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五零见闻录 > 第573章 新厂新成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芹油盐不进,杨厂长也只能再三劝说,说好处讲利益,结果,赵芹根本就不接受,当然最后赵芹等人也给了一个底线,那就是这个厂是个空壳不要紧,把里面的设备钱还回来,他们可以自己造。里面的关系户清理了,他们可以接收里面的北方厂子弟,不会无故开除,他们也不会主动向上级举报揭发。这样就基本满足了北方厂的诉求,把这个厂甩出去,不能让自己人失业,最后就是这件事不能闹翻。

这件事说清楚了,赵芹就直接带人走了,桌上的饭菜,他们是一动没动。杨厂长看了看,又叹了口气,“人不能与天斗,你们真是,值当的嘛。”

回去的路上,赵芹看着郑丽春在那里给大家解释今天桌子上发生的事情,她也知道,郑丽春这人,你让她把一件事,所有条条框框都安排好,然后自己去监督执行,这些都没有问题,让她事后分析也没问题,但是你让她做及时应对,她还差点意思。

等郑丽春都解释完了,孙卫东才问郑丽春,“郑妹子,问个事,你不是说,你只要捅我一下,我就站起来说话吗,都交代好了,你怎么又不让我说了。”然后把话又说了一遍。

“孙哥,这话,是用来掀桌子的,要是赵姐落于下风,才用得着你这句话,说完了,咱们就得走了。但是咱们赵姐威武,全程压着他姓杨的打,自然用不着你出头了。”

“那为啥是我说。”

“当然是你个子高啊,天塌下来,你能顶住,我们这些小虾米可顶不住。对不对赵姐。”郑丽春笑着说,实际上她没说实话,他利用了两点,一是孙卫东功劳大,有些话他说了别人不敢算账,二是利用大家对研究人员的刻板偏见,这些搞研究的不通人情世故,说话比较直,但是在这里这么多人,还是打个哈哈,回去私下再说把。

一群人说说笑笑的,回到厂里,让后厨炒了一个白菜,大家吃了一顿饭。等都吃完了,钱有根才站出来说,“各位同志,明天我邀请大家去水泥厂参观,咱们第一窑可以商用的特种水泥明天就能正式问世了,欢迎大家去指导一下工作。”(特种水泥这方面,我只知道一些水泥的性能,但是怎么产的我是真不知道,看个热闹吧。)

“这么快?”孙卫东非常吃惊,由于厂里没有钱,改电窑这件事花费太高被搁置了,所以只有钱有根一个人特种水泥投产了,这一次的投资除了厂里的截流之外,赵芹把厂里的现有资金都拨付了。但是改造需要时间,研究需要时间,培养工人需要时间,送检也需要时间,能这么快就开始小批量试产,那说明钱有根最近那是真没闲着。钱有根这人虽然比较怂,怕事,但是干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次赵芹有点不成功就成仁的意思,要么就是上面答应了返还,要么就是水泥厂被上面重视既往不咎,要么就是水泥厂能盈利能把窟窿填上,否则就凭借赵芹这一次直接把厂里的钱全都调走这一步,虽然不至于直接降级或者开除,但是挨顿批也是少不了的。钱有根知道这个压力,也明白这是厂里对自己的信任,所以这两个月,钱有根基本就是吃住在工厂,醒了就干活,还要随时准备回答大家的疑问,用他自嘲的话说,当初他上高中要是有这精神,全天下的大学还不随便他挑。这才有了连孙卫东都吃惊的速度。

“要不要,请几个领导一起过去?”

“这个,赵姐你看着办,检测机构是建筑部门的材料院,估计建筑部门会来领导,有可能石油部门也会过来。这一次的产品是油井水泥。”

结果听到油井水泥,赵芹反应呢,程副厂长第一个蹦了,“钱工,你说得都是真的?是油井水泥?性能怎么样,和进口的比差多少?”

“程副厂长,不用紧张,经过他们多检测过了,确定是油井水泥,目前能看到的参数可以确定比进口的略好……”

结果不等钱有根说完,程副厂长直接跑了,“你等着,我去打电话,我给你请个大领导去坐镇……”

当然钱有根说的也不实在,他弄出来的水泥可不是比进口的略好,而是好的多,但是由于耐候性这种指标现在还给不出来,所以大家也没法给出一个准确信息,只能说略好。当然也不怪程副厂长这么兴奋,他本来就是工办派下来的,对于目前各种情况非常清楚,现在的油井水泥,怎么说呢,不是国产不了,而是国产的性能太差,需要大量进口,但是三个供应商一个比一个心黑,要价高得离谱,导致现在有一个大油田,但是建设进度一般。新发现的油田,在够用的基础上,也不敢大规模建设,就怕这次建了,用不了多久就完蛋了,还得重复建设。

好家伙,一个电话之后,程副厂长,跑到小车班,直接叫了一辆盒子车出门了,很明显,他汇报的人,让他面谈。

吃完了饭,也没有其他事情了,赵芹也就叫了一辆盒子车,把大院的人都捎走了。她只是平时不用,但是资格绝对是有的,大院里四个人呢,坐辆车怎么了。再说,钢机二厂可不缺车,冀州的第二汽车厂,就是靠钢机二厂的盒子车起步的,自然会投桃报李,计划外卖给钢机二厂几辆了。

等上了车,赵芹才问孙卫东,“卫东,你的研究怎么样了?”既然知道自己一定会得到这个制冰机厂,自然就得提前准备好,省的到时候着急忙慌,而在多方面讨论之后,大家一致确定放弃制冰机这条路,从而转产空调。这个时候的空调可以分三种,设备空调,商业中央空调,和舒适空调。空调最早是用于除湿的,制冷只是他的一个附加作用,这个时候的空调就是设备空调。但是后来随着人对舒适性的要求提高,部分商场,写字楼都开始安装空调。空调用于家用,变成舒适空调要晚的多,还是因为冷媒的发展才得到普及的。

早起空调的冷媒一个比一个吓人,从最早的乙醚,到后来的氨气,再到后来的二氧化硫,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泄露了,就等死吧。实在是死的人太多了,所以催生了氟利昂的问世,也就是R12,有了这东西,才能实现制冷机的小型化,才能做到向家家户户进行推广。

孙卫东的计划压根就不是什么设备空调,这玩意制作难度大,市场小,而国内的产品又很难形成溢价,很难实现盈利。他的方向是中央空调和舒适性空调,尤其是舒适性空调,毕竟中央空调这种大件,一般人也都会更喜欢大品牌,对于价格和技术性没有这么敏感。研究方向也是三线并行的,电空调,燃气空调,和太阳能空调,三者各有优劣。中央空调还是以燃气空调为主,毕竟相对而言,现在燃气的价格比电要便宜不少,而中央空调对这个个比较敏感。至于太阳能空调,这玩意造价高,技术难度大,安装复杂,所以可以以超高价格进行订单式生产。

“已经有眉目了,雨水帮了不少忙,基本上可以绕开现有的所有专利,只要有钱,有材料随时都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投产,有了设备,咱们进行成品生产问题就不大了。”

“尽量早一点,我听说上面给申城冰箱厂下了空调研究的订单,看看咱们能不能抢个第一,这对咱们的推广很有意义。”

“嗯,行我知道了。我也只能说尽快,明年年底之前吧,这段时间让这些人暂时到车间去干一段时间,咱们也好规划一下。”

实际上不知道这台空调是个什么情况的两个人有点杞人忧天了,上面确实是下达了一个研究空调的命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朝令夕改,时停时启,结果到了65年才问世不说,造出来的东西像冰箱,胜过空调,并没有空调那套东西,用的实际上还是冰箱的系统。好多人说这空调是给特殊人群研究的,实际上这种说法很偏颇,因为国内空调的保有量在三十年代增长速度就非常快了,虽然国内造不了,但是可以进口啊。

一夜无话,第二天,厂里出了两辆车,带着愿意过去凑热闹的大小领导,孙卫东没去,用他的话说,不是他的东西,他去凑热闹,丢不起这个人。他虽然不去,但是去的人可不少,工办来人,这可不是平时能随便见得,就连一向不怎么喜欢凑热闹的郑丽春都去了,这放到以后,那都得是七点偶尔出现的人物,不去看看能行吗。

一群人看着水泥窑开窑,一堆水泥就这么随着传输带一路送到了,储藏罐里,然后大家从下面放出来一点,掺水,短钢筋,碎石,做了一小块水泥板,送给领导收藏,简简单单的鼓励了一下大家,然后就问到了关键问题,“小赵啊,这厂子发展有什么困难吗?”

等的就是这句话,赵芹也没含糊,“主任,别的都还好,就是负责这方面的一直是我们厂的技术部门二把手,他平时也有别的工作要做,不能长期泡在这里,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技术员,用于指导工作,另外就是钱的问题了。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厂想要扩建一下研究部门,只是目前周边没有地了,也希望主任能给帮忙解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