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官欲天下 > 第862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个小时的采访,张思浔感到收获满满,江寒讲的全都是干货,内容太过惊爆,一旦在凤凰台播出,将会刮起一阵风暴。

张明远、岳小晖等人正准备离开,江寒道:“张站长,这期采访,我希望尽快播出。”

张明远从鼻孔里挤出一个哼字,头也不回,钻进车走了。

这期采访,张明远很清楚,就算他们剪辑得再科学,也不会通过台里的审核,绝对播不出来。

虽然播不出来,但是国土部巡查组的领导能看到!

只要巡查组领导看到,江寒吃不了兜着走!这一次,河洛省的领导、绿城市的领导会不会再次受处分不知道,但他知道,江寒这货死定了!

这货是硬要往枪口上撞的!那就不客气了,尽快把今天的情况汇报上去,把录像让巡查组的领导好好看看。

张思浔并没有走,而是跟着江寒,就如同在川西时一样,对江寒进行跟踪采访,她想从江寒身上挖出更多的料。

“江书记,什么时候回川一趟?我知道,那里有很多人还在念叨你的名字。”张思浔问道。

“当然会回去的,但不是最近几年。看看眼下这一摊子,让人头疼啊。”江寒指了指四周的工地。

张思浔笑道:“这对你来讲,解决起来没什么难度吧。不得不说,把你要回来,你们的徐书记很有智慧。”

“思浔,到了凤凰卫视果然不一样,你们的信息渠道来源广得很!”

江寒不得不佩服起来,好多消息在内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不知道呢,港媒就知道了。

因为东方之珠的特殊地位,各大机构在港都有或明或暗的办事机构,港媒特别是凤凰卫视有一帮消息灵通人士。

江寒上书之后没有受到批评,反而是从正处破格提拔为副厅级,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凤凰卫视内部还就此事作过讨论,认为江寒就是大陆新近冒出的一颗新星,从他所干的事情到他从政的轨迹来看,省部级干部就是他从政的下限,至于上限,以凤凰台资深观察家的话说,就是很有想象空间。

而凤凰卫视所有的记者和主持人当中,就只有张思浔与江寒有过接触。

正在此时,江寒主动联系了张思浔。张思浔向上一汇报,立马就得到同意。

其实,她之所以成行,顺带着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关注河洛省新原市长原县委书记章泽林。

凤凰台最牛的地方是什么,是各种观察!比如说政务新观察、经济新观察、军事新观察等等。如果对某个政治人物或重大事件作出准确预测,并且有早前的跟踪报道作为证据,那么凤凰卫视就可能与bbc等传媒巨头相提并论。

~~~~~~

江寒同时接受凤凰卫视与央台的采访,并且对于两家的提问态度大不一样。

据现场人员特别是党政办主任安惠民的介绍,凤凰卫视对于江寒非常友好,对绿城东区的现状表示同情,与江寒一起对驻河洛的记者进行了“讨伐”。江寒说,绿城东区之所以被整改,张明远这几个人就是最大的推手。

当然,江寒在采访中为绿城东区被罚而叫屈,为河洛省受到的教育不公而大声疾呼,这让大家感到十分过瘾。

所有人都希望凤凰卫视把采访内容都播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看看,让上级部门和领导们都看一看!

于是有很多人找到安惠民,能不能把采访内容提前透露,根据采访内容,他们要写文章进行呼吁。

~~~~~~

凤凰卫视和央台对于绿城东区的采访还没有任何动静,河洛省的舆论开始沸沸扬扬。

舆论从土地问题、粮食问题波及到了教育问题。

在这拨舆论中,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当属河洛省文联副主席何远光,何远光在博客上连写了几篇文章,被大家大量转载。

何远光作为一个以杂文见长的作家,还具有十分敏锐的新闻视角,因此从网络上脱颖而出,拥有一大批粉丝,他的“河粉”比很多当红明星还要多。

何远光最早是三河县的文联主席,他之所以从一个小县城的不知名作者变成全国知名的杂文作家和时政评论者,与江寒的支持和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时,为了揭露和讽刺管少卿在三河县强行让农民养马,江寒和何远光商量,让他写一篇文章。

何远光写了一篇《荒唐皇帝朱厚照“禁猪令”始末》,江寒把他的文章在鹅q上弹窗一个月!

由此,何远光声名鹊起。

会写文章的不懂如何抓眼球,懂得如何抓眼球的又没有文字功底,而何远光则是两者的结合,再加上q的助力,不红就怪了。

何远光先是在博客里抛出一篇文章,文章并不出奇,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教育不公问题,把邓公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引用了一些,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等等。

他的文章引起了众多人士的讨伐,这些人士也经常关注何远光的文章,只要文章一出就必须有反对的声音。

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人也要靠着何远光的文章来博取眼球、获得关注、提升名气。

何远光在江寒的指导下又发表一篇长文对这些反驳的文章进行了反驳。

他谈到,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是户口制度的存在,户口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用户口限制人口流动,这是封建社会的帝王为了统治的需要,把人们限制在某一个区域。

如今我们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只要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不能再有盲流之类的歧视。

但是我们从58年开始实施了户籍管理制度,农民就被限制在了农村,城乡之间、城镇之间户口迁移被严格限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活跃,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已经失去了人口管理的意义,更多是异化成了一种资源分配的象征。

教育则是户籍资源当中相当核心的一项,京城户口越来越贵导致了一个关联广泛的利益链和产业链。资源的日益集中致命户品改革的壁垒越来越坚实,这就意味着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果不改革户籍制度,依赖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制度改革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人为地将教育资源与户口制度强行剥离,既得利益者将强烈反对,而且这种反对力量之强大是可以想象的。

经过多年发展,各个制度之间相互联结、相互融合的程度非常深,任何一项制度改革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户口,教育,还是科研,税收等等,真正的只针对某一项制度进行改革,基本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

既然户口制度改革一时无法进行,那么就必须采取另外的方式来实现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