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221章 正发愁种子不够呢,郑鸿基就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正发愁种子不够呢,郑鸿基就来了

朱由检孜孜不倦的将自己脑海里的知识,一股脑的传授下去:

“这红薯啊,可是个宝贝啊!

叶子、嫩尖,都可以食用,既能当菜,又能当饭。

还可以开水过一遍,做成酸菜、晒成干菜,放到冬季吃。

老叶子、藤蔓,可以拿来养牲畜。

这是个好宝贝啊!

咱们今后能不能吃饱肚子,能不能家家户户养鸡养猪,就靠它了!

乡亲们啊,你们要是想过上家家户户十只鸡,圈里还有一只猪的美好生活,就一定要好好操弄这个好宝贝啊!”

朱由检满脸的诚恳,甚至,不顾自己的帝王身份,微微弯腰,对百姓们鞠了一躬。

你们是最苦的一代,这个躬,你们受得起!

朱由检在心底发出了呐喊。

“呼啦啦啦!”

眼见皇帝给他们行礼,老百姓们坐不住了,纷纷跪倒在地,嘴里连连叫着死罪:

“陛下啊,咱们泥腿子哪里当得起陛下的大礼,陛下这是折煞我们啊!”

“是啊!陛下对咱们有活命的大恩,更是给了咱们钱粮,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啊!”

……

“起来,都起来!”

朱由检直起身,大声让众人起来,他大声嘶吼道:

“你们记住了,你们不是在为朕做事,而是在为每天都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千千万万个百姓,而努力奋斗啊!

这可是个大宝贝,亩产能达万斤啊!

只要咱们伺弄好了,今后就再也不会有人饿死!

你们说,这个躬,是不是朕应该鞠的?”

红薯好不好?

人家拼命鼓吹的“乾康盛世”,就特么的靠着红薯,才撑起来的!

这玩意,种在荒坡上,丢一把草木灰,亩产就能达到万斤之多!

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化肥!

当然前提是,种了两年后,需要换一季别的作物。

这叫换茬。

若是先种植了豌豆、黄豆一类的作物后,再种植红薯,亩产会更高!

……

朱由检的话,百姓们不敢反驳,他们的心底还压着疑问:

这玩意真的有那么高产吗?

皇帝会不会因为秋收时的产量不高,就断了他们的钱粮?

……

百姓们沉思着,有人止不住窃窃私语:

“皇帝他老人家一月,给咱们一百斤细粮。

咱自然是舍不得吃的。

到时候,拿去卖了,换成粗粮……

就算皇帝只让咱干四个月,也足够咱家人一年食用了。

有了这些粮食,咱闲暇时多开点荒地,明年怎么的也能渡命……”

“唉!”有人低声附和:

“管他皇帝的法子到底成不成,这工作能养活家人,就是好事!”

……

朱由检眉头微皱,暗自思索道:

方正化只送来了三车红薯。

这东西,就算是江浙这种海商遍地的地方,种植的都不多。

因为————江南不缺粮,红薯根本就没有需求!

这玩意,也就人多地少,又有海商的地方,才会大规模种植——比如福建、广东,耕地不足的两地,才是最需要这种高产作物的!

在这时候,福建是种植红薯的第一大省。

然而福建……

方正化的手,伸不过去啊!

等他打通了关系运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虽然只有几千斤红薯,算了个数,也不过只有两三千个。

但是,好在红薯是可以插钎的,而且这东西早一天、晚一天种植,并不会影响了它的结果。

长达两三个月的插钎期,就算种晚了,减产的厉害,也要比一亩地只有百十斤的麦子高产多了!

……

将种植红薯的技巧,倾囊相授后,朱由检不再理会心思各异的红薯组老农们,转身去了另一处田地。

这边的老农,都被分到了玉米组。

方正化按照他的要求,还搞来了一千多斤玉米种子。

这东西……

亩产就要呵呵了。

说句不好听的,玉米这玩意,此时也就是个富贵人家的零嘴!

别看后世玉米的亩产,足足上千斤之多,但——那是在化肥的充足供应下,才能有了这么高的产量的。

化肥,他搞不到,最起码十年内是想也别想的!

这时代,莫说是化肥了——他连鸟粪都搞不到!

在拿到一个出海口之前,想要去海岛上挖鸟粪,当肥料?

那特么是奢望……

如此条件下,在南阳这种无法漫灌的缺水地区,想要大面积种植玉米——扯淡!

没肥料、没水源,种玉米?

特么的连个玉米芯都长不出来!

在这种没有肥料的时代里,玉米必须要种在不缺水的水浇地,才能有了收获。

然而——这些田地,都是富贵人家的专属,早被人抢完了!

但是……

就算这样,朱由检却还是决定要大种玉米。

他图的不是玉米粒,而是玉米杆。

玉米这玩意,也是分为早季玉米和晚季玉米的。

早玉米就是留春地,也就是不种冬麦,在麦子养浆的时节,将玉米点播在田里。

晚玉米,就是油菜收割后,种植的油菜茬玉米、以及麦子收割后的麦茬玉米。

也就是说,在这个麦子即将成熟的季节里,朱由检完全可以规划出土地,大面积的种植玉米——只要方正化能够继续搞到玉米种!

……

玉米这个小东西,因为需要大量养分,是以间距、行距都要超过一尺。

在这个没有肥料的时代,间距更是要超过一尺半,达到两尺左右。

这么一来,一亩地需要的玉米种,也不过只有两三斤罢了。

他手上现今所有的一千多斤种子,足足能够种四五百亩早玉米了。

但是,对朱由检的计划来说——这不够!

……

种植玉米很简单,朱由检只是简单的告诉老农——在下雨后,田地有了墒情的时候,以固定的间距,将玉米播种就可以了。

甚至——连深耕都可以不用。

除草的时候,翻几遍土壤,就藕鸡芭k了。

这是一个懒庄稼。

……

两天后,郑肇基来到了朱由检的行营。

正发愁玉米种不足的朱由检,顿时大喜,当即给了他一个羽林郎的头衔。

勉励一番之后,朱由检派遣军卒,带着郑肇基,立刻启程,去福建搞种子去了。

有了郑家核心族人郑肇基,朱由检想要多搜集一些种子,那可就容易多了!

朱由检更改了计划,将玉米的种植面积,足足扩大了好几倍。

他决定种植十万亩玉米。

玉米种,需要二十多万斤,也就是大约两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