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 第二百零一十章 为己而战,为家而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零一十章 为己而战,为家而战

第199章 为己而战,为家而战

目前的阶段还是创业之初,不管是团体,还是国家,在起初创建时,基本上都能齐心协力,团结奋进。

因为那时候的条件通常都很艰苦,更有可能是从绝境死地中觅取一线生机,不得不凛然戒惧,如履薄冰。

但等到环境好了,精神也就放松了,矛盾和冲突也多了,个人的私心也盛了,内耗反倒会加重。

就比如现在,明军稳固控制的只有川东一地,清廷依旧是庞然大物,以一隅敌全国的形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所以,不管是国公国侯,还是政务衙门的官员,都要绷紧一根弦,容不得懈怠。没有时间和精力内斗消耗,更没有承平日久后的那般龌龊和倾轧。

连老百姓都是最容易满足的,没有战乱,能吃饱肚皮,不要求有多好,就已经感恩戴德。

但黄立知道,等到根基稳固,或者是占据了更大的地盘,足以与清廷分庭抗礼时,完全有可能出现永历小朝廷时期的争权夺利、腐败内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黄立还不能提前预测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但他已经意识的,还是要尽快解决,防患于未然。

比如顺军出身的国公国侯们的心病,也到了要有个交代,要明确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了。

与郝摇旗商议完毕,黄立便率四营人马和辅兵,携带了弹药物资,向大方开进。

………………

泸县,东与重庆永川、泸州市合江县连界,西与自贡市富顺县接壤,北与重庆荣昌相连。

作为近江,又是川省农业主产区,大量的士兵家眷被安置在这里。既是对军属的照顾,又方便士兵乘船回家或归队。

而作为地位还要高于普通移民的存在,军人自然是最先吃到大饼,并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的群体。

胡大雄从镇上坐马车回来,用箩筐挑起粮食走向村里,还特意从自家的田地旁走过。

看着那绿油油的水稻秧苗,他心里象吃了蜜般甜,咧开大嘴,露出开怀的笑容。

作为明军第一场大胜仗,攻克夷陵的俘虏。胡大雄一步一步走来,从劳工到监工,再到前驱,终于有了成为明军的资格,并参与了出击湖广的作战行动。

而在这场军事行动中,胡大雄最大的收获,最感幸福的事情,就是与家人团聚,并说服他们,都移民到了川东生活。

其实并不需要多费唇舌,清廷官府的苛政压迫,就已经将更多的人推到了明军这边,包括胡大雄的家人。

临近村口时,胡大雄看到一个瘸拐的身影蹒跚走来,不禁心中一痛,赶忙快步迎上去,嘴里叫道:“哥。”

胡大英呵呵笑着,说道:“估摸着你快回来了,我就来迎迎。”说着,他伸手就要来拿扁担。

胡大雄闪身躲过,嗔怪道:“就这点粮食,马上到家了,还用换人挑?”

胡大英目光闪动了一下,咧嘴苦涩地笑了笑,也不再抢夺,跟在兄弟后边,向家里走去。

这腿是官府拉夫向茅麓山运粮时摔坏的,能够捡条性命,胡大英已经比很多民夫幸运了。

“再过几天,我就要归队了。”胡大雄缓缓说道:“家里就全靠你了。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和妹子也干不得重活,可要辛苦大哥你了。”

胡大英嗯了一声,说道:“伱放心好了,腿脚不耽误干活儿,家里我会照顾好。倒是你,战场上刀枪无眼,可要千万注意安全。”

胡大雄笑了笑,说道:“不管是当清军,还是投了明军,你看我打了那么多年仗,可伤过一根毫毛没有?有老天爷保佑,准保没事。”

对于兄弟的吹嘘,胡大英用力点着头,肯定相信老天爷能保佑兄弟能平平安安,这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护。

“大哥,二哥,你们回来啦!”十二岁的胡小妹扔下手中的扫把,欢叫着跑过去,打开院门。

胡大英虽然腿瘸,可却还有长子的威严,斥道:“都快长成大姑娘了,就不能稳重点?”

胡大雄却不以为意,脸带笑容,还象以前那样想伸手摸摸妹子的头,却被胡小妹嘻笑着躲开。

“买了吗,你定是忘了。”胡小妹左瞅右看,嘟起了嘴巴。

胡大雄懊恼地一拍脑袋,连声道:“你看这脑袋,忘得死死的。我明天再去镇上哈。要不,带你一块去。”

胡小妹本来很生气,可听带她去镇上,又转怒为喜,脸上绽出笑容,瞪着又黑又大的眼睛追问道:“说好啦,一定带我去镇上啊!”

“说好啦,哥说话算数。”胡大雄挑着粮食走向仓房,满口答应着。

“那我要自己挑好看的花布,你不许反对。”胡小妹跟着二哥,抢上几步,打开仓房的门。

“好,反正是给你做衣裳,你觉得好看就行。”胡大雄把粮食倒进大缸内,终于瞅着空子,伸手摸到了妹子的头。

小院落收拾得干净利索,虽然是土坯墙茅草苫顶的几间房,却已经让胡大雄一家甚是满意。

关键是享受着军属的优待,还没有强征派夫的苛酷劳役,心中比较安宁。

而且,就是官府要征夫,也是有报酬的,尽管不是很多,却与清廷统治形成了鲜明对照。

胡老爹从后院转过来,手里拎着把锄头,显然是刚打理完小菜园。看着儿女们在嘻闹,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出笑容。

胡大英接过锄头,说了声“我去田地看看”,便又蹒跚着走出了院子。

胡老爹看着大儿子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虽说也不太影响劳作,可要说上媳妇儿,却不太容易。

胡大雄走了过来,拉过一条长凳,招呼着老爹坐下,从兜里取出几张纸钞,全都交到了老爹手中,“在军队上管吃喝,也没什么花用,就留家里吧!”

胡老爹也没推让,嗯了一声接过来,沉声说道:“攒着,给你哥说亲用。官上不是说半年就能换银子嘛,我估摸着不能反悔。”

胡大雄点了点头,说道:“有那么多银子呢,官府肯定不会食言。等这季庄稼收获,把贷款先还上。我的军饷,也足够家里花用。最多两年,也能攒些家底。”

胡老爹抬起头,问道:“回军队上,也不会就马上去打仗吧?”

“这个谁也说不好。”胡大雄笑了笑,说道:“咱们想消停过日子,清军可不一定遂咱们的心意。”

胡老爹沉默了半晌,叮嘱道:“刀枪无眼,你要自己留心。”

胡大雄笑着答应着,陪老爹说着话,享受着这难得的平和安宁。

他不后悔当兵,也不害怕打仗,只要能让家人生活得好一些。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象现在有田有房,不用为吃食发愁。

至于再长远的事情,他想不到,也不愿想,一切都听天由命好了。当然,他希望能够兴复大明,家人也能永远地享受军属的优待。

“兴许有一天,一家人还能回到湖北的家乡。如果自己活着,总能熬个军官,不管大小,总能得到官府的照顾吧?”

胡大雄这样想着,却不说出来,免得家人又有思乡之情。

而且,他觉得去打仗更有了重要的意义。不是为了什么当官儿的,而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他们能安全,能吃饱穿暖,能安心地耕种生活。

不知道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底层的民众也有他们朴素的诉求和愿望,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苛酷政权的厌恶和愤怒。

在被压迫残虐到极点的时候,他们会爆发,会疯狂,会不惜性命地去抗争。

而且,他们还记着自己的衣冠和头发,那是老祖宗世代传下来的。如果能保留,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而战争还在继续,虽然远在水西,似乎并未影响到川东的军民。但长远的意义,却和他们息息相关,决定着他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和祸福。

象胡大雄这样不知名的千千万万的士兵,他们的奋战,都将化成一点点的力量,最后积聚成能够改天换地的伟力,驱除腥膻,重新恢复华夏明朗的天空。

…………………

果勇底。

营寨中,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气味,抬眼就能看到烧得黑乎乎的痕迹。

吴三桂脸色阴沉,鼻梁上的刀疤都显得发亮。他巡视着昨晚被火箭炮袭击的营地,心底在流血,怒气也在入目的惨景中渐渐升腾。

被七八万土兵围困在果勇底,吴三桂并不是如何惊慌。在他的计划中,贵州提督李本深离得不远,很快就会赶来助战。

而且,随军携带的粮草也够月余吃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算李本深是属乌龟的,爬也爬到了。

只要土兵敢来进攻,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就能重创敌人,而不需要再攻打险隘而损失惨重。

但凌晨时候,刘享指挥明军部队对早已侦察清楚的清军营寨,用清军前所未见的火箭炮,进行了成功的偷袭。

“粮草物资被焚毁大半,最多只能撑上七八天了。”吴三桂心中愤怒,却又不得不发出哀叹,预感到不祥的阴霾笼罩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