷兰等三国共同对抗,或者联手先瓜分了欧洲,那到时候才叫麻烦。

而且没有了海外五国的殖民,北美、南美的一些国家会不会趁机崛起我们都不好预测。”

“陛下,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儿,我们没法预测将来,只能先将眼前的威胁去除了,未来再说未来的事儿了。”

郑芝龙点了点头,而后脸色一狠:“若是英吉利和法兰西不上当,那明年臣再率舰队去走一趟,直接将五国的海上实力全部摧毁,就当是练兵了。

哪怕史书记载我们侵略、屠杀无辜,但这是功在千秋的事儿,这个罪臣担了。”

“行了,远征的事儿就这么定了,再多带五千颗飞雷弹,以防万一,准备好后,立刻出发!朕在北京城等你们的好消息,届时朕亲自为你庆功!”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郑芝龙立刻回应,声音铿锵有力,然后带着浓烈的战意和杀意退出了大堂。

看着郑芝龙离去的背影,崇祯轻轻的出了口气,如郑芝龙所说一样,未来的事儿未来再说,先顾好眼前。

好一会儿后,崇祯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略微有些烫的茶水滑入喉咙流入胃中,苦涩、返甘在口舌中打转。

好一会儿后送郑芝龙离开的李若涟进了大堂,低声道:“陛下,熊总督和周布政使在外面候着了,说是有一些事情要禀报!”

“让他们进来吧,朕刚好有事要问他!”

片刻后,熊文灿和周廷儒进了大堂,一番行礼之后,熊文灿沉声道:“陛下,最近臣有一件事儿有些拿不定主意,请陛下示下!”

不待崇祯询问,熊文灿便拿出一了一份文本递给了李若涟:“陛下,自去年起安徽的凤阳、庐州两府已经受旱灾影响,

不少州府衙门都接到了商人们施粥赈灾的申请,且是用自家粮食,臣已经知晓的都已经有九府二十二个县共计一百二十九个大小商号。”

“商人赈灾?”

崇祯满是意外之色。

做慈善活动,这是各地官府都会鼓励和支持的,甚至表彰。

可并不意味着开设粥厂救济灾民是商人们想做就做的,需要向官府申请,等官府批准后,在官府的监督之下才可以的,并不是说你有粮食就可以随便。

之所以如此,一是害怕有心人投毒造成大规模的伤亡,且大规模聚集容易引发瘟疫。

二是需要官府派出衙役维持秩序,饥饿之下的灾民什么事儿都能做的出来,没有官府的震慑,单靠商人们搞不好就会发生哄抢,进而发生踩踏事件。

虽然大旱开始波及安徽的庐州府和凤阳府,但并不严重,以沿途所看最多减产三到五成。

而安徽和江苏本身还算是富有,加上海贸所需手工赚到的银子,百姓也不至于饿肚子才是。

富商们在这个时候施粥倒是有些看不明白了,但要说商人们在作妖他是不相信,那就问问朝廷的刀快不快了。

一念至此,崇祯看向熊文灿:“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