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廷明发天下的三道旨意后,整个大明天下逐渐变得暗潮涌动,利益受到损害的官绅士族们开始了联合起来,准备向大明天子表示强烈的反对态度。
不过由于有着榆林亲王刘博源掌控京师,从而使得京师城内显得一片稳定,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可是在整个大明北地,却是掀起了一片反对的浪潮。
另外还有在江南各省之地,更是引得当地的官绅士族们强烈反对,暗中大骂着天子昏庸无能,竟然与民争利。
对于整个大明官绅士族们的反对态度,榆林亲王刘博源早就有所知晓,不过却并没有作出任何的措施,而是任由事态的持续发展。
因为只有等到官绅士族们接受不了利益受损的情况,那么他们就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尽可能的保住自己的利益。
至于是用什么办法,那就不得而知了,这也不是刘博源所需要关注的事情。
而刘博源所需要操心的事情,那就是时刻关注着整个大明官绅士族们的举动,一旦发现有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举动,那就立即出兵镇压,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京师紫禁城,东暖阁内。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榆林亲王刘博源、都察院都御史李邦华、户部尚书李侍问、礼部尚书倪元璐、吏部尚书郑三俊等七位辅政大臣,向着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慈烺躬身行礼。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快快平身!”
朱慈烺挥了挥手,示意刘博源等人起身。
“臣等叩谢皇上!”
刘博源、李邦华等人再次行礼道谢。
待得刘博源、李邦华等人起身后,朱慈烺这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朕今日急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件要事相商。”
“不过在说起这件要事之前,诸位爱卿还是先看一看这份奏折。”
说完,朱慈烺便示意站在一旁的王承恩,将御案上的一份奏折,递给刘博源、李邦华等人观看。
王承恩连忙拿起御案上的奏折,快步的走下了御阶,随后递给了榆林亲王最先观看。
接过王承恩递来的奏折,刘博源打开后细看了起来。
数息过后。
刘博源将奏折递给了李邦华观看,脸上神色一片平静。
然而李邦华在看完了奏折上的内容后,却是皱起了眉头,脸色一片凝重。
紧接着又是郑三俊、倪元璐、李侍问等人在看完了奏折内容后,也是露出了与李邦华一样的神情。
朱慈烺扫视了一遍刘博源、李邦华等人,随即开口道:“诸位爱卿,奏折上的内容你们也都看完了,不知你们有何意见?”
东暖阁内安静了片刻后,刘博源主动的抱拳回道:“回禀皇上,微臣以为根本无需理会。就算江南各省的官员们全都联合起来,又能对朝廷产生什么威胁,难道他们还敢造反不成!”
朱慈烺沉默的点了点头,转将目光看向了李邦华问道:“李爱卿,你可有什么意见?”
李邦华沉思了数息时间后,随即向着朱慈烺拱手回道:“回禀皇上,老臣也是赞同榆林亲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