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牙行的大叔上前敲门,“朱老爹,开门”,

看门的朱老头在门洞里确认了一下是熟人,就打开院门让他们进来,

“郑兄弟,来了”,

“是呀,你家主子卖地催的急,这不,一有买家我就带来了”,

郑牙行边说边带着谢红父女进了庄子,面前是一大片麦田,

郑牙行赶着牛车顺着中间的大道走,谢和平看着两旁抽穗的小麦,心里直乐,谢红已经告诉他了,地里的庄稼是白送的。

牛车在一栋宅院前停了下来,郑牙行笑呵呵说道:“姑娘,这栋是主院,进去瞧瞧吧……”,

让谢红父女进去参观,他赶着牛车绕到宅院背后等候,

进院门是一个小院,小院里栽有不少花草,还有一棵葡萄,葡萄架下面摆放着两张躺椅、一张石桌……

最后一进出去便是后院,出了后院院门,谢红父女便坐上牛车,往前走了一会,就到了小河边,

谢红左右瞧了瞧,弯弯曲曲的小河上两座石拱桥,过了桥,看见几栋没有院墙的房屋,

“这些房子是谁的”?她记得郑牙行只说有栋5进的大宅院,

“庄里的管事与短工们歇息的地方,”郑牙行解释,平时庄里就管事一家加上看门的刘老头,农忙时要在附近村里请短工。

“下人房是赠送的吧”,谢红记得1千4百俩银子里可没提过这几套房屋。

“对,都包括在里面,姑娘,我告诉你1千4百俩千值万值,如果李员外不急着用钱,慢慢寻买家,1千5、6都有人要……”

他还给谢红仔细算了田地、山地以及主院、下人房、院墙、地里的庄稼、山上当年能挂果的果树……

说的谢和平都认为1千4百两买下来是占了大便宜,还没上山看果树就小声对谢红说道:

“红儿,可以买下来”,

谢红捂额,都在牛车上再小声郑牙行也能听到呀,

“不急,咱们上山看看”,说话之间谢红就看见有几个人朝他们走了过来,

郑牙行说道:“前面那个老头就是庄子里的管事,后面三个是他的儿子”,

“李管事,我带人过来看庄子”,

李老头看了谢红父女俩一眼,热情的说道:“郑兄弟,前面都参观过了,我带你们上山去看看”,

他是李员外家的家生子,父亲那辈就为李家打理庄子,对李家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可惜,

李员外要卖了这处庄子,也明言如果庄子的新主人要留下他们一家,就把他们一并转卖。

李老头头头是道的给他们解释山上果树,哪里是什么果树,哪里的果树长出了花苞,

希望新主家看在他经验老道的份上留下他们一家。

谢红特意看了眼父子四人的手,十分粗糙,应该是干惯了农活的汉子,听李老头说他在庄子里侍弄果树十多年了,

谢红有些犹豫了,这样一个老把式,留在庄子上对自己应该是有好处的,

“李管事,你们老爷卖了庄子,你们怎么办呢”?

“老爷说,他用不了那么多下人,让我们自个赎身,赎不了就发卖,”李老头脸色黯然的说道。

有机会赎身人家肯定愿意做良民,谢红打算出工钱暂时请李老头帮着管果园,

“那你们赎了身准备去哪里安顿”?

“小姐说笑了,像我们这种人家哪里有钱赎身,大大小小十一口人,只有等着主家发卖吧”,

李老头夫妻俩已经商量好了,用手中的银子将二儿子一家三口,还有小儿子给赎出来,

大儿子一家5口及他们两个老的就看运气,能发卖在一块最好,

“十一口,不是只有7个人吗”?谢红诧异的看着郑牙行。

“嘿嘿,领工钱的是7个,李老头的两个孙儿、两个孙女没算在内”,

家生子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主家的奴仆,4个孩子李员外发卖时肯定一起算银子,

“郑大叔,你去问李员外,庄子1千3百两,李老爹一家的卖身契全部给我,他若同意,明天来药堂找我”,

天色不早了,他们要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城,谢和平是坐郑牙行的牛车过来的,今晚也只能歇在药堂,

郑牙行点头:“明儿一早我就去找李员外”,

李老头很感激谢红买下他们一家,于是便将李员外的儿子共欠3千5百两的赌债,

李员外已经凑了2千9百两还给赌场的事给说了出来。

谢红在心里偷笑,庄子如果不在赌场规定的期限内卖出去,就只能被赌场收去抵债,

只要李员外不傻,便会同意1千3百两银子,连人带庄子卖给她。

谢红果然没有猜错,李员外同意了,还心急的跟着郑牙行来药堂找到,迫切希望过户拿银子,

1千3百两将李老头一家还有守门的朱老头以及庄子都买下来,谢红挎包里装着庄子的地契与下人们的卖身契,

父女俩一块走回药堂,谢和平兴致缺缺,与去县衙过户前判若两人。

谢红能理解,谢和平可能以为山庄会归谢家所有,落在他的名下,如今山庄落在了谢红名下,他心里不得劲也是正常的。

“爹,等以后我赚了银子,也给家里买个庄子”,谢红淡笑着说道,

谢和平名下就十亩良田确实是有点少,家里兄弟姐妹的田产都比他多,表叔、两个表哥所拥有的田产与他一样多,

谢红手上的东西更多,210亩良田,1个庄子,四海鱼庄与调味品作坊1成的分红,药堂与制药坊8成的分红,

谢红在心里埋怨自个想得不周全,谢和平是当家人,手里除了住人的那座院子就只有十亩田地,换谁谁心里都不好过。

谢和平心里也在琢磨,以前在老谢家,没有一分地也没有一片瓦是他名下的,他也过了几十年,

如今拥有一座大宅院,十亩良田,他还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呀,

家里所有人的田地产出都是交给柳玉统一支配,

除了江羽兄妹等人的田地产出单独放在了一旁,谢红等人的田地产出都归谢家所有呀,

想明白了的谢和平脸上又露出了他的招牌笑容,憨笑着说:

“红儿,家里有十亩地,你娘与我养老不愁,兵儿三人你也帮他们置办了私产,

不论嫁娶他们以后的日子都会过的很好,以后有钱留着自个用,别再考虑家里”。

“爹,今天你别急着回去,跟我去找贺大哥”,

昨下午贺军去药堂知道谢和平父女出城了,他便没有留下来吃晚饭,自然也不知道他前脚刚走谢和平父女俩就回来了。

“谢姑娘,公子在楼上”,四海鱼庄的人对谢红都很熟悉,知道她在鱼庄有股份,

谢红边笑嘻嘻的与鱼庄众人打招呼边带着谢和平上楼,贺军在楼上哪个房间她一清二楚,

“贺大哥”,

想到谢红昨天放他鸽子,贺军头也不抬的继续看书,

谢红在心里暗道自个高明,带着老爹过来的,

谢和平也没让她失望,及时开口:“贺公子好”,

突如其来的男声把贺军吓了一跳,呀,谢红他爹也来了,

赶紧起身让座:“谢叔,你怎么也来了?快坐快坐!”

掌柜的也是个机灵鬼,没等贺军招唤就端了糕点与茶水屁颠屁颠的进来了,

谢红直奔主题,“贺大哥,我来是想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再开一家药堂”,

“再开”?贺军有些不解的反问,城里有几家药铺,春来药堂的生意确实不错,不过,有必要再开第二家吗?

“对呀,去其他县城,比如林海县”,

原来小丫头是想去其他城市开分店呀,贺军笑着点头:

“最近我正好要去林海县待些日子,开店的事我来安排”,

贺军要在林海县待些日子,根源在于谢红抄写的36计,

贺峻淳反复思索,觉得计策非常高明,不仅适用于行军打仗,也适用于在官场上与人斡旋,甚至可用于后院……

于是,贺家除了贺峻豪是县令走不了,京城的贺峻峰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贺蕊都回到林海县,

贺军与他的弟妹也要过去,贺峻淳统一让他们学习……

听了贺军要去林海县的原因,谢红哈哈大笑,太搞笑了,她揉了揉笑的抽筋的肚子,开口说道:“你大伯真是个人才”,

孙武估计做梦也想不到兵书上的谋略,除了战场上使用,朝堂上使用,还能运用到后院的宅斗之中吧!

谢红双手合十,在心里默念:前辈对不住了。

“谢姑娘,林海县那边坐堂大夫是……”贺军想问是卖还是请,

“让张大夫夫妻俩过去,再买两个伙计”,

做为现代人,习惯了人人平等,但在古代,想要保住秘密就得照古代的规矩办事,

买下人,卖身契在手才能让谢红放心,所以,能买人绝不请人,

她自认没有其他穿越女主大气,随便退还下人卖身契,卖身契她不打算退还,吃穿用度可以多给下人们考虑。

“明白了,今天我就要去林海县,鱼庄与药堂就交给你照看,有事找我爹”,

贺峻峰等人昨天就到了,今天就要过去林海县,有谢和平在也不好单独给谢红道别,只能这样了,

“嗯”,谢红乖巧的点头应下。

贺军一走就是一个月,一个月后,他让暗卫带回一张房契,两张卖身契,接张大夫夫妻去林海县,

本打算让谢红也跟着一块过去,但谢红明白低调做人,高调赚钱的道理,宁愿暗戳戳的躲在幕后数银子,不愿以东家的身份去剪彩,

“张大夫,等贺大哥回来,我就过来坐诊”,她早就想好了,上半个月待金川县,下半个月去林海县,

张大夫乐呵呵的点头,这次谢红让他去林海县当掌柜兼大夫,本以为两个儿子也会跟着过去当伙计,

没想到谢红另有安排,春来药堂重新买了两个男孩,让张涛带着,

说是等两个男孩抓药熟练之后,张涛、张文以及祝明便要专心跟着谢红学医,以后还要开药堂,

张文跟张大夫夫妻俩一块走,林海县春来药堂的两个伙计还等着张文带,

“小姐,等我回来再教,可别趁着我不在先教我哥他们……”张文走出药堂还不忘学医的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贺军没回来之前谢红没打算回百家村,得在城里照看生意,

“红儿,学堂建好了,卢员外等人都捐了款,村长也捐了,好多村民都捐了……”

江羽进城是带着村长交待的任务来的,找谢红是顺便,

谢家大院除了谢和平资助修建学堂的80两银子以外,

谢家兄妹以及江羽、秦雷父子三人都有捐助,柳玉拿出16两银子,替他们一人捐了2两,

柳玉不知道谢红会不会增加捐款,毕竟建学堂的银子就是她出的,功劳却记在谢和平身上,

让江羽替学堂买田地的时候问问谢红,要不要再增加捐款,村里已经准备开始在功德墙上刻名字了,

谢红当初给村长出了一个主意,便是在学堂的院子里,专门修一堵墙,叫做功德墙,捐赠者的名字全部雕刻在墙上,

第一个被刻在墙上的就是学堂修建出资人,谢和平,下面接着写其他捐赠者,谁捐的多姓名就靠前,……

花几十两银子就能让自个的名字留在学堂的功德墙上的好事,卢员外等人怎么可能错过……,

“收到155两,呵呵”,

谢红挺高兴,这样一来先生的束修就有了,学堂能够自给自足,谢家也不需要再出银子资助了,

想了想从挎包里摸出一个十两的银锭,对江羽说道:“再凑10两,大哥与宣儿名下各加2两,其余6人名下各增加1两”,

拿出10两银子,纯粹是想给凑够买20亩良田以及过户所需银子,

江羽接过银子也不耽误,赶着牛车直接去了老熟人郑牙行的店铺,

“江小哥,你怎么来了”,绕是郑牙行再聪明也想不到谢家在购买30亩良田、一个庄子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又来买地。

江羽呵呵笑道:“买地,20亩”,

“啥,你家又要买地”?

“不是,是村里人集资建学堂,剩下的银子村长决定买地,做为村里的公田,

田里的产出用于支付先先的束修,郑大哥,大伙筹钱不容易,你可得帮着压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