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懂王 > 第493章 李治登基年号正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闻天魁星的回禀,李治的身子不由晃了晃。一股悲意自心头起,双目泪光浮动。

突然间,李恪抬头怒视武曌:“武曌!我弟弟是怎么死的?!”

“你弟弟咋么死的?哈哈哈……”武曌癫狂大笑道:“他是被你逼死的!你要是不回来,他还是皇帝!也没有那么多的忧虑!不会一听到战报就吐血!”

在场之人望着武曌,尽皆无语。站在公面上,武曌这话就是强词夺理,若是她与李治能够好好治理国家,让百姓幸福、让吏治清明,李恪又怎么可能回来夺权?

但是从武曌的立场来看,若是没有这一场战争,李治就算是身子骨孱弱了一些,但也不可能就这么离世。所以,李治的死确实与李恪的夺权脱不了干系。

但是现在说什么也都没用了,不管如何,李治死了,李恪回来了。那么大唐皇位绝对不可能落在武曌的手里。

长安平定所用的时间不长,那些世家与勋贵对于李治一朝早已怨声载道。而且,大多数勋贵家族的子弟原本就跟着崔俊去了金山。所以,崔俊帮着李恪打回来,他们举双手欢迎都来不及呢,绝不可能能有什么不满。

而那些大家氏族的子弟多有在白鹿书院求学的经历,都受到过崔俊超前理念的教育与熏陶。对于崔俊回来也不会反对。

唯一有可能的反对者,便是那些李治治下的官员们。但是这些个官员现在连个屁都不是。

没了李治与武曌的皇权撑腰,他们拿什么去反对李恪与崔俊?拿着大刀片子去和使用先进武器的金山军拼命吗?

所以,长安城的平定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告完成。甚至于听到改朝换代限额消息之后,百姓们还自发在家门口挂上了红布,以示庆贺。

当然,李治的死亡不可能落在李恪与崔俊的头上。李治登基的第二天,便下了一道旨意昭告天下:“先皇弟高宗李治驾薨,乃是武曌谋害所致。现武曌已于乱军中被斩。新皇李恪仁义,不追究武曌族人之罪……”

诏书寥寥数语,只是用来平定民意之用。

新皇李恪登基,定年号正统。拜崔俊为柱国、天下兵马大元帅、封一字并肩王、封地则是整个美洲大陆。

而澳洲则是与金山一样,纳入大唐版图,作为李恪与李治儿子们的封地。

随后崔俊派出金山军,以千人为一队前往各处城池宣召,命各地属官宣誓效忠并立文书。

而突厥、新罗与南诏在半年之后献上国书,并入大唐。

正统二年正月,崔俊领兵三十万进攻吐蕃,半年之后平定。随后挥军南下,攻打天竺。而柴令武则是率军乘海船于海上登陆天竺形成南北夹击之态。

天竺国王抵抗三月之后乞降,崔俊命人屠灭天竺皇室所有男丁。

正统三年,金山大铁路贯通美洲东西海岸,大唐的商品开始销往欧洲。

正统四年,南境肇州、爱州举兵反叛,尉迟宝林与薛仁贵分别领兵两万平定。共斩杀叛军一万余。

正统五年,大唐本土全境主要城市都由双向四车道连接。

正统七年,大唐构建的南北铁路通车,其余各处十六条支线也已经动工。

正统十年,大唐全境主要城市通电,城内全部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正统十一年,苏伊士运河被挖通,大唐与大食国分别治理运河东西两岸。

正统十二年,李恪病危,拜狄仁杰为丞相,辅助太子理政。

正统十三年,崔俊辞官,带着袁天罡与孙思邈云游四海。

正统十五年,李恪驾薨,太子李正继位,年号安平。

崔俊离开了大唐,随后,带着妻子与孩子们消失不见。

大唐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强盛无比。

崔俊定下的政策得以全面执行,由于保留了皇帝的人事任免权以及议会的军事政决策权,君主立宪制的弊端并未显现。

即便崔俊一家都销声匿迹,但是这世间都一直流传着崔俊的传说。有人说崔俊死了,有人说崔俊云游四海,有人说崔俊带着家人去了上界……人们都说崔俊王爷是神仙转世,更将之称为懂王。

(全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