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戏楼对外挂的匾额写的是人生百态,而被林锦璇花钱全盘买下的戏班子因为班主姓辜所以戏班子也姓辜,是祖孙三代传下来的。

其实这戏班子水平不错,之所以会开不下去,一是被人针对,二是这戏班子平日里还会收养不少弃儿,养的人多了,花销也多,一旦钱财跟不上,就要垮。

但若非这班主有善心,收养不少因为各种原因被丢弃的孩子,林锦璇也不会这般轻易就直接花钱买下来。

毕竟,她也是个“穷人”。

当然了,因着锦绣工坊一声不吭就弄出了一个贡品,一下名声大噪,待到百姓们注意到时,很快就注意到锦绣工坊与他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虽然有昂贵且不卖的贡品布料,也有平民百姓买得起的平价又好看的布料,这次销路彻底打开了。

甚至还有游商、货郎上门大批购买。

哦,这其中也有其他布商想要通过大批量购买锦绣工坊的产品让其库存断流,无法再向市场出售,最后布匹的定价也就能任由他们操控等等元素在内。

但这种常规手段遇上产能被大幅度提升的锦绣工坊,就有点遭不住了。

总之,因为皇宫那边抬了一手,林锦璇手里的银钱终于开始呈现一个向上增长的趋势,不像之前那般连自己库存有什么东西可以卖都算计起来了。

当然,严格来说她怎么都不到穷的份上,相比真正的穷人,她有那么多长辈在,怎么样也不会沦落到连吃穿都要担忧。

而人生百态的开业在第一日时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为林锦璇的选址并非是苏州最繁华的街道,相对来说人生百态楼反倒是更加靠近普通百姓居住的那一边,而不是另一条附近住满了富人的街道。

而看戏这种事,很多时候百姓是没那么多空闲的,至少他们很难在一日之内抽出一两个时辰在戏楼里安安静静坐在戏楼里,静静看完一场戏。

这也是为什么湘女怨被写成了三折戏。

而也是因为这个选址,倒是让一些喜欢看戏的一时半会都没注意到,城里还开了这么一家戏楼。

但不到两日功夫,人生百态就打响了名声。

无他,林锦璇就没想着靠这个挣钱,为了让百姓们看到这一出《湘女怨》,直接前三日免费,三日之后七日只收半价,十日后才恢复原价。

而原价也不贵,普通座次十文钱就能看一场,包厢分一等房、二等房、三等房,价格递减,一等房布置最为精美,一日要十两银子,提供免费茶水,点心另外收费。

此外林锦璇还在伍平的建议下,弄了个包房会员,一个月二十八日,一等房原价日日来需要二百八十两,包月只要二百二十四两,每日送一道茶点。

一等房五间,只有三间可以包月。

二等房十间,只有五间可以包月。

三等房十间,八间可包月。

至于普通座次,也有会员制,但不是直接把位置包下来,而是花一笔钱,接下来一个月可以免费进来看戏。

林锦璇初初听闻时,虽然以她浅薄的经商头脑想不出来这样的点子,但也看明白这里面的套路。

林锦璇:“伍师傅真厉害,还会做生意。”

伍平:“客气客气,都是前人的经验。”

嗐,这算什么,还有什么周边一类的没拿出来说呢。

前三日听闻有免费的戏可看,不少百姓有空的都来占这个便宜了,没空的也硬是要挤出空闲来,这可是免费的!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说法,而且林锦璇也没玩什么猫腻,入场免费座次免费还送免费的茶水,至于包厢与茶点自然不在其中,她没那么傻。

但总归是吸引了不少人来看。

然后便是一炮打响,全城惊动!

一日之内,原本讨论荣惠公主的风声消弭,湘女成了大家讨论的主流。

林锦璇:“挺好。”

碧云眉眼低垂,看着脚面,轻柔道:“如今坊间讨论湘女怨的人不少,奴婢收集到的消息也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则同情、愤慨,二……好似很反感这出戏。”

林锦璇撩撩眼皮,淡声问道:“后者人数多么?”

碧云:“并不多。不过也有一批人,并不提出意见,甚至有些沉默。”

林锦璇挑挑眉,端起茶盏慢悠悠喝了一口,片刻后才道:“派个人去府衙那边,问问崔秦石,他还要拖多久?”

碧云:“好的,奴婢马上安排。”

碧玉这时从外间进来,手里端着一个锦盒,笑眯眯地上前行礼,口中道:“主子,世子爷派人从燕京送了东西来。”

林锦璇有些惊喜,微微坐直身体,伸手:“拿来我看看。”

她一边接过盒子,一边口中问道:“只送了东西来么?没有派人传口信带书信之类的?母亲那边有没有?”

碧云与碧玉无声打了个招呼,退了下去。

碧玉脸上笑容不变,一一作答:“送东西的人说是过来办差,顺带帮世子爷带了点东西过来,因为事情发生的急,未来得及给世子爷准备。世子爷倒是让人带了一句口信,只说在京中一切都好,让您跟侯爷夫人安心在江南带着,侯爷夫人暂时就先麻烦主子您先照顾着,等他有时间就来陪你们。”

“侯夫人那边还未收到消息,那人便急急忙忙走了,奴婢看着方向,像是往出城的方向赶,许是去侯爷那边了。”

林锦璇这时已经打开了盒子,垂眼便看见盒子里两把做工有那么一点粗糙的梳篦,眉眼微动。

如果是从外面买的梳篦,匠人们可不会将手工这么粗糙的梳篦拿出来砸自己招牌,所以她几乎不用多想,就猜到这梳篦是怎么来的。

“我看着兄长好似不怎么忙。”她脸上是克制不住的笑意,拿起一枚梳篦放在眼前打量,语气调侃:“兄长一向喜欢一视同仁,以前若是送我东西,就少不了母亲那一份。如今娶了嫂嫂,大抵嫂嫂也有一枚差不多的梳篦……”

“看着像是兄长亲手做的,恐怕兄长在家也憋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