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口说话的事不急,孩子老挑食这种毛病就不能惯。
说来也奇怪,林锦璇跟宣连瑾说起来都不是挑食的人,虽然他们的出生让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有很多选择的余地,这个不喜欢换一个便是,反正条件摆在这,不难。
但两孩子,准确说是云韶,随着她跟云昭渐渐开始吃一些奶之外的食物后,她挑食的毛病就跟着显露出来了。
云昭那是喂啥吃啥,至今就没什么东西进了他的口还会被吐出来的,甚至有时候吃尽兴了还会高兴的拍手,谁见了都得夸一句这孩子好养,一点不娇气。
云韶就不一样,她这个做姐姐的,那叫一个挑剔。
菜一定要是分开做的,不能搅合到一起,不然她就不吃。
萝卜不吃。
土豆泥看心情。
水果一定要她看着洗三遍,不然也不吃。
肉也得看情况,稍稍有点腥味或者其他异味,也不吃。
面条一定要用鸡汤,不然不吃。
不吃蛋,不吃虾,混在任何菜里都不吃,因为她就不吃那种混合到一起泥一样的辅食,她一定要那种能看清是什么东西的食物。
就连吃鱼,也得在她面前放上完整的鱼,然后在她眼睛注视下挑刺,她才吃。
关于这一点,也是林锦璇跟宣连瑾都觉得这孩子绝对不笨的原因之一。
这孩子……在吃饭这件事上,就没让任何人忽悠成功过。
哪里像云昭。
也不是说云昭这个做弟弟的笨,就是……跟姐姐云韶相比,云昭就更天真一些,甚至有点憨,有时候跟着林锦璇或者宣连瑾一块儿吃饭,看见他亲娘或者亲爹吃了什么菜,他也想吃,啊啊叫。
然后,这种时候,伺候他的人只要装模作样的夹一点放在碟子里,然后拿起云昭的小碗喂他,他就会觉得自己吃到了。
还特别高兴。
就这么好忽悠。
而这种时候,云昭都会得到姐姐云韶一个白眼,而他自己是完全没感觉的。
一般来说两孩子这个年纪,还是每日少食多餐的时候,饿了吃吃了睡,还没到跟林锦璇、宣连瑾一块儿用膳的年纪。
但谁让夫妻俩忙呢,每日能赶上晚膳的时候,也是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
这会儿,云韶努力避开喂到嘴边的萝卜,听到宣连瑾突然开口喊了自己名字后,扭头看了过来。
一旁的云昭也寻着声音,好奇看向宣连瑾,见说话的是自己父王,连嘴里还有食物都忘了,先咧开嘴开始笑。
林锦璇:“……”
宣连瑾淡淡道:“不可挑食。”
倒不是宣连瑾非要让女儿吃不喜欢吃的东西,而是两个小家伙每日进食的东西,都是府里专门请的医女和厨娘一起敲定的,专门针对孩子们自身情况决定的食材,简而言之就是他们的专属营养餐。
林锦璇跟宣连瑾也有,只不过身为大人,夫妻俩又都不是重口腹之欲的,便是对食材或者一些吃食有所偏好,遇到不那么喜欢的食物,也是面不改色的吃完。
小孩,尤其是云韶这样的小婴儿,在吃饭这方面,正是最麻烦的时候。
因为一般这个年纪的孩子,是根本说不通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态度表现的很明显。
他们甚至听不懂大人说的话,什么为他们好之类的说辞,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没用。
但云韶不一样,她听得懂。
她就是不喜欢。
但如果林锦璇或者宣连瑾开口了,云韶虽然会小脸不高兴的皱起来,但还是会吃。
就比如现在,听到宣连瑾的话,云韶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一勺萝卜,筋筋小鼻子,还是张开口,让奶娘喂了进去。
吃的不太高兴,但还是乖乖吃了。
每次都是这样,但每次只要夫妻俩不表态,她还是会抗拒。
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能看出她日后大体会是个什么性子了。
说起来,这个时候,云昭跟云韶已经长开了不少,小脸上已经能看出几分与夫妻二人的相似了。
不过微妙的是,姐弟俩反过来了,姐姐似乎更像宣连瑾,弟弟……更像林锦璇。
但小家伙们目前表现出的性格,却好像又跟夫妻俩谁都不像。
林锦璇跟宣连瑾瞧着都是那种沉稳从容、遇事不慌的类型,行动力都很强,做事从来不会拖拖拉拉,也不会偷懒。
但……
云昭是个活泼的性子,能走路之后,每天是一定要下地走上一段时间的,根本坐不住。
姐姐相反,之前还瞧不太明显,如今近身照顾的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小主子是个懒骨头,能坐着绝不会站着,能躺着就绝不会坐着。
能不动,她就绝不会走。
也就是云韶可能已经有了自己是姐姐的意识,也可能是云韶觉得云昭这个胞弟是个傻子,不看着点不行,每日都会被迫跟着云昭动一动,不然可能至今还不会走。
除了她比较淡定不易受惊之外,这懒骨头,怎么看都没法跟林锦璇或者宣连瑾对上号。
但是云韶那双眼,据太后说,跟宣连瑾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不出意外的话,长大之后就更像了。
这让人怎么说呢?
林锦璇自个儿生的孩子,当然不会怀疑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就是这性子……
罢了,孩子还小,以后还不一定会长成什么样,慢慢看着来吧。
林锦璇见宣连瑾打算盯着孩子吃饭,便也不急着跟宣连瑾谈事,慢条斯理地给宣连瑾夹了一筷子红烧肉,得到宣连瑾一个颇为温柔的笑之后,垂眸慢慢进食。
今日她沐休,却并没有在府里待一整日,也是在外面跑了半日,腾出下午跟晚上的时间跟孩子相处。
上午林锦璇主要是做了伪装,做平民打扮,跟林锦晴、任萱在燕京内城外城几个书铺看了一圈,看看时下流行的一些读物,以及陆陆续续冒出来的几家报社各自的售卖情况。
林锦晴跟任萱带着点儿查看自家产业的兴致,林锦璇就是单纯考察民生了。
随着印刷术的推广,又有改良后的造纸术出现,书籍成本降低之后,书籍的价格也降了下来。
举个例子,以前一本科举相关书籍,一本便宜点的大概一千文,如今能降到一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