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朕即帝国 > 第348章 帝国教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皇帝访问阿富汗之时。

帝国第36届教育研讨会在帝都召开。

朝臣们暂时放下了繁琐的政务,一起组织这次教育研讨会。

因为帝国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教育方面同样没有落后过,就算明秦后期分崩离析,帝国教育在世界也是排得上号的。

从德康朝开始,皇帝每年的教育拨款从来没有吝啬过。

从昭武元年帝国统一后,教育经费成为了昭武朝每年最大的财政支出。

经过十年的投入,帝国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85万所,在校教育生9700万人。

这9700万人是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在职受教育人群。

专职教师188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7年。

这个数据比统一前翻了4倍左右。

皇帝当年提出9年义务教育还是有些急了,

按帝国当时的水平,想要完成这个工程需要很多年,甚至有些不可能完成。

但皇帝和当时的内阁还是咬牙实施了下去。

最难的就是学校和教师数量不足。

这也让帝国前些年的教育开支相当恐怖!

皇帝穿越之前,经过200多年的沉淀,帝国基本完成了4年义务教育。

但分崩离析后,各省军阀为了节省开支,大部分都取消了原有的帝国教育模式。

这也造成帝国统一的时候,各地百姓的识字率和受教育程度不同。

皇室的基本盘是最高的,南方行省好一点,东三省除了辽沈,黑、吉两省基本取消了义务教育。

大西北和西南更加不堪,穷啊!

这也是帝国刚统一,正在和太平洋联盟作战期间,皇帝还要在军队中组织扫盲活动的原因。

大量原军阀手下的部队被收编,让当时的帝国教育司手忙脚乱。

到了昭武十二年,帝国才算基本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

加之百姓有了余钱,更希望自己或家人接受高等教育。

这才让帝国在职学生达到了恐怖的9700万。

.....

“唐校长,你们北方工业去年可是出了好几个人才啊。”

“哪里哪里,还是你们应天大学更强一点,去年得到欧阳修文学奖的人就出自你们应天大学吧。”

“哈哈哈,过奖过奖,你的学生很多都进了京造局、晋造局,甚至个别还去了兵械研究所,这才是帝国需要的人才啊。”

“老林你可不要妄自菲薄,陛下都说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精神文明同样重要啊!”

“是是是,还是唐校长深谙陛下之政策啊。”

各大学校长齐聚帝都,正在稷下宫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天。

帝国稷下宫,是太祖皇帝专门为当时的儒家建造的。

兴武一朝,每两年皇帝都会在这里召集有名望的读书人,共同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说白了就是学术交流。

这也是当时的皇室控制读书人的一种手段,也是和当时的衍圣公争夺文人魁首的战场。

世修降表衍圣公当然不受兴武帝待见,但那个时期,衍圣公在读书人眼中拥有崇高的地位。

兴武帝也不能操之过急,只能不断打压和争夺话语权。

五贤帝后期,经过几任皇帝的改革,新儒家诞生了。

而衍圣公一族也彻底没落,到了隆昌帝晚年,已经没什么地位的衍圣公一族被皇帝废除爵位,削成平民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没了世修降表,稷下宫逐渐从学术交流,变成了朝廷四年一届教育研讨会的举办地。

王秉林带着内阁和六部尚书走入会堂。

众人这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稷下宫大殿足够大,经过两次扩建能同时容纳2万人。

能来稷下宫的大学校长都是能人,不是哪个大学都能进入稷下宫。

德康时期,皇帝就已经让教育司每年根据各大学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分,并列出一个榜单,分稷下榜和普通榜。

能上稷下榜的大学才能进入稷下宫。

“咳...诸位同僚大家好啊。”

“此次会议主要是看看各大学目前为止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还请各位按礼制依次发言。”

王秉林称呼一声同僚没错,帝国各大学校长,本身就是有品级的官员,相互之间又有高地之分,与大学地位和实力有关。

排在第一位的帝都大学校长首先起立发言。

......

会议持续了半个月,各大学校长各自介绍了学校情况,又提出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发展迅猛、前景远大、问题不多。

只有一个问题需要朝堂诸公讨论决定,就是留学生问题!

帝国教育本来就不错,加上帝国一跃成为顶尖大流氓。

很多国家的人都希望来帝国深造。

甚至牛牛、高卢鸡、二德子等一众大流氓都向帝国派遣了留学生。

一些人还有国家公派背景。

几大流氓中,二德子最多,主要集中在帝国陆大等军事学院。

为此,各大军事院校专门为留学生开办了单独的教育体系。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帝国可不会干,特别是军事院校。

很多先进的军事理念是不向留学生开放的,包括主打格物教育的各大院校也同样如此。

只有文学系才全面对留学生开放。

除了各大流氓,另一部分留学生群体就是各种二代了。

南美洲、中东、西亚甚至非洲,当地的权贵阶层花了大笔钱把孩子送入大夏。

对于这些人,帝国本着赚钱的想法全收了,不过该教育还得教育。

二代的臭脾气给老子收着!还有,你来混日子可以,要是打架泡妞,那不好意思,依据帝国法律处罚后直接遣送回国。

这个时期的帝国女性,那是相当看不起外国人的,反之,在那些二代的眼里又全是香饽饽。

帝国法律也明文规定了,一旦帝国女子嫁给外国男性,自动失去帝国国籍,极少数除外。

比如归化帝国的外国科研人员在帝国安家,这种情况帝国不反对,反而还有政策支持。

随着欧洲火药味越来越浓,大批权贵都把自家的孩子送入大夏。

这也是家族延续的一种手段。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让帝国各大学有些应接不暇。

最后经过内阁讨论,帝国从明年开始实行《留学生法案》限制名额!

想要来到帝国读书必须经过严厉的审核。

而对于有钱的二代们,不想放弃这批冤大头的帝国,专门设立了针对此类人群的留学生学校。

把他们集中在一起,钱照收,至于你能学到多少?呵呵......

虽然真正的知识教的不多,但帝国教育的名声还是打了出去。

这些二代别的没学到,在帝国这几年充分理解了收敛和讲规矩的道理。

等他们回国后,那些权贵父母惊喜的发现,孩子懂事了!这也是帝国教育的结果不是?